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主席本 伯南克14日&&,美聯儲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不僅有助於加強美國經濟復蘇,而且也有助於全球經濟。他還&&,美聯儲政策對於新興市場經濟體是否造成負面影響,尚不清楚,新興市場經濟應允許貨幣升值。
伯南克堅定辯護QE3
美國激進的貨幣政策在國內外都受到批評。來自各國官員的抨擊主要聚集在對匯率的影響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影響方面。他們認為,伯南克引發了一場全球“匯率戰爭”,有可能破壞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穩定。而來自國內的批評之聲則認為,該政策對美國經濟無效,並會帶來通脹等負面效應。
14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東京年會的最後一天,美聯儲主席本 伯南克為美國央行激進的貨幣政策放鬆進行了堅定辯護。
伯難克稱,美聯儲的努力不僅有助於加強美國經濟復蘇,而且通過提振美國的支出和增長,也具有幫助支持全球經濟的效果。他還説,在發達經濟體寬鬆政策是否對新興市場經濟體造成凈成本的問題上,情況根本不是那麼清楚。
美聯儲最近推出的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決定,為壓低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將可以無限制擴大其資産負債表。這個決定在新興市場國家遭到猛烈批評。批評者&&,QE3推高了這些國家的匯率,拖累他們的貿易,並給金融穩定帶來了威脅。
美聯儲目前面對的最尖銳的批評者來自巴西,此外,俄羅斯、中國等國家也對其&&了不同的意見。巴西在美聯儲公布QE3後,立刻&&將全力捍衛巴西貨幣雷亞爾的匯率穩定。巴西財長吉多.曼特加13日又給美聯儲超寬鬆的貨幣政策貼上“自私”的標籤。
俄羅斯財長西盧阿諾夫則批評説,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在沒有充分考慮到其影響時就已經就緒了。迄今為止,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對通貨膨脹仍未造成影響,但是會在某個時點出現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曾經撰文&&,中央銀行長期而言,應該考慮吸收對市場注入的額外的流動性,以消除通貨膨脹壓力。
不過,伯南克除了對這些關切&&同情外,並不同意新興市場國家的指責。他&&,新興經濟體所付出的任何代價,應當與美聯儲和其它發達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放鬆的“非常真實的效益”進行權衡。他還&&,超寬鬆貨幣政策與國際資本流動之間的&&“不像人們有時候斷言的那麼密切”。
此前,在美國國內,對QE的批評之聲也不少。不過,伯南克儘管認為寬鬆並非萬能藥,但仍一貫堅定維護美聯儲的寬鬆貨幣政策。
伯南克&&,在美國,未來幾年內,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仍將保持在2%的美聯儲目標水平之內。並且&&,QE3比之前更為靈活,會讓人們更能感受到美國經濟增長的確定性,在未來幾個季度內,就業增長將更快。同時,美國作為最大的經濟體,對其經濟有利的政策對全球經濟也同樣有利。
日本坦陳應考慮溢出效應
與伯南克對近乎零利率和購買債券的貨幣政策一味辯解不同的是,日本央行對寬鬆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則似乎更為坦率。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更加擔憂寬鬆政策給新興市場帶來的有害影響。白川方明周末對發達市場大量寬鬆信貸流向世界其它地方所引起的“連帶損害”發出警告。他&&,“隨着全球化的不斷深化,沒有一個負責任的政策制定者現在能夠對跨境溢出效應和自己政策的反饋效應置之不理。”
日本央行行長呼籲發達經濟體的官員們更加耐心。他指出,儘管實行了“激進”和非常規的貨幣政策,但歐洲和美國在雷曼危機爆發後4年期間的增長曲線,仍低於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末資産泡沫破裂後的增長。
白川方明説,“我們不得不接受這一點,即(在過度的債務得到償付之前)增長也許必然較低,除非我們接受這個事實,否則在公眾不滿驅使下&&的不合時宜和不恰當的政策,可能危及復蘇,那可能損害效率,破壞全球經濟的穩定。”
白川方明還警告稱,寬鬆政策可能為下一場金融危機播下種子。他&&,當前的“全球放鬆傾向,也許與導致21世紀前10年的信貸大泡沫的環境有共同點。”
IMF警告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
IMF總裁克裏斯蒂娜 拉加德則&&,最近,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採取的政策方向是對的,而行動則是大手筆的。不過,從拉加德的言談中可以看到,她對這些政策的溢出效應比較關注。她&&,發達國家的政策可能會引起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過熱,價格泡沫和金融不穩定呼籲中央銀行之間進行對話和合作。
拉加德&&,IMF可能放鬆其在資本管制問題上的立場,以便計入發達經濟體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她承認,此類政策很可能引發以新興經濟體為目的地的大規模且動蕩的資本流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在致力於微調其對於資本流動放開和管理的機構觀點——分別從面對資本流入的國家和産生資本流動的國家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