|
緩中趨穩,築底企穩,國民經濟運行如何把握新節奏?穩增長、調結構,哪個産業先行?《央視財經評論》正在關注。
主持人(史小諾):各位晚上好!歡迎收看央視財經頻道的《央視財經評論》。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三季度的一系列的經濟數據,我們在節目當中也是重點分析了我們國家當前的經濟運行大的趨勢,以及對整個全年的經濟的運行判斷。今天我們將會繼續來分析中國經濟發展所正在面臨到的一些挑戰和機遇。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身,現在正成為考驗我們的課題,在今天節目當中,我們將會就此展開評論。
今天演播室的評論員依然是國務院參事室特約參事姚景源先生和財經頻道評論員馬光遠。首先一起來回顧一下昨天發布的一些數據,我們看看從中可以看出一些什麼? 從昨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三季度統計數據上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353480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一季度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三季度增長7.4%。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長2.2%。
盛來運&&,雖然目前經濟增速還處於持續回落期間,但是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還是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盛來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第一個積極變化是從三季度的數據,尤其是9月份的主要指標數據看,國民經濟運行企穩的態勢比較明顯。
具體方面,農業生産形勢良好,工業生産情況可能沒有農業那麼好,生産增速小幅回落,而企業利潤同比出現下降,從固定資産投資看,前三季度固定資産投資是256933億元,增速比上半年快了0.1個百分點,分行業看,41個大類行業中,有40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分産品來看,汽車增長7.3%。
9月份,房價數據情況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是24個,持平的城市是15個,上漲的城市是31個,北上廣深,還是整體保持了上漲的勢頭。北京上漲0.1%,上海持平,廣州上漲了0.4%,而深圳上漲了0.1%。
根據發布的數據,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增速回落,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2%,但是外貿順差增加,前三季度,外貿順差同比增加412億美元,出口額中,一般貿易出口7298億美元,增長8.3%,加工貿易出口6309億美元,增長3%。
分析人士指出,9月中旬,國務院通過了有關穩定外貿增長的8項政策,涵蓋了外貿企業最關心的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貿易融資等諸多方面,有效改變企業有單不敢接的局面。
主持人:我們先來看看三個不同的數據,我們發現第一産業增長是4.2%,第二産業是8.1%,第三産業是7.9%,我們今天着重把數據集中在第三産業服務業上面7.9%,7.9%這樣一個增長的數據在兩位看來理想嗎?
姚景源(國務院參事特約研究員):應當講還是不理想,我們講調結構,調結構很重要的,就是從生産角度,就是説我們要解決第一産業薄弱,第二産業大而不強,第三産業比重過低。
那麼剛才我們講了第三産業,第三産業我們現在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比重太低,我們的三産現在佔整個國民經濟的比重就是40%略高一點,那麼這個比重比美國,美國要達到80%以上,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是60%,我們這個比重是低於印度,是吧,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
那麼第三産業的話,我們不但是比重低,還一個問題就是第三産業層次也低,我們一講第三産業就是吃飯、餐飲業、傳統商業,我們缺少現代服務業。
主持人:對,現代服務業大概都會有哪些方面?
姚景源:現代服務業是一個領域很寬的,比如説,我們講金融、信用、保險、文化、教育、衞生,比如説我們一些物流,其實説我們看中國其實,我們最薄弱的就是現代服務業,當然了,我們黨中央也決定説,把我們文化産業作為一個重要産業來發展。
我是講我們今年前三季度,你別説文化産業還真是做了很重要的貢獻,當然還是遠遠不足,比如説美國,美國,講到美國説是美國出口,美國出口排在第一位的,不是波音飛機,也不是汽車,美國出口排列第一位是美國大片,美國電影,是它的現代服務業的産品。
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服務業,我們大問題是哪,就比重太低。而且我們近幾年來,我們服務業的比重增長速度也是不如人意。
主持人:馬老師的觀點呢,怎樣看待這樣一個數據?
