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專家介紹,目前只有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環保法規對石棉材料的使用執行了較為嚴苛的標準,被完全禁止使用,但大部分國家的汽車法規中,只有制動系統不允許使用含石棉材料的部件
意欲憑藉海外市場撬動銷量新增長點的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再遇挫折。
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ustralian
Competition & Consumer
Commission,下稱“ACCC”)15日發布公告稱,中國製造商長城汽車以及奇瑞汽車出口的産品中,在發動機和排氣管墊片中被發現含有微量致癌物質石棉,違反了當地法律法規。目前所有當地經銷商已停止出售兩家公司的相關車型,並召回作為零部件出售的墊片,確保所有新車零部件及更換墊片不含石棉。
ACCC在公告中指出,該部分墊片“對於駕駛者和車輛乘員無任何傷害,石棉材質緊緊地被鑲嵌在車輛之中,對於日常車輛的操作也沒有傷害”。但由於石棉材料在發生摩擦的情況下,會産生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澳大利亞從2004年起就已禁止進口或使用石棉。
此次兩家公司涉及車輛共計約2.4萬輛,包括2445輛奇瑞的瑞虎(Tiggo)和A3,以及約2.15萬輛長城的賽鈴、風駿5汽油版、風駿5柴油版、哈弗H5汽油版和哈弗H5柴油版。
15日晚間,奇瑞汽車宣布對澳大利亞市場上述受影響的産品進行召回處理。
“在中國市場上,石棉是很普遍使用的材料。在中國的相關法規裏面,要求生産商不準在剎車系統裏面使用,但是可以在其他的一些零配件上使用。所以我們的排氣管裏面的墊片上使用了石棉材質,在排氣管裏面不會産生摩擦也就不會造成傷害。而澳大利亞的法規比較嚴格,一概拒絕使用石棉材質。我們以後會停止使用石棉材質。”奇瑞汽車內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而長城汽車新聞發言人商玉貴16日接受採訪時則&&,上述石棉問題部件的使用,是由於疏忽而違背了當地的《海關(違禁進口)條例1956-4C》所致,但公司在今年4月份知悉事件後已即時停止使用。此次涉及車輛多為此前銷往該國的老型號産品,公司新近出口的産品都已不涉及這一問題。
不過,澳大利亞製造業工人聯盟(AMWU)全國秘書長保羅 巴斯蒂安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稱,對上述“違規”産品採取貼警示標籤的措施不起任何作用,而長城和奇瑞很可能會因為違反澳大利亞法規而受到起訴。
據業內專家介紹,目前只有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環保法規對石棉材料的使用執行了較為嚴苛的標準,被完全禁止使用,但大部分國家的汽車法規中,只有制動系統不允許使用含石棉材料的部件。
對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行業分析人士&&,近年來,以奇瑞、長城和吉利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車在海外市場銷量節節攀升,能夠打入澳大利亞、俄羅斯這樣的市場首先是對自主品牌品質的認可,但來自各種法規、測試、貿易保護政策等,也是自主品牌汽車海外市場必須面臨的挑戰,在充分了解當地市場競爭規則的同時,對自主品牌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羅蘭貝格高級汽車分析師張君毅告訴記者,因為石棉材質問題而導致召回的事件是小問題,不會影響到自主品牌汽車的出口,但是自主品牌車企需要吸取的教訓是,産品出口到目的國後,要弄清楚當地的技術、法規等標準,要做到和國際接軌,這樣才會降低出口風險。
而相關專家也指出,汽車産品材料的安全、環保會成為今後自主品牌進入海外市場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作為國內最早批量出口到澳大利亞市場的自主品牌,長城汽車批量出口澳大利亞汽車始於2009年,至今共出口共計29614輛。2011年,長城出口澳大利亞汽車共計10240輛,佔當年出口總量的12.3%。今年1-7月,長城汽車出口澳大利亞共7329輛,預計全年突破萬輛。按照長城汽車的計劃,公司今年計劃出口至少10萬輛汽車,佔總銷售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