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外資還“鍾情”中國嗎?
2012-09-10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解説:如何找到低迷經濟中的一抹亮色?10月的全球發展機會在哪?是誰在影響和引領着跨國投資決策?國際投資論壇探討經濟最新趨勢,《央視財經評論》正在關注。
  主持人(沈竹):各位晚上好,這裡是正在為您播出的《央視財經評論》,歡迎您的收看,我是沈竹。那從明天開始呢,在福建的廈門將召開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這屆洽談會上,幾場集合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國際投資論壇成為了重頭戲。那在世界經濟艱難復蘇的背景下,全球如何才能尋找到新的增長動力。我們的投資機會又到底在哪?中國經濟如此在此時更好地引進來和走出去?如何抓住機會,做好轉型,今天我們將就此展開評論。
  我們的兩位老朋友是馬光遠和劉戈,那首先我們也先了解一下這次國際投資洽談會的內容和相關論壇的情況。
  高鷺鹿(記者):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一號展館外,本屆投洽會的宣傳造型現在已經成形,以風向標為設計主題的國際投資論壇LOGO,首次亮相在廣場宣傳造型中,與投洽會的傳統造型酒吧金鑰匙交相輝映。
  解説:第16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明天上午在廈門拉開帷幕,預計將有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5000萬位境外客商來夏參會。本屆投洽會最重要的活動,國際投資論壇將進一步凸顯國際化、投資性和品牌化的高端定位。
  多位國內外政經界要人將為全球增長新動率與跨國投資,全球經濟重振與新一輪工業革命,並購與企業發展模式轉變,實業的全球發展機會,跨國資本流動與股權投資等熱點議題展開討論。
  9號,由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作為承辦單位舉行的國際投資論壇,主題鎖定為10月的全球發展機會,在我國怎樣讓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保持平衡,如何使實業界重拾昔日榮耀,推動業界的風氣轉變,讓企業家以做實業為榮,使實業發展回歸正規。
  一些經濟學家和知名企業家將就此展開熱點探討。9月1號,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聯合發布數據顯示,8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9.2%,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這是自去年11月份以來,首次跌破50%的榮枯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仍在,但已初露築底跡象。
  專家&&,從8月份採購經理指數出口訂單指數持平來看,未來出口增速可能會有所恢復。
  主持人:在這樣一個我們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論壇當中,我們的主題定為了實業的全球發展機會,重提實業到底意味着什麼?我們説中國是一個製造業的大國,我們曾經的製造業是非常的榮耀,那在今天,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況之下,我們提出了回歸實業發展,確實是一個非常非常難的難題,而今天我們這個論壇當中,選擇了這樣的難題作為突破口,兩位認為這個破題能夠破在哪?
  劉戈(央視財經評論員):在現在大家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説要留住實業,那麼因為國內的很多企業家現在有一種趨勢,就是説可能更願意去做一些金融,或者是其它一些虛擬經濟。
  主持人:對。
  劉戈:那麼覺得這個做實業壓力太大,但是反過來你去看另外一種現象,就是説原來比我們強的,就是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強的,和比我們差的,現在反倒是更看重了製造業,包括美國歐洲這樣的一些國家,他們再一度曾經基本放棄製造業,現在提出了重振製造業的口號,包括像蘋果的産品,雖然現在它的裝配主要部分是在中國生産,但是現在也有把一些這個高端的芯片部分,拿回到美國,在德克薩斯州等等地方有一些新的工廠,這些工廠也不一定是美國人開的,可能是三星開的,可能是索尼開的,但是它回到了美國。
  同樣的話,另外有一些更低端的製造業,比如服裝鞋帽這樣的一些,會發現有大量的發展中國家都加入進來了,這是一個新的現象。
  那麼我注意到了,我最近也去過一趟美國,在市場上去看這些服裝鞋帽,製造後面國家的名字,現在變的多種多樣,以前除了中國、越南,墨西哥,少數幾個國家,現在的話,什麼哥斯達黎加,什麼海地,什麼秘魯,什麼土耳其,羅馬尼亞等等,就是説,你幾乎能看到很多很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名字。
  也就是説,這樣由於我們國內的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那麼導致一部分的這樣一些低端産品向這樣的一些欠發達的國家在轉移。
  另外這些發達國家也要把他們的一些拿手的一些,要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所以實際上在你不稀罕製造業的時候,別人現在卻是覺得製造業實業才是一個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主持人:所謂一葉知秋,我們從商標的一些變化看到了中國製造業的一些個變化,那在這樣的變化當中,我們重提回歸實業,振興實業的這樣一個命題,這個途徑到底有哪些,老馬?
