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産原料藥品種有45.08%的出口均價在10美元/公斤以下,31.97%的原料藥品種出口均價在5美元/公斤以下。出口平均單價同比下降所佔的比重達43.41%。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認為,産能過剩無疑是禍首。 2012年,我國的化學原料藥面臨着市場需求和生産成本的雙重壓力。經濟放緩,來自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挑戰加劇,我國化學原料藥的競爭優勢被削弱,同時,産能過剩引發的價格戰及貿易摩擦危機也相當嚴峻。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西藥部相關人士指出,原料藥行業的一些領域由於進入門檻低,一些企業為追逐利潤,往往採用規模效應,擴大産能,壓縮成本,這就導致了産供嚴重失衡,最終使企業失去價格的話語權,由此陷入被動局面。這是當前很多原料藥企業普遍面臨的困境。 而另一方面,原輔料、水電煤運等成本依然維持在高位,使醫藥生産成本不斷升高。據悉,近幾年,原料藥企的人工費用(五險一金)持續上漲,對企業的運營也造成了較大的壓力,環保和地方財政貢獻率等壓力越來越突出。同時,GMP的改造也加重了企業的成本壓力,一些産品的經營問題十分嚴峻。例如激素類産品的重要原料黃姜被游資囤積炒作,價格連連上漲,由於沒有其他可替代原料,企業叫苦不迭。 相關人士指出,發展新業務的途徑越來越少,也是造成企業的生存空間變窄的原因之一。例如,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外包業務,因為市場逐步擴大,競爭加劇,前景不樂觀。而歐債危機又使外部需求受限,企業的利潤增長點不斷降低,有些企業在今年上半年業務量上漲30%的情況下,利潤卻和去年同期持平。 此外,我國醫藥産品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主要靠低成本進行國際競爭,造成行內互相廝殺,結果是兩敗俱傷。我國原料藥出口額最大的還是抗感染藥、解熱鎮痛藥和維生素三大類,但都屬低附加值産品。“到目前為止,我國制藥工業97%都是仿製藥,制藥企業不是在某一點上發展自己獨特的優勢,而是什麼賺錢幹什麼,這是很嚴重的問題。”他指出。 人民幣匯率問題仍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人民幣升值幅度的不斷加大,使附加值較低的大宗原料藥及中間體出口壓力不斷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持續升值,使得我國原料藥出口的價格競爭優勢正逐漸喪失,對出口企業的經營也形成了一定的壓力。 “業界普遍擔心,在未來數年,我國原料藥業將面臨來自印度的巨大壓力。”他指出,由於我國原料藥企業多頭出口,無序競爭,産品不特,大而不強,在國際主流市場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弱。而我國原料藥的主要競爭對手印度,無論從實力、從業人員方面都不如我國,但由於有政府扶持,行業發展很快,近年來大有趕超我國之勢。 據悉,印度利用我國內外銷産品的價格差(外銷産品價格低於內銷産品),低價從我國進口優質原料藥,再加工成下游産品後與我國進行競爭。同時,印度發揮政府扶持優勢,在技術水平上逐漸與我國企業拉開檔次,搶佔國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