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未果 中石化轉與中燃建合資公司
2012-10-16   作者:記者 王璐/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耗時超10個月的中燃收購戰落下帷幕。新奧能源和中石化15日聯合發布公告稱,對中國燃氣的收購要約不再繼續進行。與此同時,中國燃氣發布公告稱,與中石化已訂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組建合資公司,互通銷售渠道和網絡。
  2011年12月,新奧能源與中石化宣布對中國燃氣發起收購,要約價3.5港元/股,總對價約達167億港元,其中,新奧將支付55%的要約總對價,中石化支付剩下的45%。
  之後,兩大收購方以尚未獲得有關部門批准為由,接連5次延期收購,最後一次延期後的最終截止日期為2012年10月15日。按照相關規定,收購方須於七日之內派發要約文件,除非出現非常特殊情況,證監會將不會同意再度延期。 
  15日,新奧能源和中石化聯合發布公告稱,自9月6日刊發公開以來,尚未滿足的先決條件概無重大進展、仍未獲得滿足,故決定不再進一步延長最終截止日期,亦不會派發任何要約文件,收購要約因此不再繼續進行。
  事實上,收購的擱淺還與中燃的殊死反擊不無關係。在新奧能源與中石化宣布將發起收購後,中國燃氣大股東富地石油與韓國SK E&S不斷增持中燃股票,使其股價高於新奧與中石化收購報價,以此來抵制收購。
  而2012年4月底,北控集團的半路殺出令正陷入膠着狀態的中石化、新奧能源收購中燃事件更加複雜。北控先是購入阿曼石油所持中燃股份成為其第三大股東,之後又多次增持,直至先後超過韓國SK E&S、富地石油持股比例,成為中國燃氣最大股東。
  8月17日,中國燃氣創始人、前董事總經理劉明輝的再度回歸則為新奧能源與中石化收購進一步增加了變數。劉明輝重掌大權之後,第一步便是斥資2.703億港元收購百江氣體,此後,又在場外行使購股權以每股平均價0.8港元的價格增持500萬股。之後,再度按股價期權計劃行使認股權,中國燃氣向其發行1.3億股股份,行使價為每股0.71港元,增持近3%股權,最終穩坐中國燃氣第一大股東位置。
  在監管審批難獲批、北控集團“攪局”,以及劉明輝等高管回歸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這起耗時超過10個月的大並購最終告吹。但與新奧相比,中石化和中燃並非是一無所獲。
  15日,中國燃氣發布公告稱,同意中石化及公司其他戰略股東認購中燃股份,或以其他方式向中燃作出投資。根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組成合資公司,利用中燃液化石油氣的資産、品牌、銷售管道,銷售中石化於中國所屬煉油廠生産的液化石油氣,共同拓展中國的液化石油氣零售市場;利用中燃的城市燃氣管網條件和中石化於中國的加油站網路,改建成成品油和壓縮天然氣兩用補充站,並共同拓展中國迅猛發展的車用及船舶加氣市場。
  同時,中石化原則同意中燃參與中石化負責建設(或將會建設)的省際天然氣管線及配套設施的投資;中石化將中燃作為其發展中國城市燃氣項目的平台及合作夥伴,積極發展城市燃氣項目。在中國大型城市管道燃氣項目拓展上,雙方可共同進行項目投標或向省、市政府申請項目專營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遠為扭轉巨虧進軍能源引爭議 2012-09-25
"最清潔能源"規模化並網"試驗田" 2012-09-24
寧波首個變壓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完工 2012-09-24
科技創新:綠色能源博弈之中國選擇 2012-09-24
湯森路透:前三季中企能源行業對外並購增122% 2012-09-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