  馬光遠(央視財經評論員):事實上每一次大的國際投資論壇,都是未來資本投資和産業重新布局的一個風向標。
  主持人:沒錯。
  馬光遠:這次金融危機我想上半場我們可以肯定的講,基本上已經走完了,該應對的舉措,短期的都已經出完了,那麼下一步就是大家講的用中國話來講就是叫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用美國人的話來講就叫製造業的重新回歸。
  我們看到從2009年到現在,各國都在應對這場危機,但是應對危機的舉措是不一樣的,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長期的,那麼從長期來看的話,G20的20個大國,都製造了雄心勃勃的産業再造計劃,有些是要回歸製造業,有些是戰略新興産業,每個計劃都很龐大。
  那麼就美國來講的話,我們説這一次金融危機發端於美國,美國人我想反思的是最深刻的,他們認為僅僅玩金融,僅僅玩高科技,而把自己真實的産業外包到其他國家去的話,並不能讓整個經濟的繁榮持續下去,所以美國是再造,我們的製造業是什麼,我們的製造業是已經做大了,我們製造業的産值肯定是全球最大的,但是産值最大不等於附加值最大,我們現在經常講一個製造業的大國不等於製造業的強國,製造業的強國最主要看什麼?看附加值。
  也就是説,你每生産1元的這個製造業的産品,那麼賺的利潤是多少錢,那麼就這個來講的話,我們看到,我們雖然是製造業大國,但是,我們跟美國,跟德國比的話,我們在製造業的産值方面距離一直很大,而且這幾年我們看到隨着中國的人力成本的上升,各種各樣的成本的上升,中國製造業的附加值不僅僅沒有增加,反而在降低。
  我最近看到的數字,我們製造業的附加值在金磚四國裏面都是最低的,這個是非常令我們擔憂的,所以對於美國來講,它要把以前失去的市場要拿回到國內,對於中國來講是什麼,是我們把已經做大的市場,怎麼樣做強,在整個全球製造業的産業鏈上,我們把我們的位置往高裏提一下。
  所以都在強調製造業,都在強調説要回歸實業,但是路徑不一樣,重點不一樣,我們怎麼樣來賺更多的錢,這可能是未來中國製造業面臨的最重大的課題,美國是把一部分的市場拿回去。
  主持人:那在整個危機的處理過程當中,各國有各國自己的這個招數,而我們現在也面臨着全球製造業的新一輪的洗牌,這樣的洗牌當中如何我們抓住新的機遇,在投資與實業方面作出突破,我們希望第十六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能夠給我們找出一些答案。稍適休息,我們繼續跟兩位進行評論,跟您分享這樣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
  主持人:歡迎回到《央視財經評論》,今天我們要關注的是即將在廈門召開的中國第十六屆投資貿易洽談會,這樣一個會議上的主題就是實業與投資,那落點就是整個的危機過程中這個實業的洗牌這個格局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也説了,其實中國經濟快速的發展,其實長期以來仰仗着引進外資的這樣一個舉措,非常的到位,非常的有效,那現在,在這次危機過後,幾年之中,外資的投資在華的變化也是比較的明顯,我們也通過短片來梳理一下,這在種種的經濟背景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在人民幣匯率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在我們的用工成本漸進上升的情況下,外資投資的一些新變化。
  解説:商務部發布數據,7月當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75.8億美元,同比下降8.7%,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新興經濟體國家成為跨國公司戰略布局新熱點等因素,導致全球直接投資流向會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從國內來看,土地供應趨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等,使我國吸收外資的競爭優勢有所弱化。
  商務部&&,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轉向內需拉動,吸引外資的優勢正從傳統的成本優勢,向綜合優勢轉變。最近,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76%的美資受訪企業,預期在華運營收入將超過2011年,歐盟商會的商業信心調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沈丹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種種調查,種種情況表明,現在這種外資下降(現象)是暫時的,多數跨國公司仍然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解説:與傳統製造業相比,中國高度開放的服務領域,已成為吸收外資的新亮點,1至7月,我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72853份,合同金額320.3億美元,同比增長58.1%,還有一組數據,去年,我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552.4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4%,在同期全國總量的佔比首次超過了製造業,專家指出,這説明外資已經看到了中國服務業中蘊含的機遇。
  商務部副部長王超&&,從中長期看,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仍有比較強的綜合優勢,預計,今年全年,利用外資將穩中有升。
  主持人:通過小片子我們也了解到最近一段時間外資確實有一些在華進行撤資的舉動,這樣的舉動我們一直擔心會對我們影響很大,但同時其實有一些外資也在不斷地對我們進行投入,有一些大的項目還在建立,同時,我們剛才也分析了,從商標一些細微的變化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了製造業確實在全球進行着新的洗牌,我們現在就想請兩位幫我們分析一下,這個複雜的變局中間最關鍵的問題,你們現在看到的是什麼?
