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豐銀行8日發布《2012
中國家庭理財狀況調查報告》,報告稱中國家庭的流動資産均值為38.6萬元人民幣,實現資産增值是中國家庭理財規劃的首選目標,其次是保障子女教育和安排退休生活。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64%的受訪家庭實現了財富增長,而23%的受訪家庭&&承受了資産減值,這些家庭的資産配置多以股票和基金為主。同時,中國家庭持有的最多的5類金融産品分別是人民幣存款,佔被調查家庭的84%、持有股票家庭為66%、基金60%、投資人壽保險家庭為46%,而購買一般銀行理財産品的被調查家庭佔40%。從未來12個月的投資意願來看,這5
類産品仍將是最重要的投資品類。同時,報告顯示,結構性理財産品、外匯、QDII等産品可能成為家庭投資理財的增長點。 在風險偏好方面,63%的受訪家庭&&,他們屬於“中等回報率、中等風險接受度”的類型;而屬於“高回報率、高風險接受度”和“保本不虧損”類型的家庭則較少,分別為24%和13%。但從這些家庭的實際資産配置情況來看,以中等風險産品為主的家庭佔比反而較少,僅為13%;而以高風險或低風險産品為主的家庭佔比則分別為45%和42%。由此看來,大部分受訪家庭自認為的風險偏好和其實際的資産配置並不匹配。 從虧損和收益的角度來看,受訪家庭可以承受的最大虧損範圍主要集中在5%-20%的區間,而可以接受的銀行理財産品的最低收益率則主要分佈在3%-5.5%的區間。其中,45-55
歲的穩定期家庭對於20%以上的大額虧損承受能力最低,對於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的要求也相對較低。 總體來看,在財富管理的態度上,中國家庭較為關注投資需求和保障需求的平衡。落實在理財規劃時,他們首要考慮的三方面分別是:68%的家庭希望實現資産增值、57%家庭為保障子女教育,46%家庭考慮安排退休生活。其中,25-34歲處於建立期和35-44歲處於發展期兩類家庭更希望實現資産增值,分別佔到75%和72%,而45-55歲處於穩定期的家庭則更多地考慮如何安排好退休生活,這類家庭佔到70%。 滙豐中國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副總監李峰&&:“近年來,中國家庭的財富積累增長迅速,對財富管理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家庭,在財富管理的態度、習慣和規劃等方面都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很多家庭對自身風險承受度的認知和實際的資産配置並不匹配,這就需要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扮演積極的角色,協助這些家庭以更為理性的方式和科學的方法來規劃和管理財富,最終促進內地理財市場從産品到服務的全面提升。” 據了解,滙豐中國的本次調查覆蓋內地8
大主要城市,按生命周期將受訪家庭分為三大類別:25到34歲處於家庭建立期、經濟壓力相對較大的年輕家庭;處於家庭發展期、大部分已婚且有未成年子女的35-44歲家庭;邁入穩定期的45-55歲家庭,其子女多處於深造或初入職場的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