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東盟急速發展的經貿和投融資關係催生了中國—東盟徵信研究中心。在22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上,來自中國和東盟的官員、徵信行業權威專家和學者共同參加了“中國—東盟徵信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如期建成,為中國和東盟各國金融開放和邊貿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但經貿往來和金融合作中各國投資主體的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和微觀主體間的信用信息缺乏共享,抑制了融資、貿易、投資等活動的進一步發展,也催生了各國對信用信息的需求。 於是,中國—東盟徵信研究中心應時而生。第四屆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也特設中國—東盟徵信市場專題,聚焦這一新興領域。 普華永道大中華區風險管理諮詢主管合夥人張立鈞強調,金融機構本身就承擔風險,風險本身並不可怕,只要能正確地評估。但是,它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對風險可能會高估可能會低估。而一套完善的徵信體系是正確識別評估風險的基礎,可降低整個信息不對稱的成本,防範企業道德風險,避免逆向選擇。 泰國開泰銀行執行副總裁徐鎮權直言,信用信息很重要。客戶來貸款,銀行會問很多問題,“信息不夠,我不敢借給你,另外你拿這筆錢怎麼用”。他回憶,1997年金融危機,一半以上的客戶破産。“客戶沒有把貸款來的錢拿去擴展已盈利的業務,而是投在不熟悉的領域,金融危機一來,錢全部打水漂。” 如今對於需融資的客戶,徐鎮權説,我們要知道他們現在做什麼行業,他們的合作夥伴是誰,他們到底做了什麼具體的産品。了解了之後,就能夠提供針對性的供應商的融資,還有買家的融資等。 越南河內證券交易所副總裁阮文勇坦言,在越南,在債券市場和信用市場的發展上,還存在一些城鄉的差距,需要一些更好的金融服務。他認為越南另一個要關注的重點就是本身信用市場的標準化,特別是地區間的債券市場標準的制定。 與會各國金融官員和徵信行業權威相關人士對中國—東盟徵信市場發展&&期待與看好。柬埔寨聯合商業銀行董事長任瑞生指出,中國和東盟各國必須要進行一些努力,建立一個強大的信用基礎,並且有一個有力的貨幣,成為一個歐洲證券市場的替代性市場。 他希望中國政府考慮一下整個世界投資界所關注的問題,另外也要考慮到東盟以及中國投資界的特殊問題,同時制定相應政策,幫助打造一個世界級的規模巨大的信用市場。“在這個市場裏面,我們的投資産品能夠非常安全而且可以預期的回報。我們的世界目前急需這樣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