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日本對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進行所謂“國有化”,中日關係局勢緊張,由此引發的寒潮在經貿領域已經開始顯現。專家&&,中日關係的緊張局勢對中日經貿活動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未來如果日本當局繼續倒行逆施,雙邊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雙邊投資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雙方經濟都會受到傷害。中日經貿關係如發生變動,也會波及整個亞洲的經濟格局。
波及 汽車旅游行業影響已經顯現
“我們協會今天組織的一個活動,一汽豐田、東風日産就因故沒有參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20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對於近期幾個汽車論壇,日係車企高管顯得非常低調。
這一姿態並非無跡可尋。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産、馬自達及鈴木等日本汽車企業的組裝工廠受到影響而停工,但已在19日恢復生産;卡西歐計算機停産數日後也於19日恢復生産;羅森和7-11的所有便利店19日也均恢復了正常營業;伊藤洋華堂等10家商店在停業數日後也宣布將盡快恢復營業。
儘管如此,羅磊預計,今年9月份,日係車在華銷售將受到“毀滅性打擊”,不排除銷量環比下滑超過50%。中長期而言,如果釣魚島因素導致中日關係進一步惡化,那麼對日本車企在華經營的影響是長遠的;日本如果能夠對華展示友善,將有助於緩解車企困局。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汽車經銷商的行業組織,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平均每兩天統計一次銷售終端數據。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20日告訴記者,今年8月份,日係乘用車出現了極其罕見的同比負增長局面(-1%);今年9月的幾個敏感時點,日係車不排除出現短期的銷量大幅下滑。
崔東樹提供的乘聯會資料顯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年7至8月的日係車承壓巨大,日係車銷量負增長有客觀原因影響,“日係車成為所有國別車輛之中,唯一8月同比負增長的車係,不僅遠低於同比增長25%的德係車和23%的美係車,甚至低於同比增長10%的自主品牌車”。
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道,受對日消費心理影響,國內主動棄購(情感因素)、被動棄購(安全因素)的兩股力量疊加在日係車上。長期而言,一方面是整車製造企業的不景氣會波及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另一方面是銷量長期上不去會導致日本車企在華投資戰線的收縮。
崔東樹預計,釣魚島因素將對日係車在華銷售造成中長期影響。崔東樹分析道,中高端市場上德係車擁有傳統優勢,中低端市場上美係車也逐步佔據優勢,韓係車的SUV新車型也在迎頭趕上,日係車一枝獨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若釣魚島因素成為導火索,日係車會出現歷史性滑坡,被德係車保持住8月份的首次趕超格局,在市場份額上淪為第二大主導車係。
不僅是汽車工業,旅游業也受波及。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本月13至19日的一週內,日本航空公司從日本各地前往中國的航班共有4600個座位被取消,從中國飛往日本的各航班也有5300個座位被取消。平均上座率跌至六成以下。國家旅游局18日則發布“出行提示”稱,鋻於有關形勢,為保證在日中國公民安全,中國駐日使領館提請臨時來日或在日居住的中國公民注意人身安全。
另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中經濟協會20日宣布,定於25日起訪問北京的訪華團規模將從175人大幅縮小至20人。日本經團聯19日宣布,原定20日起在上海市舉行的環境技術展會“2012日中綠色博覽會”已被取消;此前該協會宣布,經濟界高層訪華團原定22日起對中國山西省的訪問也被取消。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9日在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中日經貿合作符合雙方利益,日本非法“購島”鬧劇,勢必影響、損害中日經貿關係的正常發展。這是我們所不願意看到的。對此,日方必須承擔完全責任。
降溫 中日經貿雙邊均受影響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中日關係的緊張局勢對中日經貿活動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未來如果局勢不能緩解,中日之間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雙邊投資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雙方經濟都會受到傷害。
從中日兩國的貿易數據來看,日本對中國的外貿依賴程度更高。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季風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11年,中日貿易佔日本貿易總額的21%,其中日本對華出口占其出口總額不到20%,進口占比為22%至23%。而同樣在2011年,中日雙邊貿易額佔中國貿易總額9.4%。
從中日貿易結構特點來看,中國從日本進口兩類最重要的貨品,一是高質量金屬,二是汽車零部件和電子産品。而中國對日出口商品主要是兩大部分,一是原油、煤炭,二是紡織品。而從投資來看,日本是中國的第一大外資來源地。日本對華投資額累計超過800億美元,佔中國吸收外資總額的7%左右。2011年日本對華投資63.5億美元,是僅次於中國香港的外資來源國。
據商務部的數據,今年1至8月,中日貿易額同比下降了1.4%,日本對華投資增長16.2%,但仍低於去年的50%。
張季風指出,以1996年為轉折點,中國對日本的依賴度逐漸降低,日本對中國的依賴度則在上升。近年來,中日經貿之間呈現出互補性很強的特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雙邊經貿合作在向高級化發展,分工從垂直一體化向水平分工發展,投資也從家電、鋼鐵逐漸拓展到汽車、IT等多個領域。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釣魚島非法“購島”鬧劇造成中日經貿受損,責任在日方。中日兩方都會受到損傷,但是從經濟依賴程度來看,日本受到的損傷會更大。“目前來看影響還只是表現在貿易方面,未來如果局勢繼續緊張,就會在投資、合作等領域産生連鎖反應,目前正在進行的一些項目也會受到影響。”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也對本報記者&&,中日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不過不管是從進口依存度還是出口依存度來看,日本對中國的依賴更多,如果打起雙邊經貿戰,那日本受到的損害會更大。
張季風也&&,直至目前,在某些核心零部件方面,日本的産品仍是短期難以替代的,中國的自主研發還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而日本從中國進口的替代性則更寬更廣。日本經濟經歷了蕭條的20年,中國經濟現在也同樣處於轉型的重大機遇期。從這個角度來看,他認為,還很難判斷誰的經濟承受力會更強,應該説如果發生經貿戰,對雙方的傷害都會很大。
影響 亞洲經貿格局或受波及
專家&&,中國和日本都是東亞地區的經濟大國,中日經貿關係如發生變動,也會波及整個亞洲的經濟格局。
中日韓三國今年5月份達成共識稱,同意年內啟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但在近期由日本非法“購島”導致中日關係緊張,使各方擔憂經濟總量佔全球五分之一的東亞三國建設自由貿易區的進程或將受到影響。“相關的談判、交流,目前我們還在研究中,也是勢必會受到影響的。”在商務部本月19日的例行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回應談判是否會繼續進行的提問時明確&&。
還有觀點指出,對於日本製造業來説,如果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出現萎縮,那麼很可能出現製造業地位被韓國等國家取代的情況。今年5月2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與韓國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長樸泰鎬宣布,中韓自貿協定談判正式啟動。這也意味着,中韓自貿區的談判走在了中日韓自貿區之前。
梅新育&&,目前的局勢變成經貿戰爭的可能性很小,民間自發的反制已經足夠對日本造成衝擊,從自身利益出發,不宜一開始就官方宣布經濟制裁。他同時也建議做好兩手準備,如果日方堅持一意孤行,那麼就要採取“精確打擊”的經濟制裁手段。
沈丹陽做出三點聲明:第一,商務部堅決支持合法、理性的愛國行動,同時堅決反對一切違法的打砸搶燒的行為。第二,中國是法治國家,外商投資企業合法的權利和利益是受中國法律保護的。第三,我們相信絕大多數民眾能夠冷靜、理智、合法有序的表達訴求。外商投資企業如遭遇違法行為,應及時向包括公安部門、商務部門在內的相關部門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