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最近在佛山採訪時注意到,素有“南方製造基地”的佛山市正在積極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引進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提升新一輪發展動力。而佛山高新區在新一輪區域實施産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中發揮着積極的引領作用。 “為了實現産業升級,我們最近幾年引進優質項目,發揮龍頭帶動效應。”高新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介紹,佛山高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堅持高標準、高起點、規模化的原則,吸引了IBM、神州數碼、世紀互聯雲計算南中國總部基地、奇美電子、彩虹集團、台灣普立華、豐田紡織、香港新鴻基集團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落戶。總投資133億人民幣的一汽—大眾整車製造項目落戶南海高新區,年産值將超過1000億元。據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中心統計資料顯示,佛山高新區內企業戶均年凈利潤和上繳稅額分別達到1112.19萬元和823.25萬元,分別是全國國家高新區平均水平的1.34倍和1.11倍。 同時,高新區積極構建創新平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佛山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梁新文説,“我們正在圍繞重大高新技術産業的集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培育,不斷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和公共服務平台。”2010年佛山高新區科技研發(R&D)支出達47億元,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9個,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投入資金超過12億元,孵化面積達31萬平方米,各類在孵科技企業達到465家。世紀互聯雲計算南中國總部基地、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中心華南中心、中科院中醫藥生物科技産業中心、南方智庫、中國南方智谷、廣東工業設計城、廣東LED産業聯合創新中心、國家級檢測中心——中國賽寶實驗室、廣東工業設計培訓學院、廣東省平板顯示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公共創新平台建設並投入使用。 佛山國家火炬創新創業園總經理周小剛對記者&&,“佛山高新區以建設佛山國家火炬創新創業園為重點,遵循‘1+N’的建設模式,以育成中心作為組織協調核心,按需建設多個專業平台。” 據介紹,目前,區內已建立5個産業技術創新專業中心,各專業中心與企業達成的“所企合作”項目達450多項,形成中試産品近50項,實現産業化20項,帶動産值達91億元。廣順科技醫療器械系統、佛塑集團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南亮玻璃的光伏玻璃高透薄膜製備技術研發等一批科技成果實現了産業化。截止2010年,佛山高新區專利申請的企業共110多家,獲得專利授權的企業數量67家,園區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佛山高新區在引進和培育科技創新元素的基礎上,積極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佛山高新區在發展的初期主要是加工製造業,成為單純的加工製造裝配區,近年來,高新區一方面加快傳統製造業的改造提升,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通過不斷提高特色産業的總體優勢,加快區域特色産業聚集度。 目前,園區已形成了光電顯示、汽車製造及零部件、新光源、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服務業、高端裝備製造、家電等多個産業集群,目前已有佛山物聯網和雲計算産業基地等7個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有5家企業獲得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授牌,有77個項目入選廣東現代産業500強,26個項目入選《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0年以節能環保、新材料、電子信息和光電産業為支撐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完成工業總産值936.95億元,佔佛山高新區工業總産值的48.2%,新興産業支柱化效應明顯,現代産業體系構建取得顯著成績。佛山市産業鏈招商三年計劃開啟,佛山將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在“十二五”期間形成産值萬億規模的汽車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九大産業鏈。 佛山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未來的發展中,高新區將遵循産業集群發展的基本規律,強化區域創新系統建設,通過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以科技資源帶動各種生産要素和創新資源集聚,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人才為主體,以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産品為主要內容,以創新組織網絡、商業模式和創新文化為依託的産業集群。佛山高新區南海園加快構建“三城四園三基地”的産業布局,“三城”包括産業智庫城、佛山汽車産業城、以佛山西站為核心的交通樞紐城;“四園”包括光電顯示園、高端裝備製造園、環保産業園、生物醫藥園;“三基地”是指廣東省新光源産業基地、現代觀光農業基地和廣東省新材料産業基地。以“健鏈補鏈”為重點,強化産業鏈招商,加快光電、高端裝備製造、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及新材料等新興産業的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