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省市地稅做技術準備 徵房産稅或將新舊房兼容
2012-08-16   作者:董家聲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隨着樓市升溫的延續,樓市將迎來新一輪調控政策的猜測正在日益發酵。其中,作為調控儲備政策之一的房産稅,則被業內認為將最有可能於近期&&。
    據了解,在國務院督察組完成16省(市)房地産調控督察後,在既有房産稅試點向新增住房交易徵稅的基礎上,近日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地稅官員正在開展為期6個月的房産稅稅基評估集訓,從而為開展非經營性消費房産的存量部分恢復徵稅的試點提供技術儲備。

    房産稅

    將適時鋪開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與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合作舉辦的房地産估價技術應用工作高級專業人才培訓班(一期)正式開班。對此,中國房地産稅改革專家組成員與顧問曲衛東&&,此次開班主要是為房産稅試點向全國鋪開提供技術儲備和人員儲備,受訓人員來自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
    據相關人士&&,在土地出讓收入日益萎縮之下,房産稅將成為地方政府發展教育、基建提供穩定、可持續的收入來源。未來房産稅將在上海、重慶2011年啟動的改革試點基礎上,借鑒國際經驗,開展對非經營性消費房産的存量部分恢復徵稅的試點,一年一徵。該業內人士還&&,在明確原則後,下一步要研究政策的執行步驟,以在適當的時機向全國鋪開。

    徵收對象

    將擴至存量房

    事實上,擴大房産稅徵收範圍的趨勢已日漸明確。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日前&&,在雙軌統籌的制度建設裏,無法規避的是包含着房産稅改革的組成部分。從最高決策層重要會議和管理部門的重要改革文件中都有清晰的表述,要適時擴大房産稅試點範圍。
    對於各界普遍關心的房産稅徵收目標,有專家&&,此次培訓涉及對存量房徵稅進行稅基評估,這表明未來很可能將對城市所有已購房屋採取普遍徵收原則。
    而目前上海、重慶試點主要針對增量房徵收房産稅,因此並未進行稅基評估,只是對交易中的房地産的價格和面積進行價值認定,上海側重於對第二套住房,重慶則是側重於豪宅別墅。全國工商聯房地産商會會長聶梅生&&,對存量房開徵房産稅,將使購房者在購買房屋時更加謹慎,將對投資、投機型購房者有一定威懾作用。

    湖南湖北

    將成擴徵“試點”

    專家分析,雖然中國房價當中,各種名目的稅費已經佔據了相當比重,同時房産稅也涉及到重復徵稅的問題,但是在地方財源困難的當口,估計很難有外力足以抵擋房産稅的推出。房産稅推出,最直接得益的就是地方政府,能減緩因土地出讓金銳減帶來的財政壓力。
    事實上,在去年底海南三亞召開的“全國部分省市財産行為稅工作座談會”上,國家稅務總局財産行為稅司司長陳傑就提出,2012年稅收政策改革工作重點之一是在湖北、湖南兩省開展房産稅、城鎮土地稅合併的改革試點,對企業和單位按評估值徵稅。
    業內分析,從目前來看,全國範圍普推房産稅還不現實,一方面基礎技術平台尚待建立,同時在立法方面也面臨問題。因而現階段推進房産稅改革,可以通過“試點”的方法,逐漸地分區域推行房産稅。

    房産稅全國推行

    尚存難度

    但也有觀點認為,目前普遍徵收房産稅還尚不成熟。聶梅生&&,現階段我國房産交易過程並不是十分規範,房屋價值評估還有一定難度。另外,我國高達85%以上的房屋自有率,群眾能否輕易接受,也是阻礙“普遍徵收”的重要因素。
    北京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指出,我國房地産市場是否有足夠的供應,將影響對存量房徵稅所應發揮的效應。他認為,對存量房徵稅是增加房屋持有成本,能有效抑制投資、投機行為。但是,若房地産供應量跟不上,賣方市場仍然佔優,房産稅則會轉化為交易稅,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也增加了剛需的負擔。房地産信息只有公開化、透明化,房産稅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緩解供需矛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推廣房産稅是督察出來的新政嗎 2012-08-16
房産稅試點擴容應先掃除障礙 2012-08-14
房産稅擴容應考量平衡納稅人稅負 2012-08-14
房産稅普遍徵收需預想各種困難 2012-08-14
專家建言房産稅宜小步慎推 2012-08-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