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屆中國國際家用電器博覽會在合肥隆重開幕,長虹攜中國家電業首個全産業鏈信息化平台參展,吸引眾多觀者駐足了解,並領略到當前中國家電行業最先進的信息化建設成果。
據了解,中國家電業首個全産業鏈信息化平台由財務共享信息管理系統、生産物流管理系統、營銷管理系統組成。業內人士&&,全産業鏈信息化平台不但有助於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和運營水平,推動産業創新和升級,還通過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我國製造業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
管理和運營大提升
200多億的採購,6000多種物料,800家供應商,應付只有7個人;
同樣達到100%的庫存準確率,庫房的數據錄入人員為零,在業務發生的同時,數據就進入系統;
整體供應鏈結算及認證工作人效提升50%,質量索賠業務全面實現電子化自動驅動記賬。
……
在財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其應用帶來的整合與業務提升讓長虹嘗到了甜頭。
自從2000年開始,長虹公司啟動以財務管理平台為代表的集團管控信息化建設,從規範企業的日常開支,提供財務效率,防範財務風險、無紙化辦公等幾個方面,着重建設共享財務優化推廣、往來重分類及逾期賬齡報表、銀企直連及資金管理統一平台、預算費用管理和電子合同管理等5個系統。
不僅是在財務系統,近年來以ERP為核心,長虹信息化在生産物流、營銷、設計、人力資源、供應商關係、數據集成、軍工、基礎設施等領域遍地開花,尤其是財務系統領域、生産製造領域和營銷管理領域,更是碩果纍纍。
“通過與項目結合,針對具體業務的二次開發或者自主開發,讓信息化建設與長虹産業、技術發展融合扎根”。長虹發展管理部信管處負責人介紹,目前,長虹的生産和採購已經進入了ERP系統的PP、MM模塊和其他信息系統管理,整體上提高長虹整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競爭力。
事實上,在長虹等離子屏生産線自主開發的SRM供應商關係管理系統,2005-2009年採購降本率在5%以上,共計節約成本4億元;庫存物料從24億元降到2.25億元,庫存周轉數從不足6次提升到35次。
信息化促進製造業轉型
從2007年起,美菱開始實施並上線長虹花10年時間才完善的IT系統,與美菱經營主線匹配,重點“以財務為主線,以提高利潤率為目標”,強化價格、信用、生産、費用等領域的集中管控。
目前,長虹核心和非核心的業務IT化率達到75%以上,信息化建設逐步向包括軍工集團、美菱集團等大産業推進,實現信息化的覆蓋率達100%。據統計,僅2011年,信息化直接或間接為公司産生效益1億多元,實施43個項目節約製造成本7700萬元。
一個面向製造業的全産業鏈信息化平台價值愈加凸顯。
作為長虹“三轉型”發展戰略的重要面向之一,從純製造業向以製造業為基礎的服務業轉型,自然離不開信息化平台的支撐。從技術能力上看,長虹已經具備IT總體規劃、應用系統集成、自主知識産權軟體産品開發、基於ITIL的規範的IT運維服務等四大核心技術能力,形成製造業主要信息系統整合業務標準定義能力。
強化內功的同時,長虹信息化建設成功實現“走出去”。
2008年,長虹將原集團內的IT部門獨立,註冊成立“四川虹信軟體有限公司”開展IT外包服務,瀘州老窖、唐山機車、中海油、掌上明珠、一汽大眾、綿陽政務中心等60余家公司分享了長虹經驗。“去年信息化外包業務收入突破1億元大關,”虹信公司技術總監黎清華告訴記者。
業內專家指出,在虹信的服務支持下,長虹已經形成了核心業務管理、跨地域管控和集團管控等自下而上的多層次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構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信息化體系,走出了一條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新型工業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