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貨幣政策或有所松動
2012-10-16   作者:趙曉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作為穩定經濟的重要工具,貨幣政策從三季度起偃旗息鼓,市場對於降準的預期屢屢落空,央行僅靠逆回購調節市場流動性。相比降準,逆回購具有更為靈活的特點,其主要作用在於短期緩解資金面的緊張,而降準雖然同樣為釋放流動性,但其政策信號作用要遠高於前者。
  回顧今年以來的兩次降準,第一次降準發生在2月24日,央行於春節前同樣啟動了天量逆回購,伴隨的是資金面的嚴重緊張,2月初逆回購資金到期,資金面再度趨緊,央行適時下調了存準。第一次降準主要原因在於資金面,彼時與當前的相似之處在於,同樣有巨量逆回購放出,未來逆回購資金到期後,仍面臨資金面壓力。第二次降準發生在5月18日,當時的資金面並不緊張,央行也未曾進行大規模逆回購操作,其降準的主因在於基本面。
  從目前情況看,可以説無論資金面和基本面都具備降準的理由。資金面上,節前由於季末效應加之雙節對資金需要,央行周度開展了3650億元逆回購,如果從9月13日央行重啟28天逆回購開始計算,央行節前已經向市場投放資金共計達6500億元。如此帶來的問題便是,央行巨量逆回購操作雖保證了國慶期間流動性的平穩,但這也加劇了未來逆回購到期時對資金面的衝擊。
  基本面上,應該説當前情況較之5月份要更差,依筆者測算的産出缺口觀察,總需求回落的態勢自二季度起一直持續,四季度起産出缺口的回落才有可能企穩並收窄。而從庫存的角度觀察,目前只有中游的加工工業仍然處於去庫存態勢。7月份上游行業的加速被動補庫存再度與下游疲軟的主動去庫存疊加。筆者預計,上游行業可能會在四季度初期,結束被動補庫存轉而進入主動去庫存,但是如果給定政策仍然低於預期的假設,則對去庫存的力度仍不應抱有過高期望。
  儘管看似存在較為充分的降準理由,但我們看到,節後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選擇了繼續滾動進行逆回購操作,10月9日和11日分別進行了2650億元和590億元逆回購,對沖掉到期的1600億元,實際凈投放資金1640億元,這一舉動再度弱化了近期降準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考慮到後續仍有鉅額逆回購到期,央行此次操作力度也僅僅屬於中性,説明央行在貨幣政策上仍然傾向於謹慎。
  為何不降準?市場多有評論,總結起來大概分為以下幾點:其一,前兩次降息以及降準並未帶動經濟回升,反而使房地産價格出現反彈;其二,通脹四季度起有回升趨勢;其三,逆回購常態化以後,已對降準起到替代作用,且相對於降準一次大幅降低市場利率來説,改變逆回購發行量來調節中標利率的做法更符合當前經濟增長背景;其四,逆回購常態化有利於培養新的基準利率體系,長遠看是加快利率市場化之舉。
  筆者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央行在等待QE3以及OMT等政策措施的效果。從QE3公布至今,觀察美聯儲資産負債表可見,美聯儲在這一階段並未擴表,反而出現了縮表的現象,QE3能否引起流動性重回新興市場尚需時間觀察,因此央行也不會貿然出手。
  目前由於企業信貸需求疲弱以及銀行放貸意願不強,央行一味寬鬆貨幣只會加大通脹上行的風險。筆者認為,在此背景下,以公開市場操作來維持貨幣市場流動性平穩,可能是解決這種結構性矛盾的基礎。在如中長期貸款佔比等數據尚未出現顯著回升的情況下,央行對降息以及降準等帶有強烈政策放鬆信號的政策工具運用可能還是會較為謹慎,而房地産市場是制約央行貨幣政策空間的最大掣肘。
  貨幣政策何時明朗?筆者認為,四季度貨幣政策預計會較當前有所松動,屆時走向也將會趨於明朗,降準甚至降息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2-09-26
央行定調QE3下貨幣政策:繼續穩健 2012-09-26
當前特別需要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 2012-09-26
應適當加大貨幣政策“向上對衝”力度 2012-09-25
實行寬鬆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空間 2012-09-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