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圖為長虹平板電視生産線。 |
|
 |
|
|
圖為長虹冰箱生産線。資料照片 |
|
在追求家電産品功能多樣的同時,消費者對其穩定性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因此,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電企業的競爭就是産品質量與可靠性水平的競爭。而在長虹看來,可靠性已不僅僅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它更是一種工業思想,將開啟一個“大質量”的時代。
從根本上改變産品中不好的“DNA”
近日,四川省在綿陽市舉行了“省工業質量品牌建設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質量標杆現場經驗交流活動”,將獲得國家“質量標杆”的長虹等企業的成功經驗向四川工業企業進行了推廣。期間,長虹首次開放了可靠性工程實驗室供與會代表觀摩。
據悉,在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的全國“質量標杆”經驗交流活動中,長虹集團的“實施可靠性工程的實踐經驗”被確定為2012年度全國“質量標杆”經驗。
全國“質量標杆”活動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開展的一系列質量品牌建設活動之一,旨在發揮優秀企業的榜樣帶頭作用,促進工業企業提高質量管理能力,提升産品和服務質量水平,加快工業企業轉型升級。
在長虹,産品可靠性工程主要依靠幾道“篩子”來實現:可靠性設計和分析、可靠性實驗、軟體測試、電子元器件控制、可靠性管理。一道道篩子構築起了一個防疫系統,將不可靠的因素過濾掉。什麼是可靠性?長虹可靠性技術中心副主任彭海鑫有一個形象的説法:可靠性技術在開發階段就把産品不可靠的“DNA”找出來並更改,並在産品的生産、元器件控制等方面,全程應用這一技術。
在實施可靠性技術後,可靠性技術中心共激發電視類産品200多項缺陷,為公司避免損失近2億元。隨着平板電視軟體越來越複雜,由軟體問題導致的故障比率逐年升高。靠應用可靠性技術,技術人員共發現上萬項違反軟體編碼規則情況。
可靠性強化試驗成為可靠性技術的一大特色。通過施加一組非常苛刻的産品工作環境應力,快速激發出産品潛在的缺陷,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長虹可靠性技術中心項目經理文君説,為了找出電視機的缺陷,要將電視機置入—40℃至80℃的環境中,在這種強化的應力環境中,很多潛伏和間歇性的缺陷很快就會被暴露和激發出來。
在家電産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的今天,誰能縮短産品的研發周期,誰就能搶佔先機。通過導入可靠性技術,産品缺陷及時被暴露,設計師可以迅速進行設計改進和完善。如此一來,不僅産品研發周期顯著縮短,産品上市加快,而且提升了産品質量。
有着13年設計研發經驗的長虹多媒體資深設計師劉從鋒對此感觸頗深:以前為了測試一款樣品的可靠性,需要製造上百台的樣品,在烤房裏測試半個月至一個月,不僅測試成本高,而且時間長。“現在通過可靠性技術,我們一兩天就可以做完,而且樣品需求量大大降低。”
更重要的是,劉從鋒還有一個感受:在進行産品設計時,可以放開手去實踐自己的想法,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很快。“之前,為了減少設計失誤,我們更多的選擇比較保守的設計思路,這樣,産品的創新力度嚴重受限。有可靠性技術在背後把關,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束手束腳了。”
“事實上,導入可靠性技術後,産品成本還會降低。”劉成鋒解釋説,以前為了減少失誤,我們在選擇元器件時,往往選最好的、最重的。事實上,有些時候這對提升産品質量沒有什麼幫助,反而造成了成本的上升。“現在,我們通過大膽創新,會選擇最合適的元器件,這樣,産品成本下降了,消費者能享受到更多性價比高的産品。
將可靠性技術嵌入全産業鏈
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實施可靠性工程帶來的“一箭雙雕”讓長虹嘗到了“甜頭”。
