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板、光伏電池以及其他光伏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此次“雙反”産品範圍比美國對華光伏産品“雙反”時有所擴大,是中國歷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
據歐盟委員會統計,2011年,中國向歐盟出口了價值210億歐元(約合265億美元)的光伏板及光伏組件。本次反傾銷調查將延續15個月。歐盟委員會&&,一旦傾銷證據確鑿,將可能採取貿易保護條款對中國産品徵收9個月臨時反傾銷稅。
對於歐盟委員會的這一舉動,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6日發表談話&&,儘管中方多次呼籲通過磋商合作化解光伏産品貿易摩擦,但歐盟委員會仍執意發起反傾銷調查。中方對此深表遺憾。
對於已處於寒冬的光伏企業來説,此消息無疑雪上加霜,國內諸多光伏大腕直呼“傷不起”。
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在美國之後,歐盟對華光伏電池反傾銷立案,預示着中國光伏的主要外部市場再被掃蕩,加之內需不振,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着嚴峻的生存危機。企業一方面要抱團積極抗辯,同時急需尋求轉型生存之道。
商務部呼籲磋商合作解決爭端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周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滯緩,各國光伏産業都出現了企業經營困難、破産倒閉等現象,中國也不例外。目前,全球光伏産業發展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歐光伏産業更是一種相互依存、互利合作關係。限制中國光伏電池産品,不僅傷害中歐雙方産業的利益,也將破壞全球光伏産業和清潔能源的健康發展。
沈丹陽強調,“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中方再次敦促歐方信守二十國集團洛斯卡沃斯峰會承諾:在2014年前不採取任何新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措施,並收回任何已産生的新保護主義措施。中方呼籲歐方能從中歐經貿合作的大局出發,認真考慮中方的立場和建議,通過磋商合作解決光伏産品貿易摩擦。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不排除中國官方會祭出強有力的反制措施。
國內企業:“傷不起”
“雖然立案後還不會馬上裁決,但市場最恨的就是不確定性。從中國去年200多億歐元的光伏産品出口量來看,這將是全世界範圍內最大規模的一次貿易糾紛。對國內光伏産業來説是‘滅頂之災’也不過分。”阿特斯陽光電力董事長瞿曉鏵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他認為,此前美國對華光伏“雙反”已經導致了“雙輸”的結果——美國工廠和後道的安裝都備受影響。與之相應,二季度以後中國對美國的光伏出口也基本陷入停滯。
“歐盟委員會今年7月份收到的針對中國太陽能産品的反傾銷申訴毫無事實根據。”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昨天也&&,公司將密切配合歐盟委員會的調查,證明中國光伏企業在歐洲不存在傾銷行為。同時,仍將繼續集中精力,以研發投入為基礎,生産有競爭力的優質産品。
專家支招:抱團積極應訴與轉型兩不誤
業內人士認為,面對歐美的“包圍圈”,中國的光伏行業不能坐以待斃,需要團結起來積極抗辯應訴。
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副所長洪瑞江説,中國企業一是要通過行業協會團結起來尋求應對辦法,二是要通過政府的相關部門積極應訴和抗辯,在歐盟做出關稅初裁之前尋求協商,爭取讓歐盟在關稅額度上做出一定的妥協。
除此之外,中國企業為了更長遠的生存和發展,自身需要考慮積極轉型,開拓産業鏈條,在市政建設和民用生活中開發並推廣光伏産品。天合光能公關總監范睿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即指出,當前形勢對中國企業相當不利,而應對的途徑之一是加快啟動國內市場,為此需要尊重市場規律;二是迅速調整《電力法》,讓光伏上網發電;三是解決並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