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學而思、安博教育之後,號稱“全球最大的私人英語教育機構”的英孚教育慘遭中槍。
9月5日,央視《經濟與法》欄目曝光了英孚教育存在的教師資格證書不全、外教來源、學員退款無門等經營問題。節目播出後,英孚教育“欺詐門”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英孚教育於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別在官方微博、官方網站發表聲明稱已展開內部調查,並將深化管理確保學校營運標準切實執行。同一天,英孚教育中國區總裁比爾 費舍爾趕赴北京專程道歉,保證“14天內退款就一定拿得到錢”,並將無條件退款的14天延長到20天。
事實上,英孚教育學員14天內要不到退款的事例並不只是在今年才出現。在網上搜索可以發現,去年就已經有很多消費者反映在14天有效期內退款的申請被拒絕或者被拖延時間造成超出14天有效期。
之前,很多媒體也都對英孚教育出現的欺騙消費者、誇大師資宣傳等問題進行過報道,然而,直至央視的曝光才得以讓英孚教育首次公開道歉並開始加以改正。
擴張
“我們在員工培養和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疏漏。”比爾 費舍爾在致歉中所説的內部管理疏漏與英孚教育近年來的快速擴張不無關係。
英孚教育於1993年進入中國,但在2006年以前發展的並不快。數據顯示,2005年,英孚教育在中國有30多家校區,而到了2011年,英孚教育中國校區數量已經達到160多所,6年時間增長了5倍多。
從2007年開始,英孚教育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開建新校區。與此同時,銷售收入也實現50%的遞增,至去年底,英孚教育全國的銷售收入已經超過5億元。
這一切主要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中國英語培訓市場的擴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英語培訓市場2009年達到1897億元的規模,預計到2014年將增長至4472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4.8%。
正是看好了中國市場的潛力,英孚教育改變了在國外主要以直營方式建校的模式,而採取了直營與加盟的方式。即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英孚主要採取的是直營店的形式,而在二、三線城市,主要是採取加盟的形式來進行營銷網點的擴張。
截止到去年底,在160多家英孚教育中國校區中,加盟店超過了100所,在數量上遠遠多於直營店。
正如比爾 費舍爾2009年接受媒體專訪時所説,“在中國,英孚並不是謀求最多的利潤,而是謀求更快速的發展。”
然而,跑馬圈地式擴張也給英孚帶來了管理跟不上、服務不到位、退款率不斷攀升、投訴增多的情況。
治理
“在未來財年,英孚計劃新開50所培訓學校,平均每週就有一所新的學習中心在中國開業。”在今年5月份英孚教育亞太區總部落戶上海啟動儀式上,英孚教育全球聯席CEO菲利普 霍特的這一表態透露出英孚教育在中國的擴張速度似乎沒有放慢的跡象,相反速度要更快。
相比一年新開50所學校,在2006年至2011年高速發展的6年間,英孚教育在中國僅以年均新增20所學校的速度擴張。
比爾 費舍爾在道歉聲明中並沒有提到中國擴張戰略是否會受到此次“欺詐門”事件影響。對此,多次致電英孚教育公關部,但電話始終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根據英孚教育的聲明,英孚教育將履行14天無條件退款的承諾以及對所有外教資質進行全國範圍內的檢查。
“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但在一位教育培訓行業分析師看來,要想真正加強管理把對外宣稱的廣告語落到實處,英孚教育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一方面,逐步減少加盟企業,轉為直營;另一方面,改變過去以銷售為導向的營業策略,強調服務的重要性。”該分析師對記者&&,英孚教育要放慢擴張的步伐,加強標準化管理,提高整體的服務水平。
“培訓機構不屬於教育機構,隸屬工商部門管理。目前還沒有一個專業的機構對教育培訓行業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上述分析師認為,監管的缺失與不力也是造成目前教育培訓市場亂象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久亂必治。”他建議,政府必須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加強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督管理,並制定行業准入門檻,引導行業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