  劉戈:對,現在有人説,可能是不是有資本從中國撤退的這樣一個潮流,那麼現在商務部的數據的話給出來,在房地産方面是有,下降了10%幾,走了10%幾,但是總體上來説基本持平,為什麼呢?其實你從中國走了以後,去哪?因為現在不是説中國差,其它的地方好,是全世界一樣差,包括發達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所謂新興市場國家也都一樣,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中國反倒還是有它的比較優勢。
  主持人:那我能追問一下嗎,比如説我們土地成本在上升。
  劉戈:對,土地……
  主持人: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而有些國家在這兩方面確實是有優勢的,就像你看到美國的情況,已經轉移到其它市場去了。
  劉戈:對,向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像柬埔寨,像緬甸,像海地等等的話,在成本方面有它的競爭優勢,但是一個是人才的優勢他們不具備,另外一個就是産業鏈的配套,去年的時候,奧巴馬不是問過了,喬布斯那個時候還活着,説為什麼不能把蘋果的工作都帶回美國來,喬布斯説那不行,沒辦法,因為整個的産業鏈配套在中國。
  所以總體上來説,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競爭力,在實業上面的競爭力還是很強的,所以聯合國貿發會議有一個統計,就是調查了很多企業,在2012到2014年期間的話,最願意投資的國家就是這樣一些跨國公司的經理人還是中國,還是排在第一。
  所以這一點中國製造業的總體的競爭力還在,關鍵就是在現在,大家都在搶這塊,就是突然一下都明白過來了,就覺得實業,那麼這個不能丟,在這樣一個條件下的話,我們怎麼樣把我們的,我們的優勢,就是在我們的,比如環境這個上面的約束的這方面,還有我們的這個人力成本其它方面的成本提高,那麼這些優勢不在的情況下,那麼把我們還在的那些優勢我們把它發揮出來。
  主持人:今天我們在節目當中其實一直在用一個詞叫“實業”,剛才我們在背景片中也了解,其實與傳統製造業的下降相比,我們的服務業上來了,我不知道老馬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實業,服務業,製造業,這幾個概念在變化當中分別現在的角色和地位是怎麼樣的?
  馬光遠:其實我們的服務業發展還不夠,我們總體的服務業還沒有達到50%的水平,我想50%的服務業,這是一個國家真正地進入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的一個最主要的標誌。
  主持人:這是一個標準。
  馬光遠:我們還沒有達到總體來講的話,所以我們現在來談的話,我們談到實業的話,恐怕不能忽略服務業,也不能忽略金融,我想我們現在老是強調説,我們要回歸實業等等,要做大實體經濟,但事實上我們也不應該忽視我們在服務業領域,我們在金融領域仍然是滯後的,服務業跟金融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短板。
  主持人:我下面就問一下,我們中國未來靠什麼來吸引投資?在很多很多困難面前,在很多實際的狀況的變化面前…
  馬光遠:我覺得我們看到很多數字的時候,一定要對數字背後的因素進行分析,而不簡單地看數字,比如説今天一個外商投資企業走了,明天一個回來了,我們僅僅看到的是一個數字的變化,但是為什麼走了,為什麼回來了,走的是誰,回來的又是誰,我們一定要問清楚。
  主持人:你看到了什麼?
