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A股今年以來跌跌不休,投資者信心渙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1年下半年以來,QFII連續三個季度增倉A股,增倉金額則超過百億元。 WIND統計數據顯示,從QFII的重倉持股市值來看,從2011年一季度到2012年二季度以來的6個季度中,其持倉市值分別為698億元、640億元、540億元、572億元、606億元和611億元。也就是説,從2011年第三季度起,QFII的重倉市值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上升。 而從上市公司半年報來看,共有131隻個股今年二季度獲QFII持有,共計53.59億股,市值約為611.34億元。從行業分佈來看,銀行、白色家電、食品加工製造三個行業最受QFII青睞,持股市值高居前三,分別為391.81億元、37.26億元、25.87億元,銀行業佔比QFII總投資市值比例超過60%,是QFII持倉最重的板塊。與此同時,銀行板塊二季度獲QFII小幅增倉,由一季度的35.7億股增至36.16億股。 QFII連續三個季度的持倉市值上升頓時使得“外資抄底A股”之聲不絕於耳。而證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QFII賬戶總資産合計2759.34億元,較2011年底上升9.06%;其中股票資産1929.65億元,較2011年底上升8.55%,上半年凈買入證券95.13億元,較2011年下半年凈買入證券40.73億元增加了1倍以上。年初至今,A股已新增41家QFII,超過以往任一年度,是去年全年的1.41倍。外匯管理局網站公布的信息則顯示,截至7月20日,149家QFII機構共取得285.33億美元投資額度,獲得資格的QFII則達到173家。 統計數據顯示,QFII自2003年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以來,可謂“戰功赫赫”。2003年以來,QFII先後共匯入資金1200多億元,累計盈利1500多億元,年化收益率達到16%,而與此同時,上證指數卻出現了“十年零漲幅”的尷尬局面。QFII的此次“抄底”行為,也使得市場對於A股未來的走勢有所憧憬。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所有的機構投資者當中,QFII是最為靈敏的、“每次都贏”。他認為,QFII抄底的行為將産生深遠影響,將影響國內的機構投資者,改變目前“外資抄底、國人接頂”的現狀。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相對較好,證監會加大引資力度,對低估值的藍籌股以及人民幣資産的配置需求等因素吸引外資進入中國股市,這有利於提高資本市場開放水平,但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有限。稍早之前,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著名經濟學家華生曾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市場低迷有超過50%,甚至2/3的原因是證券市場制度安排出了錯誤。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也認為“制度成分佔了主要因素”。換言之,在證券市場制度安排沒有進行有效的改革之前,單靠QFII這個外來和尚並不能徹底扭轉A股頹勢。 上海中域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投資總監袁鵬濤則&&,因為對經濟前景的看淡,企業和居民會小心的看守住手中的現金流,在有效的政策&&前不會輕易進行投資投機活動。因此,指數在一兩年之內出現明顯的牛市非常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