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理財産品預期收益摸高:廣發銀行“歡欣股舞”8%收益挂鉤金融類港股
結構性産品對市場波動的敏感度高,一般難以實現預期收益,低收益風險依然存在
近日,廣發銀行發行的一款1年期結構性理財産品因其年化收益率最高可達8%而備受關注。
這款名為“歡欣股舞”人民幣理財計劃系列第十一期理財産品,是2012年至今,廣發銀行理財産品“歡欣股舞”家族的第11個成員,歷次産品募集規模,最低為1億元,最高為4億或8億元,此次最大的募集規模為8億。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目前各家銀行所發行的包括結構性産品在內的銀行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多為5%以下,甚至一些短期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僅為2%左右。
相比之下,廣發銀行“歡欣股舞”人民幣理財計劃系列第十一期理財産品的8%預期最高收益率,遠遠高於同期的一般性理財産品。
不過悲觀者認為,實際投資者獲得最高收益的可能性並不大。
不輕鬆的8%
近日,理財周報記者通過走訪多家銀行發現,在近期發行的銀行理財産品中,挂鉤股票的結構性産品僅有廣發銀行一家,同時廣發銀行也發行“物華添寶”系列的黃金挂鉤型産品及薪加薪系列的美元兌港元匯率挂鉤型産品,兩者的年化收益率則均為5%左右。
無論是相比於同期限的銀行理財産品,還是相比於更長期限的銀行理財産品,“歡欣股舞”高達8%的預期收益率,都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的目光。
但是對於這些投資者來説,想搏得8%的收益率卻是一件並不容易實現的事。
“歡欣股舞”第十一期推介資料顯示,該産品按有效積累日計息,在理財期限內所有交易日,如果相挂鉤的三隻股票當日收盤價全部處於其期初價格90%以上,該日即為有效積累日,期初價格為理財計劃的啟動日當天的收盤價。最終的實際理財收益率由有效積累日佔比股票交易日的多少來決定。
就最近兩個月的股價表現來看,“歡欣股舞”所挂鉤的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平安、中國財險,中國人壽這五個港股出現多次漲跌,股價表現並不穩定。
以“歡欣股舞”第七期産品為例,該産品挂鉤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等三隻港股,逾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8%。理財計劃啟動日即6月7日,上述三隻股票的收盤價分別為14.64元、4.48元、55.95元。按照“三隻股票當日收盤價全部處於其期初價格90%以上”的有效積累日要求,這三隻股票市價必須同時分別高於13.176元、4.032元、50.355元才算有效積累日。對比統計發現,在6月8日-8月16日的49個交易日期間,共有3個交易日不是有效積累日。這意味着該期“歡欣股舞”的産品已不可能實現8%的收益。如果之後股價相比於6月7日繼續出現大幅波動,該産品的8%年化收益率將會繼續折損。
除此之外,當在理財啟動後的第3個月,第6個月,第9個月,第12個月的共4個交易日中,若三隻挂鉤的港股都出現高於或等於啟動日的收盤價,該理財計劃就提前終止,按相應委託時間比例計算收益,投資退出。同時,也是投資者實現提前退出的唯一通道。
而實際上,該規定進一步降低了投資者獲得8%最高年化收益率的可能性。
低收益可能依然存在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歡欣股舞”收益所挂鉤的主要為港股,包括中國人壽、中國財險、中國平安等保險類港股,還有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類港股。
近期發行的第十一期“歡欣股舞”人民幣理財計劃的産品收益即與中國人壽、中國財險、中國平安這三隻保險類港股挂鉤,收益類型為浮動收益,認購金額5萬元起。
在前往廣發銀行網點諮詢的投資者中,薛姓投資人對理財周報記者&&,“當得知與産品挂鉤的是這三隻股票時,我有點猶豫。”
普益財富分析師葉林峰也建言,有“挂鉤標的的表現雖然對産品收益率有一定影響,但是投資者在購買結構性産品的時候仍然需要從收益設計條款、期限、觸發價格實現難易程度等方面具體分析,同時也需要關注固定收益市場的表現。”
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理財師分析也稱,“結構性理財産品設計複雜,對市場波動的敏感度高,儘管一些銀行有比較專業的風險評價標準及風險規避條款,但也難以實現預期的收益,低收益的風險依然存在。”
低收益風險
由於受2008年零收益事件及偽結構産品的影響,加之金融海嘯的衝擊,自2009年以後,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明顯減少,直到今年上半年,結構性理財産品發行量才大幅回升。
據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今年以來國內各大商業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産品總數為966款,透露挂鉤標的的産品有932款。其中挂鉤匯率的結構性産品發行量最大,達到422款,佔比超過四成,其次是挂鉤利率和股票的産品,佔三成左右。
在已發行的諸多結構性理財産品中,“100%保本”不僅是廣發銀行該系列結構性産品的一個特點,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産品大多附加保本的承諾,有的産品出現最低保證本金的90%。
滙豐銀行發行的2012年第161期一年期澳元結構性投資産品“最差情形下,投資者就整個投資期仍能獲得100%的投資本金。由法國興業銀行推出的1.5年期美元兌日元匯率挂鉤人民幣投資産品也承諾“提供到期100%本金保障”。
但是,儘管銀行有特別的保本設計,但結構性理財産品風險性依然存在。對於結構性産品來説,價格的波動範圍是理財産品的重要參考標,價格表現與支付函數的吻合程度成為判斷結構性理財産品收益的關鍵。
“結構性理財産品大多數與匯率、股票走勢相挂鉤,股價或匯價的波動是結構性産品風險的主要表現,同時結構性理財産品還受到利率,大宗商品價格等變化的影響,還有有些産品雖然標榜保本,但流動性風險較大,如果提前贖回很可能造成一定的本金損失。”有信財富財富中心的理財經理張福麗認為。
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理財師分析稱,“結構性理財産品設計複雜,對市場波動的敏感度高,儘管一些銀行有比較專業的風險評價標準及風險規避條款,但也難以實現預期的收益,低收益的風險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