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重金屬污染,今年青海掀起了一場整治“風暴”。
昨日(9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青海省環保廳網站獲知,今年以來,青海省徹查重金屬及礦採冶煉企業的環保問題。其中,西部礦業控股的青海湘和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和有色”)由於“未開展清潔生産審核、危險廢物管理不到位”被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整改。與此同時,西部礦業旗下位於青海省海南州的青海賽什塘銅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什塘銅業”)也因存在環境問題被責令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西部礦業就曾因為環保問題而被環境保護部公開點名。
據中國環境保護部網站信息,當時西部礦業涉及的問題是:“1.鋅業分公司6萬噸/年電解鋅及11萬噸硫酸技術改造項目2007年7月15日建成並投入試生産,至檢查時仍未驗收。煙塵總量超出地方環保部門核定排放量。硫酸和冶煉車間排放口鎘、六價鉻、鉛等重金屬均超標,總排放口鎘超標。約2000至3000噸銅鎘廢渣臨時堆存在廠區,貯存場地不符合環保技術規範,也未交由有危險廢物回收處理資質的單位處置,且堆存時間最長的已達兩年。2.唐湖電力分公司拖欠排污費。3.百河鋁業公司SO2超出地方環保部門核定排放總量。約2700至3400噸電解槽大修渣(危險廢物)缺乏轉移及處置記錄,無法證明依法進行了安全處置;廠區內電解槽大修渣臨時堆放場所不符合環保技術規範要求。”
“對重金屬污染的專項整治行動,我們青海省已經連續開展了好幾年了。”青海省環保廳環境監察總隊的一位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次行動是監察總隊牽頭,具體工作是由基層局在做。
來自青海省環保廳官方網站的消息稱,青海賽什塘銅業有限公司因採礦廠、廢石場護坡、擋墻不完善及事故池容量達不到環保要求等問題被責令整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環保部門此前的公告發現,2009年和2010年,該公司也曾因環保問題被要求整改。
昨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西部礦業對外公布的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關係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西部礦業的公告信息顯示,湘和有色主要經營業務是鋅粉、錳粉、有色金屬粉末等的加工、銷售,註冊資本為2020萬元,公司控股比例51%。截至2012年6月30日的賬面總資産5862.97萬元、凈資産2198.74萬元、營業收入2670.03萬元、利潤總額-33.37萬元。截至2012年6月30日,公司為湘和有色合計提供資助1800萬元,主要用於項目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底,青海當地的媒體就曾報道稱,環保部門督促被限期整改的湘和有色等5家污染治理設施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按期完成整治任務。
賽什塘銅業亦是西部礦業旗下公司。公告顯示,賽什塘銅業主要經營業務是賽什塘銅礦採礦、選礦及銷售,註冊資本為7965.35萬元,西部礦業控股比例51%。截至2012年6月30日的賬面總資産49974.85萬元、凈資産29933.74萬元、營業收入9992.19萬元、利潤總額3150.15萬元。截至2012年6月30日,公司為賽什塘
銅 業 合 計 提 供 資
助85205422.65元,主要用於銅峪溝、日龍溝探礦和流動資金周轉,賽什塘銅業以其銷售收入等為還款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礦業在今年3月份發布的《2011年度環境報告》中稱,賽什塘銅業通過了首輪清潔生産審核驗收。
西部礦業連續入圍中國製造業500強和中國企業500強,在青海企業50強排名中連續六年排名第一。2012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9.31%。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對比上年同期0.27元有較大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