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商業保險“保大病”,支付比例不低於50%——大病醫保新政昨日正式落地。
根據發改委、衞生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未來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農合基金中將劃出一定比例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大病保險。這也意味着,由政府主導、商業保險機構承辦的大病醫保制度全面鋪開。
合理控制盈利率 財政補助將提高
未來,各地方政府部門將制定大病保險的籌資、報銷範圍,最低補償比例,以及就醫、結算管理等基本政策。指導意見強調,各地要合理確定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實際支付比例不低於50%。此外,各地將通過政府招標選定承辦大病保險的商業保險機構。符合基本准入條件的商業保險機構自願參加投標,中標後承擔經營風險,自負盈虧。招標人應與中標商業保險機構簽署保險合同,合作期限原則不低於3年。
在運營方面,指導意見規定大病醫保商辦要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則,合理控制商業保險機構盈利率。
對於大病醫保的籌資比例,此次只要求從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大病保險資金,並沒有對具體比例進行統一規定。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醫保基金收入中財政投入比重已達82%,未來財政補助仍有望提高。
參保人數超10億 四大險企態度積極
商辦大病保險全面鋪開後,預計參保人數將達到10.5億人。這對保險業是一個重大發展機遇,將帶來爆發式的收入。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曾公開&&,要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在醫改中發揮更大作用。鼓勵保險公司在承辦好大病保險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商業保險與基本醫保的結合途徑,大力發展各種商業補充保險;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分擔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壓力。
據記者了解,目前四家上市險企參與健康保險十分積極。
上半年,新華保險健康險收入達到31.15億元,同比增長23.1%;國壽短期健康險收入33.98億元;平安健康險公司落袋1.2億元,同比增長77.5%;中國太保的短期意外和健康保險業務收入27.14億元,同比增長10.3%。
新華保險董事長康典&&,新華人壽決定進入養老、健康兩個産業,現在已經在進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