  馬光遠:我們現在看到,你比如説在我們的一些比如説服裝製造業,的確比如説緬甸、越南這些市場本身已經逐漸地可以講在分割中國的這麼一個市場,但是這個分割重要不重要?我認為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點都不重要。
  我前一段時間我去廣東,廣東有一個地方他談到産業的發展的時候,剛才劉戈也講了一個叫産業鏈的問題,也就是説我們現在唯一自豪的是什麼?除了中國製造四個字以外,我認為産業鏈本身形成了一個製造業的産業鏈,是我們30多年以來最重要的一個成果,比如説,惠州有個開發區他告訴我,説有一年惠州那個地方停電,但是為了保證幾個大企業,就向三星等等這些企業就承諾説我保證你們的用電需要,但是,三星這些企業當即提出,你不僅僅要保證我們用電需要,還得保證我們下游的很多十幾家小企業的用電需要,為什麼呢?這是一個産業鏈。
  劉戈:對。
  馬光遠:一方面,我們要做大、做強中國製造,把這個産業鏈上的競爭優勢我們做出來,同時,我們製造的東西能不能讓中國人來消費,這可能是我們在整個産業轉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主持人:在製造業變局當中,到底怎麼能夠吸引我們新的投資,抓住新的投資機會,我們也跟這樣一個投資論壇上的很多學者做了採訪,其中,我們包括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的秘書長張燕生先生,我們不妨聽聽他的看法。
  張燕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第一次出現了巨量的原以為買好東西付錢的消費者,就會帶動一些高品質的消費品工業和相關的産業快速增長,隨着下一步城鎮化,尤其是長三角地區、大珠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中部地區、西三角為中心的廣大的西南部分和西北部分,這些地區會出現一些世界級的大的城市帶,會帶來一些跟城市化相關的産業發展;
  第三個方面,會帶來公共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包括對産品的研發、設計、採購、分配、批發、零售、金融、教育培訓會有一個高人力資本密集型,高人才和專才密集型産業會快速發展;
  那麼第四個也就是生活服務業,下一步也會取得快速的發展,那麼這個部分也包括旅游,也包括餐飲酒店;
  第五個方面低碳的生産和生活方式,這個部分會取得快速的發展;
  第六個戰略性新興産業,包括新一代的計算機,和一些網絡、電子相關産業,這些方面我相信都會取得長足發展。
  主持人:剛才張燕生先生一段話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國現在開始出現了大批想為買好東西,願意付出代價的大批的城市人口,而且有巨型的城市帶,這可能就是剛才我們談到的,不僅生産在中國,而且消費在中國,這樣一個重要的理念,那兩位對這樣的一些聲音有什麼樣自己的判斷?
  劉戈:當中國人越來越地能夠去享受這些中國人自己生産的高質量的産品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其實外資也好,內資也好,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産業向內部轉移的,那麼這樣的話,我們本來13億的消費人口,那麼這樣的一個巨大的人口,如果他們的消費這種能量被這個爆發了以後,那麼它的這種,我們的經濟就全盤皆活。
  主持人:我們有效的消費市場來吸引新的外資投資。
  劉戈:對。
  主持人:老馬,我不知道你周圍現在想買好東西的人他們有什麼樣的想法,這個市場是不是還沒有滿足到他們的願望?
  馬光遠:我覺得最近談到中國經濟的未來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悲觀的觀點,談到很多問題的時候,談到都是中國的劣勢,人力成本的上升,環境等等,就一系列的問題,讓你感覺到説,中國還有未來嗎,事實這種論調是非常有害,我們應該看到説當我們,我覺得當我們有些觀點沒出現到什麼程度,我們30多年以來我們積累了什麼,第一我講的中國製造産業鏈,中國製造後面必須有産業鏈,這個是他們沒法比較的。
  第二點,我們積累幾千萬的企業家,這是我們中國未來製造財富的另一個發動機。
  劉戈:還有幾千萬的技術工人。
  馬光遠:越南有嗎?沒有,幾千萬的技術工人,那麼再加上什麼,我們的中産階級這麼一個隊伍,這是非常龐大的。
  所以,我一直強調,中國的人口紅利沒有完,中國的真正的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這種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並不等於中國的人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十二):贍養老人 怎能一個"錢"字了得? 2012-09-07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十一):獨生子女養老難 怎麼辦? 2012-09-06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天價補習班 到底“補”了誰? 2012-09-05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十):農民工養老 難在哪? 2012-09-04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八):養老金會陷入支付危機嗎? 2012-08-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