馬光遠(央視財經評論員):我覺得當然這個從今年,如果從同期來看的話,那麼現在可以講服務業,在我們三産裏邊佔的比重是43.8%,43.8%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個百分點,這1.2個百分點,大家千萬不要小看,我們2002年的時候,中國服務業的比重已經是41.5%,那麼到2010年的時候,中國服務業的比重達到43%,可以講2011年這個比重稍微有一點下降,2012年上來,就是1年的時間漲了1.2%,但是事實上從2002年到2012年,10年的時間,我們漲了二點幾,所以1年的時間這個進步還是相當大的。
但是剛才姚老師講的,從我們這個比重來看的話,我們的比重無論跟發達國家比,還是跟我們的新興市場比的話,在G20的20個最重要的經濟體裏邊,我們服務業的比重肯定是最低的,這是一個。
就是説,我們仍然如果説我們把現代經濟,看成兩個特色的話,那麼第一個是農業人口如果低於50%,我們認為是一個現代經濟的一個分界點。那麼第二點,服務業佔的比重超過50%,我們認為是現代經濟的一個起點的話,我們現在可以講,城鎮化我們從數量上來看的話已經完成了一半,但是,服務業的比重仍然是偏低的。
儘管從今年整個的發展來看的話,我們還是不錯,漲了1.2%,應該説跟過去10年比較的話是相當快的,但是就總體來講的話,整個服務業發展,無論它在三産裏邊佔的比重,還是説我們整個服務的結構來看的話,還是有點偏低。
主持人:對。 馬光遠:現代服務業等等發展仍然是不足的。
主持人:服務業的佔比太低,然後也可以説,它的潛力是無限的,那麼剛才兩位也説到發達國家比如説美國,還有比如説跟我們差不多的這樣發展水平的國家,他們的服務業的佔比其實是遠遠高過我們的。
那麼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片子來看看發達國家,他們的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當中所佔的比例到底是怎樣的,一起來看。
解説:現在服務業的發達與否,是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風向標,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非常注重服務業鏈條的配合,服裝産業形成了以服裝設計、生産銷售的完善産業鏈。好萊塢電影業形成了集製片、後期製作、院線發行及動漫游戲、小説、音像視頻等周邊産品為一體的産業集群。硅谷區域內,形成了高端電子産業環節,與以風險投資、軟體開發、研發設計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緊密結合的産業鏈結構。
最先享受到工業文明成果的英國,製造業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衰退,就業人口迅速向服務業轉移,為服務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産業機遇和人才資源。英國金融服務業的産值和就業人數,也都隨着産業結構的調整而獲得了相應的增長。
金融服務業是當下英國經濟的強大流動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倫敦金融城管理的跨國貸款已經佔全球總額約1/5,管理的投資資産總額達到3.6萬億英鎊,2009年,倫敦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的股票市值增長了34%,高達1.73萬億英鎊,更重要的是在産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勞動力的文化結構也得到了相應的改變,勞動者的文化素養綜合素質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主持人:剛剛看了這個片子我們發現我們和發達國家服務業的佔比來説,這個差距還相當大,那麼我們剛才也是談到這塊,但是我們也是意識到了,但是這個潛力怎樣來挖?從哪些地方着手是比較能夠快速的跟上去呢?
姚景源:服務業比重低,它會給我們整個國民經濟和大家的生活帶來諸多問題。比如説,第一個問題我們現在講就業,剛才光遠講,我們今年前三季度我們很重要一個成就,就是我們新增就業應當説總體狀況很好,但是我們在就業問題上,我們有一個結構性問題,什麼結構性問題,就是現在普通的這個勞工,比如説是我們農民工現在就業情況不錯,我們農民工去年9月份的時候,我們全國平均工資才1991元,今年到9月份,現在已經到了2249元。但是你看誰就業難呢?大學生,現在大學生就業難。而且我們近幾年,大學生初次就業的工資基本上沒有漲,甚至有的大學生初次就業的工資收入還不如一些普通的勞工。
主持人:對。
姚景源:那麼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難呢?就總體就業情況不錯,大學生就業難,因為大學生就業最重要的領域是服務業…
主持人:服務領域。
姚景源:是現代服務業,而我們恰恰是最能夠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這個現代服務業…
主持人:位置太少了。
姚景源:它發展不夠,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呢,我們説我們現在整個經濟工作,我們是以人為本。那麼以人為本,現在大家都在講説是幸福不幸福,其實幸福和不幸福,作為任何一個人,主要他的感觸是源於服務業,他不是源於工業,你説鋼鐵,我們9億噸鋼鐵,你説大家就能感到幸福嗎,你説9億噸煤炭、9億噸,多少億噸的礦石,大家真正能夠直接感觸到幸福不幸福…
主持人:就是第三産業服務業。
姚景源:是第三産業,是服務業,而我們現在服務業比重低,所以這樣的話,大家這種幸福感就肯定會受到影響。
那麼為什麼我們服務業比重這麼低,我覺得原因很多,如果講深層次的原因,我覺得第一,我們在服務業問題上,我們還一定要看到一個什麼問題,就是我們過去這個增長方式,我們大家都去追求GDP,都去攀比GDP。
所以人們工作的重心都放到工業上去,都放到投資上去,沒有人放到第三産業上面來,覺得抓第三産業形成GDP量太低,抓第三産業沒有政績,所以這是一個增長方式的問題。
主持人:這個衡量標準是不是可以改一下。
姚景源:這是個理念問題,所以我們為什麼講經濟發展這個核心,就是説光遠剛才也講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從過去追求速度,我們轉到追求質量和效益,我們講到要以人為本,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主持人:老馬有什麼好的建議?
