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製造”挑戰“中國製造”?
2012-09-26   作者:記者 王秋鳳 張捷/南寧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物美價廉”曾經是人們對“中國製造”的普遍印象。但在9月21日至25日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人們注意到,“東盟製造”同樣物美價廉甚至更為便宜:泰國服裝、馬來西亞咖啡、越南拖鞋……
  東盟製造業崛起似乎已經成為不爭事實,製造業資本由中國向東盟國家轉移漸成趨勢。面對“東盟製造”的挑戰,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能否繼續保持?“中國製造”何去何從?中國與東盟製造業,是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

  “世界工廠”中國遭遇挑戰

  投資設廠首選哪?把這個問題拋給發達地區的製造業人士,過去十年,答案多半是中國!而現在,這個答案有可能是東南亞了,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正在遭遇挑戰。

  以從中國“轉戰”越南的知名運動品牌耐克為例。2000年,中國生産全世界40%的耐克鞋,居全球第一;而如今,越南取代中國成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産國。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1年流入東南亞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117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6%,而中國的這一同期增長率不到8%。  不僅原本投向中國的外資開始向東盟國家轉移,中國東部地區製造業也出現向東盟國家轉移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陳佳貴説,中國作為貿易大國,與歐美不少國家長期保持貿易順差,出於追求貿易平衡、逼迫人民幣升值、爭取大選選票等考慮,歐美國家往往傾向於製造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增加針對“中國製造”的貿易壁壘。但歐美國家“即使不從中國進口,也需要從其他地區進口”,製造業轉移至東盟國家可以有效規避這些貿易壁壘。

  “東盟製造”難撼“中國製造”

  儘管“中國製造”遭遇了“東盟製造”的挑戰,但參加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專家普遍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製造業仍然具備強大優勢,我國在30年改革開放進程中積累的製造業産業鏈以及勞動力素質仍然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陳佳貴判斷,未來儘管會有一些企業“轉移出去”,但是量不會很大。他認為,儘管東盟國家勞動力成本較為低廉,但勞動力質量不如大陸,當前中國已經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勞動力素質比較高,“這是目前大多數東盟國家所不能比擬的”。
  同時,相比中國,東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廣東振戎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輝説,東盟地區一些國家基礎設施不是很理想,加大了投資壓力,延長了建設周期。
  專家認為,即便有一部分外資企業轉戰至東南亞國家,但這些外資企業也必然會遇到産業鏈條重構的壓力。事實上,這些已經或者正在“下南洋”的外資企業與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形成了很難完全切割的關係。這些企業雖然離開了中國,但從未來的上下游關係來看,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中國製造業這個大體系。當前東盟電子産業配套不完整,不少零部件都必須從珠三角運過去,增加了物流和時間成本。

  中國與東盟:合作還是競爭?

  面對“東盟製造”崛起帶來的危機感,專家學者們對此普遍持樂觀態度,認為這將是倒逼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良機,雙方製造業合作存在廣闊前景。

  陳佳貴説,中國應爭取與東盟實現“産業差異性布局”,即結合中國目前産業結構升級轉移的戰略,將一部分製造業産能轉移到勞動力相對低廉的東南亞國家,既解決當地勞動力與相關産業發展,也優化中國國內産業布局,中國與東盟製造業發展“合作大於競爭”。
  9月22日,以“合作、進步、共贏”為主題的“2012中國-東盟先進製造業發展論壇”在南寧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在論壇上&&,東盟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也是主要的橡膠種植和出口地區,而中國是主要的進口國;同時,在中國與東盟成員國中,人均月工資最高的超過4000美元,最低的僅100美元,産業層次存在明顯梯度,雙方産業合作空間和潛力十分廣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東盟-中日韓(10+3)區域節能合作研討會召開 2012-09-25
保監會:中國和東盟應在三大領域加強保險業合作 2012-09-24
“中國-東盟科技夥伴計劃”啟動 2012-09-24
中國東盟金融合作凸顯三大主線 2012-09-24
進一步擴大與東盟科技交流合作 2012-09-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