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增長16倍,平均增幅達36%;採購規模居全國第一;政府採購各項管理、改革與創新走在全國前列——江蘇省政府採購工作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江蘇省政府採購工作是如何在這十年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對於深化政府採購改革,江蘇省有哪些新思路、新方法?帶着這些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江蘇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宋義武。
政府採購規模躍居全國第一
記者:十年來,江蘇省的政府採購工作取得了哪些發展?
宋義武:2011年以前,江蘇省的政府採購規模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二,2011年上升為全國第一。政府採購金額佔一般預算支出比重逐年穩步提高,2011年全省政府採購金額佔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為18.29%,比2002年提高了近12個百分點。政府採購範圍不斷擴大,採購品目向多樣化發展。採購質量效益顯著提升。民生採購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全國率先對涉及“三農”的財政補貼項目實施政府採購。
隨着政府採購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適時研究制定了政府採購配套規定,以指導和規範政府採購行為。十年間,先後建立和完善政府採購管理制度50余項,內容涵蓋政府採購方式變更、集中採購管理、分散採購管理、監管工作考核、協議供貨管理、代理機構管理、採購進口産品管理、評審專家管理、專項經費管理、政府採購政策功能發揮等方面。
記者:江蘇省採用了哪些做法來體現政府採購的政策功能?
宋義武:在政策功能方面,有一組數據可以説明問題。2011年,全省採購中小企業産品768.15億元,佔全部採購金額的比例為68.71%;採購節能環保産品87.06億元,佔7.79%。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我們認真調研,運用政府採購平台,協調金融擔保機構,幫助中小企業拓展融資渠道。2009年10月,協調民生銀行南京分行和省信用擔保公司聯合推出“政府採購融易貸”項目,幫助中小企業有效緩解了融資難的問題。
目前,江蘇省財政廳已累計為54家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近3億元。2009年,我省成功首購國家自主創新産品“龍芯”多媒體互動教學系統4679套、計15萬台,採購金額4.14億元,分三年裝配至全省5000多所小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政府採購改革還面臨一些問題
記者:在政府採購改革推進中還面臨哪些問題?
宋義武:首先是政府採購佔GDP的比重還比較低,目前為2.79%,而一些發達國家政府採購佔GDP的比重為20%左右。另外,採購預算還存在不嚴格、不規範、不完整的現象,不少財政購買性資金仍游離於政府採購監管之外,採購人規避政府採購的現象時有發生。在拓展政府採購政策功能、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全省各地發展還不平衡,支持力度不夠大,效果不太顯著。
此外,政府採購協議供貨産品市場競爭不夠充分,部分産品政府採購價格高於市場價,影響了採購效率和形象。少數供應商弄虛作假謀取中標的現象仍然存在,政府採購市場誠信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下一步改革方向:三“化”一“創新”
記者:江蘇省政府採購下一步改革有什麼思路?
宋義武:對於政府採購下一步改革的思路,我們總結了四個方面,三“化”一“創新”。
一是深化政府採購改革。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擴大政府採購範圍,把財政資金安排的所有的貨物服務工程、政府融資平台項目、國有企業的一些財政投入項目納入政府採購。其次是擴大政府購買服務採購。比如重大規劃編制、行業評估、重大課題研究、養老服務實施、社會化管理等都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來實現。擴大服務採購能夠通過市場競爭實現財政資金的節約,提高資金使用率,幫助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效益最大化。
二是強化政府採購政策功能。服務經濟、服務發展、促進新興産業發展。扶持中小企業,對於符合新興産業發展戰略規劃的産品實施首購訂購政策,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三是細化政府採購預算管理。所有預算單位必須按照規定進行預算編制。沒有編制預算的,年內不得進行政府採購。通過政府採購節約的資金直接由財政統籌安排使用。
四是創新政府採購模式。在省本級財政預算單位推行批量集中採購,首先將筆記本電腦、&式計算機、打印機納入批量集中採購,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目前計劃電腦兩個月採購一次,打印機一季度採購一次。由各單位報計劃、財政部門審核後由採購中心實施。力求以最優的價格買到最好的東西。同時建立“公物倉”制度以滿足臨時需求。
記者:從業多年您對政府採購工作有什麼感悟?
宋義武:我用三個詞來總結:陽光事業、風口浪尖、追求完美。
陽光事業是從政府採購本身特有的功能來講的,政府採購對深化財政支出改革、節約財政資金、防止腐敗都有着深遠的意義,是一項有前途、有生命力的、有美好的發展前景的事業,從事政府採購的人,都對這項事業投入極大的熱忱。
風口浪尖是指政府採購處於財政改革的風口浪尖,有時候面臨採購人不理解和制度本身的一些問題,以及操作者的水平問題。特別是要預防和要排除來自各個方面的干擾。而且這項工作的社會關注度尤其高,這要求每個政府採購工作者要提升水平、更加公正、更有責任心。
追求完美。政府採購工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結果與目標有差距,我們要求操作人員在每一個項目的採購、採購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益求精。工作人員行為上的完美、制度上的完美都很重要,只有從業者不斷地優化、不斷地完善才能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