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邊是股市的低迷不振,大盤逼近2000點;一邊是凈值受損,距止損線越來越近,陽光私募産品生存處境可謂艱難。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相比去年全年共有211隻私募産品清盤,45隻産品提前清盤的數據,截至上周,今年以來共有253隻陽光私募産品清盤,其中93隻産品提前清盤,佔比達37%。 對於陽光私募而言,凈值0.7元是其能否繼續存活的“生命線”即止損線,一旦凈值跌破0.7元,就會面臨被提前清盤的風險。儘管年內股市表現出階段性行情,但難改大盤整體走低局面,受此拖累,一些凈值跌破止損線産品不得不提前終止。值得注意的是,東莞信託 匯信-博益1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於本月提前結束,該産品成立於2011年4月29日,募集的信託資金為3150萬元,期限為36個月,而博益1號最終的單位凈值為0.6967元,投資收益虧損818.9萬元。 “市場環境不好,大盤下跌,再加上做空機制不完善,無論公募還是私募,處境都很艱難。”一位私募人士對記者稱,“一些産品入不敷出,盈利都不能覆蓋管理費,從追求利潤角度出發,不得不選擇提前清盤止損。” 陽光私募業績不佳,不僅挫敗投資者信心,更對新産品發行和資金募集造成影響。私募排排網分析師彭曉武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儘管信託證券賬號已放開,賬號管理費用相應下降,但由於業績欠佳,新發陽光私募産品在資金募集上遇到困難。“相比上半年,陽光私募在八、九月份發行都比較差。” 由於信託證券賬戶稀缺性,賬戶管理費用一直高居不下。8月底,中登公司發布《關於信託産品開戶與結算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信託公司可自行開立證券賬戶參與證券交易,或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選擇委託基金公司專戶理財、證券公司定向資産管理計劃參與證券交易。信託證券賬戶在被禁三年之後得以重新放開,賬戶管理費用也隨之降低。 用益信託研究員陳光金認為,信託賬戶的重開對陽光私募來説屬於重大利好,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陽光私募信託管理費,使陽光私募有了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信託賬戶的重啟也可以使陽光私募的發行門檻降低。 中國銀行私人銀行部(北京)投資顧問文曉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賬號管理費用降低對行業構成利好,但陽光私募業績好壞決定性因素是投資機構自身資産管理能力。陽光私募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用業績證明自身應對不同市場行情為投資者創造正收益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