馬光遠:我們過渡依賴投資和出口,我們現在可以講是東亞,創造東亞奇蹟的每一個國家都經歷過一個高投資,這麼一個過程,但是要看中國的高投資的話,你比如説從2004年開始,我們投資佔GDP的比重超過40%,而且應該説連續10年都超過了40%,可以講這個在經濟發展的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如果投資增長過大的話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最起碼對兩點會造成一個遏制,第一個,消費造成遏制,我們現在為什麼消費上不去呢,因為投資的錢它是來自於儲蓄的,這是宏觀經濟學裏邊最基本的概念,那麼儲蓄率過高的話,意味着消費的東西很少,那麼儲蓄的錢都幹什麼去了,高投資,但是這幾年我們來看的話,中國投資的這種産出率不斷地在下降。
那麼第二個,我們説對什麼會造成影響呢?會對服務業本身造成影響。因為消費能力不強的話,我們説現代服務業本身的一個特點,就建立在一個高消費群體的基礎上。你比如説美國消費的1/3它是來自於服務業的,那麼服務業不發達的一個根源,就在於我們消費不足,上不去。
那麼消費為什麼上不去呢?除了大家感覺到要買房準備一些錢,感覺到要為未來做一些儲備以外,更重要的是什麼呢?我們的收入分配結構本身也是失衡的,這是我講的第三個失衡。
也就是説,現代服務業的不發展,跟消費本身、跟消費能力、跟收入分配的這種失衡也是有很大關係的。那麼如果我們想收入分配本身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麼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高收入群體或者説中等收入群體會擴大,那麼對消費的需求會擴大。
所以我認為要解決中國失衡的問題,事實上不僅僅解決的是投資過高的問題,消費過低的問題,更重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呢?是我們怎麼樣來調整一個産業結構,實現一個均衡的發展問題。
主持人: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數據,但是在這個數據背後,它體現出我們很多極需要改進的很多地方,剛才我們解讀了三季度的具體的數據,我們其中把重點放在了服務業第三産業上面,那麼在未來發展當中,如何更好的實現更好更快的結構調整的目標?
主持人:歡迎回來繼續收看今天的《央視財經評論》,在前面的節目當中,我們解讀了三季度的很多經濟數據,其中着重重點談到了第三産業服務業的發展,那麼從整個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我們整個調結構的道路是否平坦?兩位會怎樣評價?
