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華社發(田衛濤 攝) |
8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就《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公開徵求意見,嘗試借助外部政策的約束和鼓勵,引導上市公司更多采用分紅派息的方式回報投資者。
這一舉動讓人欣喜,更令人期待。備受“圈錢”質疑的A股市場,能否在政策的“指引”下邁入“價值時代”?
“非強制性”政策引導現金分紅
在證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落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有關事項的通知》背景下,《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指引》(徵求意見稿)16日&&。
參考國際市場常用的分紅政策,《指引》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固定金額政策、固定比率政策、超額股利政策、剩餘股利政策等四種備選分紅政策。對於選擇剩餘股利政策的公司,要求披露未來投資項目基本情況。例外情況下無法按照既定分紅政策實施利潤分配的,要求在年度報告中披露具體原因以及獨立董事的明確意見,並經出席股東大會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在建立中小股東參與機制方面,《指引》引導不進行現金分紅或現金分紅支付率低於平均數(30%)的公司建立與中小股東的溝通交流機制。
按照《指引》的相關規定,對於高分紅(不低於50%)且紅利收益率高(紅利與凈資産的比例不低於1年期存款利率)的公司,交易所將在涉及再融資、並購重組等市場准入情形時給予支持或“綠色通道”待遇。
在倡導持續合理分紅的同時,《指引》還鼓勵上市公司在現金股利之外,採用現金回購股票等多樣化方式回報投資者。
“非強制性”成為《指引》最顯著的特點。上交所有關負責人&&,《指引》意在倡導現金分紅的最佳行為規範而非強制公司分紅,即通過制定一些外在的約束和鼓勵性措施,引導、鼓勵和支持上市公司作出有利於股東利益的現金分紅決策,形成對股東現金回報的文化,並使之進一步與鼓勵長期資金入市形成良性互動。
此外,以信息披露為本加強對上市公司分紅決策的市場約束,並引入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決策的約束機制,也成為《指引》的亮點之一。
制度層面改變“重融資、輕回報”現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監管層的持續引導和規範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正顯現總體水平不斷提高的趨勢。以滬市為例,2011年現金分紅總額達4720億元。截至2011年底,連續十年分紅的上市公司為129家,佔上市滿十年上市公司總數的18.5%;連續五年(2007年至2011年)分紅金額超過50億元的公司為12家;股利支付率連續五年超過40%的公司為24家。
在分紅公司數量和總額不斷提升的同時,上市公司整體股息率也逐年上升。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間,滬市分紅公司的平均股息率(以年末收盤價計算)分別為0.85%、0.94%和1.49%。2011年股息率超過3%和5%的上市公司分別為52家和14家。
即便如此,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水平仍與成熟市場有着驚人的差距。上交所專家認為,上市公司分紅實踐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部分公司分紅預期不明確、分紅機制有待完善、股利支付率還不夠理想等。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滬市僅有四成上市公司連續三年分配現金紅利,20家上市時間超過十年的公司從未發放過現金紅利,公用事業與工業類等比較成熟且有穩定現金流的企業現金分紅水平較低。
而根據證監會公布的數據,2010年共有854家上市公司未進行現金分紅,佔比接近四成。另外,有422家上市公司在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間未進行過現金分紅。
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仇彥英表示,在證監會着手建立上市公司強制分紅機制的基礎上,上交所的《指引》有望借助非強制性的制度設計,提升上市公司通過現金分紅回報投資者的意願。
除了不分紅、少分紅之外,“濫分紅”成為發生在部分新上市公司身上的另一種怪相。而為迎合投資者偏好而層出不窮的“高送轉”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上市公司分紅的本質。據悉,上交所下一步或將對這些可能涉嫌侵害投資者權益的不正當行為進行規範。
培育價值投資理念吸引長期資金入市
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許多成熟市場都採取了通過制度設計引導上市公司分紅的做法。美國市場已形成以長期穩定的現金分紅為主、非穩定的股份回購和特別分紅為輔的多種分紅方式並存與補充的制度體系,從而形成以獲取穩定現金分紅回報為主的長期投資理念。
而在我國台灣地區,2000年發布的“健全股利政策”要求上市上櫃公司若無特殊理由,必須同時發放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受此政策影響,發放現金股利的上市上櫃公司比例從2000年的49%迅速增加至2009年的81%,而送股方式的股票股利比例則顯著下降。
反觀內地資本市場,多年來備受“重融資、輕回報”的詬病。投資者無怨無悔地付出,卻難以獲得真金白銀的回報。價值投資理念的缺失,不僅導致了投機文化在A股盛行,更令眾多以穩健增值為目標的長期資金退避三舍。
國開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程文衛&&,對於正處於“新興+轉軌”階段的A股市場而言,借鑒境外市場經驗,設計符合本土市場實際狀況的分紅制度已成當務之急。
在此背景下&&的《指引》,也因此被寄予厚望。此間專家&&,收益結構的改善能促使投資者重點關注具有較高分紅水平的優質上市公司,從而自覺減少投機行為。連續穩定的現金分紅機制,也能使投資者對公司經營前景形成理性預期。從這個角度而言,這一制度設計有助於培育價值投資理念,普及健康股權文化。
“如果能從對優質上市公司股票的長期持有中獲取穩定收益,還有誰願意做短線,炒那些只會講‘故事’的垃圾股呢?”上海股民朱林軍説。
而在許多業內專家眼中,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意義遠不止於此。程文衛&&,現金分紅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A股市場對於養老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公積金等長期資金的吸引力,增加其入市規模與投資比重。而這些長期資金的大舉進入,無疑可以起到穩定市場、減少非理性波動的重要作用。
此外,現金分紅可以減少公司內部人可支配的現金流,抑制盲目的投資擴張,促進公司資金的合理配置。同時,現金流的真實流出可以降低公司業績作假的可能,提高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從而有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人們或許可以期待,在日臻完善的發行、分紅、退市等相關制度“指引”下,A股能真正卸下“圈錢”的罵名,穩步邁入投資與回報均衡的“價值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