一組數據最有説服力:自2008年導入可靠性工程以來,長虹産品返修率大幅下降,長虹平板電視返修率從2008年至2011年降低了65%,研發周期縮短了30%以上,産品研發費用和售後服務成本大幅降低,僅2011年比2010年就降低5000多萬元,而可靠性提升了4-6倍,為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一降一升”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更是長虹品牌美譽度的大幅提升。
不僅如此,通過可靠性工程的實施,長虹公司率先在家電行業建立了一支水平一流的可靠性技術團隊,構建了五大可靠性技術平台,形成了長虹公司可靠性核心技術能力。
2012年3月,長虹公司將可靠性技術上升到了集團公司戰略層面,將可靠性技術中心升格為集團直屬部門,並納入長虹公司的整體發展戰略中去考慮。
“可靠性工程始初在多媒體公司培育時,開展了大量基礎、關鍵、共性的課題研究,形成可靠性核心技術能力。”長虹公司副總工程師陽丹説,看到了這一技術蘊含着的巨大能量,長虹公司決定將這一技術嵌入到全産品線上,從根本上提升整個長虹産品可靠性水平。
長虹公司整合外部産學研合作平台、公司技術平台和産業集團技術部門等三個層級的技術研發體系,形成了公司可靠性技術能力。而現在,長虹要做一件更大的事,敞開大門,以開放式創業基金為支持、設立聯合實驗室、臨時性項目攻關等方式,開展與科研院所及企業的技術合作,確保可靠性技術研究的先進性。
彭海鑫&&,目前長虹已展開將可靠性技術移植到空調、冰箱等整機及其佔據整機成本較大的壓縮機等關鍵部件,盡快將技術成果産業化,形成産品開發到整機再到核心器件,從黑電到白電到IT通訊全産品線覆蓋。
依託可靠性工程構築全球競爭力
現代生産技術的發展特點之一是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一條自動化生産線是由許多零部件組成,生産線上一台設備出了故障,則會導致整條線停産,這就要求組成線上的産品要有高可靠性。現代生産技術發展的另一特點設備結構複雜化,組成設備的零件多,其中一個零件發生故障會導致整機失效。由此可見,只有高可靠性産品才能滿足現代技術和生産的需要。
何為可靠性?彭海鑫如是闡釋:所謂産品可靠性,就是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令産品在上市前就充分暴露出其將來可能出現的故障或問題,並予以改進、提升,從而降低産品上市後的返修率,使消費者自發在心中樹立某個産品“好用、管用、耐用和安全”的品牌形象。
然而,對大部分企業來説,可靠性工作還只是在起步階段;相當一部分公司在可靠性方面的工作也很被動,有些在客戶要求提供有關可靠性的資料、數據時才開始做可靠性工作,有些甚至是在産品遭到退貨後才起步做可靠性工作;很多公司在可靠性方面的工作還是空白。通常狀況下,在一個公司裏,先進行生産,當生産進行到一定階段後,才開始考慮質量控制,最後隨着時間的推移,産品隱含的問題慢慢暴露出來,才體會到要進行可靠性控制的必要。
與傳統的質量控制方法相比,可靠性技術重點在研發階段,即生命周期的前端,但效果卻要在生命周期的後期,即在用戶的使用過程中得到體現,而傳統的質量控制在生産階段。“然而,開展可靠性工程並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活兒,相較於質量控制,難度更大。”彭海鑫説,必須對産品可靠性工程技術進行系統的研究,形成一條從産品研發到産品售後服務的完整的工程體系。
業內一些專家認為,再好的售後服務只是出現問題後的一個補救,解決不了産品性能降低的難題,長虹率先實施可靠性工程,提升産品質量,並積極帶動整個家電工業水平進步,突破了中國電子工業基礎薄弱的瓶頸。
而陽丹認為,“可靠性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它更是一種工業思想。”隨着可靠性技術中心的升格,“可靠性”將開啟一個“大質量”的時代。
“我們計劃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實現全産業可靠性技術的應用。”長虹一位高層領導告訴記者,這還不是長虹的終極目標,在實現全産品線可靠性技術提升後,長虹還將把技術成果與其他企業分享,進而促進整個電子産業産品質量的提升,致力於值得信賴的中國製造品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