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日前在首次由證監會和農業部共同主辦的“風險管理與農業”高端論壇上&&,今年以來,證監會把支持農業經濟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出諸多有針對性地舉措,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將全面加強資本市場與現代農業的對接。 事實上,今年以來證監會、地方證監局、證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開展了大量資本市場服務“三農”的調研工作。記者了解到,近幾個月,深交所、上交所相繼舉辦了有關現代農作物種業、涉農上市企業的研討會,10月份以後,證監會還將召開涉及農業的會議。 鄭商所、大商所等期貨交易所今年也多次召開“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論壇,並加快農産品期貨新品種、農産品期權的推進步伐。目前,油菜籽和菜粕期貨、白糖期貨期權等推出在即,而生豬、粳米、土豆、雞蛋等新品種的研發工作也在提速。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近幾個月來,證監會系統不論是在涉農企業培訓班、投行工作會議、地方工作經驗交流會上,都把農業作為重要的研討內容。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曾&&,農業、食品以及科技創新、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仍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領域,要主動貼近“三農”需求,提升對農業、食品工業的資本市場支持服務能力,開發更多面向農業和農民的證券期貨産品。 今年3月國務院&&的《關於支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中也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在境外發行股票並上市,增強企業發展實力。探索發展生豬等大宗農産品期貨市場。鼓勵龍頭企業利用農産品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進行風險管理。 姜洋在“風險管理與農業”高端論壇上介紹説,證監會將從四個方面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與現代農業的對接,一是繼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有效拓寬市場的包容性和覆蓋面,開發出更多宜農惠農的證券期貨産品;二是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大型專業化公司依託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推動有利於産業整合升級的並購重組;三是推動科技、創意、資本與農業的全面對接,健全有利於農業創新發展的制度安排;四是根據農産品現貨市場特性及變化情況,做精做細已上市期貨,研究推出新型避險工具,提升中介機構服務能力,完善農産品定價體系。 據了解,農業在資本市場已經成為日益重要的板塊。截至8月底,滬深兩市共有農業類及農産品加工上市公司260家,佔比10.49%;總市值1.67萬億元,佔比7.99%。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已經上市了大豆、玉米、早秈稻、小麥、菜籽油、棉花等13個農産品期貨品種,佔已上市商品期貨品種總數的近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