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部部長陳竺日前在出席2012年中國衞生論壇期間對中國證券報記者&&,為實現此前提出的血液製品“倍增”計劃,衞生部正在研究相關政策,並將會同工信部等部委共同探討,&&對血液製品生産和應用的支持措施。
陳竺介紹,當前制約血液製品行業難以滿足臨床需求的最大瓶頸是血漿原料短缺,國務院下一步也將研究&&單採血漿站設置方面的規劃和政策,推動血液、血漿原料的合理採集。衞生部醫政司血液管理處人士同時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漿站設置方面的規劃意在推動地方政府加大對漿站設置的支持,打破血液製品生産中的血漿原料瓶頸。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8月21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如果漿站審批能夠放寬,漿源短缺的束縛能被打破,血液製品行業將明顯受益。
政策扶持逐步細化
陳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江蘇泰州下一步將建設一家新單採血漿站。在即將&&的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凝血八因子等血液製品將被納入。陳竺認為,人口數量多的省份和發達地區應支持單採血漿站建設。
這意味着血液製品行業獲得的政策扶持開始逐步落地。近幾年來,隨着我國臨床醫療對血液製品需求的不斷增加和産品短缺的大規模出現,政策層面的調整不斷加快,在保障採漿安全的前提下,加大了對血液製品行業的鼓勵和支持。衞生部曾於2008年頒佈《單採血漿站管理辦法》,對新設漿站提出了嚴格的門檻。在此之前,還曾&&了《採供血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關於單採血漿站轉制的工作方案》等,嚴格控制漿源安全並開展了漿站整頓工作,血液製品業原料供應也遭遇寒冬。
2011年底,因貴州省關停16家單採血漿站,導致血液製品供需緊張加劇。乙型血友病“救命藥”凝血酶原複合物等在23個省份出現短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2011年12月25日,衞生部部長陳竺在第三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提出,力爭“十二五”期間血液製品供應量比“十一五”末增加一倍,研究將更多血液製品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血漿原料短缺正是“倍增”計劃的最大障礙,為打破瓶頸,2012年初,衞生部發布《關於單採血漿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鼓勵各地設置審批單採血漿站,並適當擴大現有單採血漿站的採漿區域,提高單採血漿採集量。要求各地在設置審批單採血漿站時,向研發能力強、血漿綜合利用率高的血液製品生産企業傾斜。
根據衞生部最近數據,我國血液製品生産企業年加工原料血漿能力1.2萬噸,全國醫療市場對血液製品生産用原料血漿的年基本需求為8000噸。但2010年全國年採漿量為4180噸,僅相當於需求量的50%。血液製品企業正常産能的釋放受到嚴重制約,阻礙了行業增長。
業內人士&&,“倍增”計劃支持政策的醞釀&&,和單採血漿站在各區域內的合理規劃布局,有望推動血液製品行業原料瓶頸的破解,相關上市公司將從中受益,並有望滿足臨床需求的增長。
漿站審批回暖
作為漿站審批主動權的掌控者,地方政府對血液製品業的扶持也開始加大。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除江蘇泰州外,河南省已於近期批准新建一家單採血漿站。《河南省生物産業2012年行動計劃》中提出,將以華蘭生物(002007)為重點,鞏固新型疫苗和血液製品優勢,重點拓寬華蘭生物等企業血漿來源。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河南省對未來幾年新建漿站的數量已有初步規劃。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8月21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除河南等地外,新疆也將籌劃新建一家單採血漿站。於明德&&,單採血漿站審批和整頓的主動權都在地方政府手中,如果地方政府層面能夠支持,將有利於緩解血液製品供應緊張的局面,並滿足臨床需求的增加。
事實上,自2003年開始對單採血漿站進行整頓後,各地的漿站審批始終從緊。2011年8月,貴州省一次性關停了16家單採血漿站。為緩解人凝血酶原複合物和人凝血八因子等的供應緊張,藥監局啟動原料血漿在企業之間的調撥,以緩解需求壓力。
於明德&&,採漿安全的提高是單採血漿站審批放寬的前提。他&&,血液製品生産需要大規模的血漿採集,過去出現的不規範採漿曾導致安全問題出現。但隨着採漿技術進步,機器採漿取代了手工採漿,採漿站的建設有望得到政策推動。
衞生部數據顯示,我國血漿採集地區分佈不均,2010年,西部地區漿站數量佔全國比重為53%,同期採漿量佔全國比重高達62%。衞生部2012年1月發文&&,東部地區應該支持符合條件的血液製品生産企業設置單採血漿站,爭取在“十二五”時期內實現轄區內單採血漿採漿量與血液製品需求量達到基本平衡。
單採血漿站在東部發達地區的設置也開始出現“破冰”。中國證券報記者21日致電多家血液製品公司了解到,政策的鼓勵使上市公司申請新漿站的熱情較高。除華蘭生物在漿站建設方面得到本省政策的明確支持外,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多家公司正在積極申請新建單採血漿站。
打破漿源緊張束縛
於明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與價格調控相比,在供需緊張的背景下,血液製品的數量調控更有利於行業發展,其有力措施就是漿站數量的調控。
目前我國約有30家血液製品企業,分佈在25個省區市,能夠生産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乙肝免疫球蛋白、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人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等10余個品種産品。與發達國家少數大型血液製品企業主導市場的情況相比,國內血液製品業小而散的局面導致部分産品短缺時有出現,其中尤以人凝血八因子和九因子最為嚴重。
事實上,隨着九因子等血液製品短缺加劇,衞生部對藥物短缺的影響愈加重視,並於近期開始對基本藥物短缺展開摸底。據江蘇省衞生廳8月21日消息,為進一步了解基本藥物中短缺藥品的供應現狀,研究短缺藥品的供應保障措施,根據衞生部要求,江蘇省近日在南京、蘇州、常州、南通、鹽城針對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鄉鎮衞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展開了隨機調查。而自2011年以來,有關緊缺藥物定點生産、統一定價的消息頻頻出現,九因子等血液製品也備受關注。
一位券商醫藥研究員21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雖然價格調控可以調整血液製品供需,但在幾乎所有血液製品供需都緊張的局面下,漿站及血漿數量的調控顯然更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於明德介紹,血液製品的供需緊張,不僅是血漿原料短缺造成的,由於部分企業加工技術偏弱,血漿利用率不高,缺乏稀缺品種的生産能力,造成了對血漿原料的二次浪費。長遠來看,在擴大採漿量的同時,也應發展基因重組技術在血液製品行業中的應用。而工信部相關規劃也提出,將重點開發國內市場緊缺的凝血因子Ⅷ、抗巨細胞病毒免疫球蛋白等血液製品,加強血漿的綜合利用,提高血漿分離純化技術水平,增加産品種類,提高血液製品的安全性,高效利用血漿資源。於明德認為,如果漿站審批能夠放寬,漿源短缺的束縛能被打破,血液製品行業將明顯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