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在中國第七大沙漠內蒙古庫布奇沙漠中興起的一片人工綠洲上舉行了《全球環境發展報告5》中文版的發布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阿米娜 穆罕默德説,選擇在庫布其沙漠綠洲上舉行這個發布會是為了更好地向全世界推介中國開創的利用商業開發帶動防沙綠化的創舉,鼓勵在世界荒漠化治理中推廣這種模式。 對於參加這次發布會的海內外林業和環境官員及專家來説,這片在過去20年間人工建造的沙漠綠洲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是由政府投資或某個公益組織贊助的環保項目,而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由一個名叫王文彪的私人企業家通過商業模式實現的沙地綠化奇蹟。 阿米娜 穆罕默德在發布會上説:“中國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在多元化力量共同應對環境挑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王文彪的億利資源企業在治沙綠化中展現出變革性思想和堅定的行動,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尤其是面對荒漠化挑戰的國家和地區有着積極的借鑒意義。” 面積達1.87萬平方公里的庫布其沙漠,如一條黃色巨龍,橫亙在黃河南岸。今年54歲的王文彪正是誕生在這片大漠中的一個貧窮的村莊裏。 他回憶説,過去沙漠中沒有道路,牧民生活十分不便。但是,“沙漠造路太難了。風沙一來,剛鋪好的路基就沒了。” 當他28歲被任命為負責人去挽救當地一個以沙漠鹽湖為資源的化工廠時,他想到唯一的出路還是修建穿沙公路。 他和當地群眾摸索出一個在沙漠中鋪路的新辦法:用秸稈、沙柳等扎成方格固定流沙,保護路基。然後在網格中種上沙柳或沙蒿。 就這樣,人和風一寸一寸地爭奪着沙地,建成無數個沙障網格,道路也慢慢延伸,一條65公里的穿沙公路終於在上世紀末建成了。 在過去20年裏,王文彪依靠政府扶持,又帶領當地群眾在這片沙漠中修建了4條這樣的公路。隨着道路的延伸,沙漠中的綠色也在延伸。綠色環抱住了沙漠中被當地人俗稱“水泡子”的七個小湖泊——七星湖,形成了連片的沙漠綠洲。 8月,一場又一場的細雨灑落在庫布其沙漠中這片綠意濃濃的綠洲上。生活在這裡牧民新村的老牧民蘇榮剋日不時走到窗前看看天色,然後愜意地坐在沙發上呷一口濃濃的奶茶。 “記不清這是今年的第幾場雨,有了這些雨,我們給億利公司種樹的成活率就更有保障了。”他説,“自從億利公司搞綠化以來,這幾年沙塵天氣少了,下雨一年比一年多。” 他所説的億利公司就是王文彪從那個沙漠鹽湖旁的小化工廠發展起來的集團公司。在王文彪的眼中,沙漠廣袤的地域、植物、礦産資源和充足的陽光都是資源。 億利公司吸納當地農牧民為小股東在沙漠中鋪路,修建植物防沙屏障,同時引入投資,將沙漠中的資源變為藥品、生物質能源和光伏電板等産品,運送出去。 隨着牧民種植的沙柳和甘草等沙生植物逐漸成材,王文彪發現了其用途廣泛,是市場必需的醫藥原料。 億利集團通過種植研發沙生的甘草、檸條、沙冬青等160多種珍稀藥材形成制藥産業鏈。以甘草為主的醫藥産業直接收入已達10億元。 為了保護和拓展已有的治沙成果,王文彪正在繼續開拓他的綠色構想。2011年3月,億利聯合萬達、泛海等中國6大民營企業聯手在庫布其邊緣建設世界級的綠色清潔能源循環經濟基地。 億利資源集團總經理喬建國説,沙柳熱值相當於60%的標煤,經過液化處理後,沙柳成了用途廣泛的生物質油,而且兩噸沙柳就能産出一噸油。沙柳汽化後生産出的生物質氣也可作為民用燃氣,用來供熱、發電。 去年,億利資源集團又引進浙江正泰集團,雙方規劃在黃河南岸的獨貴鎮建設2GW的太陽能光伏産業,首期10MW預計今年10月投産。億利資源集團多元化的開發正在形成一種沙漠商業的模式——沙産業。 沙産業給解決荒漠化治理這一世界性難題帶來了新希望。 根據聯合國數據,因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肥土流失。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10億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威脅,74%的人口處於貧困狀態。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佈在西北、華北及東北的18個省區市。相對巨大的沙化面積,靠有限的政府投入,顯得杯水車薪。 20年來,王文彪的私人企業在當地政府和群眾幫助下,在庫布其沙漠中修成5條縱橫交錯的穿沙公路,沿路築起長達240多公里的鎖邊林,實施了150多萬畝人工林工程,人工種植和圍封補播甘草100多萬畝,構築了一道綠色屏障。
在今年6月聯合國“裏約+20”會議上,王文彪被授予聯合國“環境發展獎”,以表彰他為全球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做出的特殊貢獻。 二十多年的防沙綠化也改變了成千上萬庫布其百姓的生活。如今,擁有一千多畝沙地的蘇榮剋日和很多其他牧民一樣成為億利的小股東。根據協議,蘇榮剋日以每畝140元的價格租地給億利,在此基礎上又以每畝140元的價格承包沙地來植樹種草。“現在人均一年五萬元不成問題,還沒以前累。”蘇榮剋日説。 生態的好轉使沙漠景觀越發動人。億利公司引入了戶外越野、穿越沙漠等極限運動,結合開發七星湖景區,大力發展高端旅游業。如今,旅客一年已達20萬人次。 蘇榮剋日老人的兒子烏尼爾道格陶同村裏的很多年輕人一樣,除了租地種樹,還搞起了旅游餐飲,再到七星湖景區為游客牽馬拉駱駝,最多時一年能掙30萬元。 王文彪説:“世界上有些與生俱來的沙漠不好治理也不能治理,但乾旱及人為破壞形成的沙地和一些有條件的沙漠利用新技術、新機制和新模式可以改造利用。我們證明了,這樣的沙漠是可以變綠的,沙區的老百姓是可以致富的,沙漠的産業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