姚景源:我覺得我們調結構這條道路不會平坦。這個為什麼呢?剛才我們做了分析,比如説我們調結構,我們來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那麼你要想發展現代服務業,首先我們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特別是要轉變經濟增長的理念,就是要有我們過去那種去追求速度,攀比速度,然後把它轉到去追求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是把過去的速度作為第一,把它轉到以人為本,那麼顯然這個轉變,我覺得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不是那麼容易能夠做到的。
另外我們再往下看,説我們現在服務業之所以薄弱的話,我們和我們現在這個財稅體制也有關係,比如説我們第三産業,那麼它這個稅負太重,稅負重它就發展不起來,所以我們怎麼辦,我們就要想辦理減輕它的稅負,比如説我們特別贊成我們上海現在搞的試點,就説我們增值稅擴圍,我們對一些現代服務業,我們營業稅改增值稅,這一點應當從試點上海地區看,對這個發展現代服務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這一點我覺得應當盡快把它推開,但是它顯然也會涉及到一些利益的再分配,這也是個問題。
而且還有一個就是説,我們發展現代服務業,我們不僅僅遇到我們的思想觀念問題,我們的體制問題,我們的機制問題,還有一個就是人才,我覺得這一點也很重要,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它需要現代的人才,那麼回過頭來之後,我們從服務業對人才的需求,我們再推導我們教育上去,我們會看到我們教育體制也有問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我也講我們現在講結構調整,大家對結構調整的進程都不滿意,我覺得應當看到兩點:第一點,結構調整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主持人:對。 姚景源:它真的是一個艱苦,甚至…
主持人:一個浩大的工程。
姚景源:甚至還有一個痛苦的過程,比如説我們發展現代服務業,我也講我們政府我們現在在服務業發展問題上,我覺得我們兩個方面問題都存在,一方面就是我們管的過多、過細,束縛了我們企業的發展。
另外一方面説我們該做的事情又沒有做的很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我覺得我們服務業發展,比如説我們結構調整這個路途,我覺得不會,不是一個短暫的,短時期的任務,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戰勝各種困難的準備。
馬光遠:中國要真的發展服務業的話,第一個要提高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我們事實上從制度本身來講的話,我一直認為,我們在服務業本身的發展方面,我們是有歧視的。
比如説2008年的時候,我們那一輪在應對金融危機一攬子舉措裏邊,其中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討論什麼問題,加重服務業的問題,有很多人就很奇怪説為什麼討論這麼一個問題,他們覺得就説只有討論高科技,只有搞戰略新興産業,這樣的話,中國才顯得有面子,事實上很多服務業本身不是一個面子問題,服務業整體發展起來以後,對於就業的推動,對整個國家這種現代性的提升都,我覺得不亞於一些所謂的高新技術企業。
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説對服務業本身存在的發展服務業各種制度障礙,各種政策障礙,應該進行一些清理,打開大門,歡迎民間資本,歡迎社會資本來投資服務業,改變中國服務業的這麼一個現狀。
所以我認為總體來講的話,還是一個改革問題,不存在一個理念問題,我們現在應該説,很多民間資本對於服務業本身的未來的這種看法……
主持人:是清晰的。
馬光遠:已經是非常清楚,他們知道比如説投哪個東西是可以賺錢的,所以我覺得服務業的投資,其實可以大量的主要的交給民間投資去完成。
主持人:好,就這樣一個話題,我們再來聽一下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的觀點和説法。
連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這個産業結構調整,從國家的發展規劃來説,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步伐邁得還不是很快,到現在為止,第二産業增長的速度時不時的還會是比較高,跟投資有關,跟中國的重工業化處在一個後期階段,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相信,隨着城鎮化進一步發展,隨着國家惠民生、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這一方面政策的繼續的實施,我想第三産業服務業應該會在未來會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國家還需要在未來加大力度推動規劃的實施,包括每年的財政預算有一個目標,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服務業的步伐也會加快。
湯敏(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從整個的中國發展結構來看,目前還有幾個大的結構值得我們關注,大的國企、央企發展比較快,小微企業發展比較慢,民營企業相對來説發展速度比較慢,所以這個大的結構來説,可以做一些調整,比如説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通過結構性的減稅,金融改革,我們現在以大銀行為主結構,應該有所變化,小微企業增加貸款,在整個的結構裏頭新興産業加大對它們的投入,加大引導民營企業,進入新興産業等,都是需要下步推動的結構性改革的一部分。
主持人:那在節目最後,我們想説一下四季度,包括明年或者是未來的一段時間,我們在政策的設計上,還可以做哪些動作?
馬光遠:中國經濟轉型的之路還很漫長,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政策本身,千萬不要就説把今年的問題,把結構調整的問題老是推到明年。我想結構調整從任何時候開始,你比如説從現在開始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我們每一年把結構調整的問題都往後推的話,那麼結構調整永遠不會開始,所以不能推,我覺得結構調整從現在開始是最好的時間段。
姚景源:我是講我們結構調整就是現在一定要抓住機遇,所謂機遇就是現在中國經濟下行,給我們大家都帶來一種壓力,我們要把這個壓力變成動力,就會變成結構調整的動力。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我覺得我們現在一定要把結構調整,把發展第三産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提到一個我們穩增長這樣一個高度,我們來看待它。
那麼具體我還是主張比如説,我們現在我們在上海和一些個省市,已經開始的這種服務業當中的這種營改增,就是説我們擴大增值稅的範圍,我們減輕服務業的負擔,然後通過財稅政策我們來推動服務業的發展,我覺得這件事情能夠扎紮實實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