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左手圈錢右手理財”
2012-08-15   作者:陳晶澤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左手‘圈錢’,右手理財”的現象終於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
  根據上證所近期發布的《滬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託理財和委託貸款情況分析》報告,2011年滬市上市公司委託理財和委託貸款的現象更趨嚴重,當年委託理財發生額相比2010年度出現大幅度上升,其風險也已初步顯現。

  委託理財發生額急升

  據統計,2011年度滬市上市公司委託理財的年初餘額為239.04億元,借方發生額為1180.60億元,貸方發生額為1248.43億元,年末餘額為171.19億元。雖然餘額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期間發生額出現大幅上升。特別突出的是,2011年度地方國企進行委託理財的上市公司家數和規模都比2010年度出現比較大幅度增長,遠超其他類型的上市公司。
  從餘額和發生額看,2011年度上市公司委託理財以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為主(分別佔比86.37%和62.88%),但相比2010年度的97.09%和87.27%有所下降,主要是2011年度上市公司通過信託公司進行委託理財的比重有明顯增加。
  業內人士&&,上市公司無論是通過購買銀行理財産品,還是直接認購信託産品,資金最終流向基本上都是信託計劃。“至少90%左右的銀行理財産品最終挂鉤的是信託産品。”該人士&&。
  上海一家知名第三方理財機構的銷售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0年以來,就看到有新上市的公司手握大筆超募資金,開始盯上這一塊,為此公司還成立了專門的團隊對江浙地區的上市公司進行了對接。
  江蘇一家紡織類上市公司董秘對記者&&,公司決策層也曾考慮過購買一些理財産品,也有相關銷售人員找過公司,但在公司投資部門的反對下,最終還是沒有買。他&&:“公司IPO超募資金有好幾億,放在賬上幾乎沒有收益。購買銀行理財産品年化收益至少4%以上,信託就更高。但問題是,IPO資金不僅專款專用,而且有專門賬戶,要使用這些資金太麻煩。”

  上市公司的“騰挪術”

  不過,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面對每年相對較高的投資收益,最終還是選擇了“不怕麻煩”。
  海螺水泥的做法,正是不少上市公司通常的做法。作為一家深諳資本運作的上市公司,海螺水泥動用的不是IPO超募資金,而是通過發債等手段騰挪出來的資金。
  根據海螺水泥的公告,2011年5月,公司發行95億元公司債券,資金將以1:1的比例分別用於償還商業銀行貸款與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但6月份即決定以40億元的自有資金投資期限為1~2年的理財産品。截至理財産品到期,除本年外,海螺水泥還獲得1.54億元的投資收益,年化收益率約為3.85%。
  不怕麻煩的還有新安股份。
  今年7月12日,新安股份公告稱,公司與杭州工商信託簽署了太原星河禦廷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合同,以2500萬元認購2500萬份信託單位,用於太原星河所開發的星河禦廷項目建設。信託計劃期限16個月,發行預期收益率12%。
  對於此項交易,新安股份董秘姜永平似乎有些忐忑,“不知道信託資金最終的投向是不是房地産。”他對記者&&。

  亞星錨鏈“失手”

  如果説,在面對操作程序上的或是引發爭議等類“麻煩”時,上述上市公司對於理財依然信心滿滿,有的還斬獲頗豐。然而,也有上市公司因為理財真的惹上了大麻煩,2010年年末上市的亞星錨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也有上市公司因為參與這類業務而“雞飛蛋打”的。
  2011年7月,亞星錨鏈以自有資金2.5億元購買國聯信託的信託産品,用於向深圳中技實業集團發放貸款,亞星錨鏈作為受託人獲得收益權。不過,中技實業未能向國聯信託支付2012年一季度利息,其所持3025萬股成城股份也於4月5日全部被司法凍結。2012年4月25日,亞星錨鏈決定終止國聯信託資金理財計劃。
  亞星錨鏈證券部相關人士對記者&&,2.5億元的投資至今沒有收回。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2012cctv中國上市公司峰會 2012-08-15
穩增長更須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2012-08-14
846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小幅增長 二季度增速下滑 2012-08-13
百家央企上市公司“中考”報憂 2012-08-13
上市公司委託理財三大趨勢不可不察 2012-08-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