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住房合作社制度降低建房門檻有效緩解房産暴利
2012-08-13   作者:傅雲威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在悉尼西南部的帕納尼亞社區,澳籍華人老邱正在自家一棟二層小樓裏設宴待客,慶祝喬遷新禧。“我真沒想到呀,自己能在澳洲把房子蓋起來,”觥籌交錯之間,老邱滿面紅光,不無得意地告訴包括記者在內的諸位來客。應大家要求,老邱講起了建房經。
  移民澳大利亞後,老邱發現當局對住房開發的門檻要求極低,只要有錢、有地、經市政府批建許可,就可開工建房,這讓從小對建築行當感興趣的老邱感到很興奮,遂決定自己建房。
  首先,老邱花了半年時間去上建築課,拿到了建築和木工資格證書。隨後,他向一家合作社基金會申請了低息貸款,隨後他一口氣買了4塊地皮、採購了成套建材、工具。這4塊地,每塊地可建兩棟兩層高的聯體別墅,每棟別墅佔地200至300平方米。
  他先找設計師設計好房子圖紙,然後遞交當地市政府審批,通過審批後向社會公示兩周,以讓左鄰右舍有機會提出意見,隨後就展開施工。
  由於澳洲有各類專業合作社,老邱除完成自己熟悉的木工等施工部分外,把電工、水工、安裝等相關工序分包給持有各種資格證書的技術人員,排好進度、時間,輪流上工。
  這些技術人員一般都是合作社或者專業協會會員,遇上大型工程,就以合作社集體出現,工程一完畢,他們又化整為零。不少人會一邊做大工程,一邊利用業餘時間承包像老邱這樣的小工程。
  就這樣,經過近一年時間,邱先生在第一塊地上建起了兩棟聯體別墅,共約600平方米,院落、草坪俱全,室內布局合理、簡約。隨後,房子的水、電、氣、路等均一一通過多部門驗收,交錢辦事,乾淨利索。
  老邱的自建房,不僅在貸款、自行採購建材、用工等領域省了錢,還節約了一些稅費,粗略算下來較購買商品房節省約20%至40%成本。今後,老邱打算繼續他的自建房事業,不僅當房主,還要當房東。
  微醺的老邱咂着紅酒總結説,雖説不算大工程,自建房的工序和機械設備卻一樣不少,活計分散零星,進度要環環相扣,只要一環脫節,都會徒增時間和成本。“沒有合作社基金會的優惠貸款,沒有專業合作社夥計們的幫忙,我哪能在新房裏喝酒哩?”他説。
  老邱説得沒錯,正是有了健全規範的住房合作社組織和成熟靈活的合作建房模式,澳大利亞住房建設市場才如此富有效率和活力。
  不同於房地産商開發,合作建房是指由住房主體出資、合作建設的住房建設模式。一般是住房合作社融資、購地、並通過專業合作社來建房,而後定向出售或出租給社員。
  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七成的澳大利亞家庭完全或部分擁有住房産權,租房戶佔比不足三成。澳家庭住房自有率穩居西方國家前列,為澳大利亞贏得“房東之國”的美名。記者調查發現,這與澳洲合作建房傳統息息相關。
  住房合作社自19世紀30年代就已在澳存在、發展。可以説,住房合作社見證了這個英屬殖民地最早的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為新移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實現“居者有其屋”夢想作出了重要貢獻,打下了“房東之國”的基石。
  老邱建房的故事説明,精細化分工的現代合作社組織降低了合作建房門檻,弱化了房地産商和大銀行在房地産市場的壟斷地位,有利於合作社成員以“批發價”謀求融資和各種服務,提高人們的議價能力,為中低收入階層撐起一把躲避資本盤剝的大傘,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和資本壟斷造成的房産暴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請保護合作建房“苦命之花” 2011-12-21
建房不配套,保障打折扣 2011-07-04
部分央企打保障房旗號搞自建房 2011-05-14
2011:中國仍得努力建房子 2011-01-04
青海三大政策點燃農牧民建房熱情 2010-10-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