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部分代工廠自立門戶
2012-09-20   作者:關赟斐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前不久鬧得沸沸颺颺的 “宜家壓榨代工廠”事件,又有了新動向——已經與宜家斷絕了合作關係的數家代工廠“自立門戶”,與多方投資人聯合投資開辦了嘉宜美家居連鎖商超。嘉宜美的第一家分店已於9月16日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對外營業。
  昨日 (9月19日),嘉宜美投資創辦者之一的曹躍偉向記者證實了近期外界的一些説法:“今後一定時間內,嘉宜美將學習宜家模式,並籌劃未來3年在全國範圍內擴張至200家店。”
  他稱,從長期來看,嘉宜美將通過差別化、本土化的方式與宜家家居競爭。無論在銷售價格和銷售渠道上,嘉宜美都會比宜家更有優勢。目前已有不少宜家代工廠轉投嘉宜美。
  嘉宜美執行董事李俊明則向記者透露,在發展初期,嘉宜美將先避開宜家,在宜家並未涉及的城市內迅速布局。
  至於後期是否會進軍宜家目前已經進駐的城市,還要看前期的“造化”。

  部分代工廠“投靠”嘉宜美
  不少宜家前代工廠參與投資、供貨的嘉宜美品牌開張,迅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據報道,由雲南省嘉宜美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的第一家嘉宜美家居連鎖商超已經裝修一新,藍色的基調、商場內的産品擺設以及部分已經上架的家居産品,與宜家商場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李俊明告訴記者,創立嘉宜美品牌的投資人有不少是宜家之前的代工廠,耐力木業董事局主席曹躍偉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投資人由國內家居零售商、製造供應商、商業地産開發商等三方力量組成。
  事實上,與投資人相比,嘉宜美的供貨商與宜家的關聯更為密切。“嘉宜美的供貨商跟我們一樣,都是宜家的前代工廠。”曹躍偉告訴記者,“目前有十幾家宜家前代工廠為嘉宜美供貨。”
  這正是創立嘉宜美的初衷之一,李俊明坦言,在宜家苛扣代工廠利潤之後,各家代工廠都需要“活路”。
  中投顧問建材行業研究員鄒明曉&&,我國傢具賣場普遍偏向高端市場,中低端市場空間大,是宜家能夠立足的重要原因。
  有業內人士則進一步指出,宜家在歐洲以低廉價格迅速佔領市場。然而在中國,宜家不僅失去了價格優勢,而且産品質量屢遭詬病。在此形勢下,宜家卻依舊擁有不小的市場,原因就在於宜家對産品有統一的設計標準,符合一部分消費者的需要。
  對此,李俊明稱,創立嘉宜美的另一個原因正是由於看到了目前傢具行業的現狀是 “兩頭大中間小”,即需求、製造數量龐大,但品牌渠道商則很稀缺。這是宜家能夠在中國成功的原因,也是目前整個行業存在的商機。
  李俊明&&,在發展之初,嘉宜美將學習宜家的經營模式和産品線組合。“今後我們的産品設計也是走簡約和時尚的路線,並把握統一的設計風格。我們有專門的設計部門,並和國內外優秀的設計機構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是我們的一大優勢所在。”他稱,由於宜家在中國的擴張速度較慢,他們將先通過迅速擴張的模式在宜家尚未布局的城市開業,從而搶佔市場份額。然後針對不同客戶,推出産品的個性化設計服務。
  “宜家北歐式的産品不一定適合本土,我們將推出比宜家更適合中國人的産品。”曹躍偉説。
  不僅如此,嘉宜美還在銷售渠道上給宜家施加了壓力。由於之前都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 “戰友”,因此,嘉宜美與供貨商的關係非常密切。“將來,還會有更多宜家目前的代工廠轉投到我們這裡來。”曹躍偉信心十足地&&。
  但對於代工廠的具體名稱、“投靠”嘉宜美的代工廠數量,曹躍偉則&&不便透露:“因為部分代工廠仍在為宜家提供産品。”但曹躍偉説,相比“老東家”宜家,嘉宜美將對旗下代工廠採用更高的收購價,但産品的售價將會更低。

  宜家聲稱做好競爭準備
  對宜家模式知根知底的代工廠創立了“新版宜家”,是否會對宜家的市場份額和供貨渠道造成衝擊?
  對此,宜家方面稱做好了競爭的準備。但當記者問起具體的應對措施,宜家方面僅&&將繼續堅持在華的採購模式,拒絕評論個別商家的策略。
  中投顧問建材行業研究員鄒明曉對記者&&,嘉宜美的開業對宜家的經營和市場份額造成影響和衝擊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嘉宜美與宜家進行同質化競爭,它們的産品類似、目標市場相同;同時,嘉宜美在價格和渠道方面佔有優勢,這會對宜家的銷售和採購造成一定壓力;另外,作為本土企業,嘉宜美對中國市場更加了解。
  前不久,商務部和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聯合發布了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該指數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銷售額累計為5539.3億元,同比下降7.66%。小品牌撤場嚴重、出租率下降、招商遇困成為目前家居業的普遍現象。日前,就連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寶也宣布關閉在華所有門店。
  家居業寒潮愈演愈烈,不少家居建材賣場面臨窘境,同時面臨家居行業巨頭宜家的競爭,這不禁讓人對嘉宜美品牌的前景産生了質疑。對此,李俊明&&,家居業遭遇寒流,主要原因在於行業的利潤分配不均,銷售商往往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剝奪了代工廠的正常利潤,並侵害了消費者利益。他坦言,目前大部分家居賣場都在“打折”,但打折並不是讓利的表現,而是説明銷售商的利潤太高。
  從長期來看,取得的效果往往不是擴大銷售業績,而是讓消費者認為整個行業定價不透明。
  此外,銷售商過度擴大利潤,還壓榨了代工廠的合理利潤。行業需要合理分配利潤,讓上游代工廠能夠長期運營,也讓消費者能夠對整個行業産生信任感,這樣才能使整個行業健康發展,李俊明補充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宜家延續低價策略引質疑 2012-09-14
宜家窗簾售價260採購僅50 2012-09-12
漢能控股開拓英國民用光伏市場薄膜太陽能系統解決方案在宜家發售 2012-09-10
宜家創始人坎普拉德的創業三部曲 2012-09-03
質量頻遭質疑宜家依舊我行我素 2012-08-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