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發現,車間變得越來越空了。“以前車間總是滿滿的,覺得很擠,但現在覺得很空。”她説。
作為阿迪達斯在華最大的代工集團之一,廣東萬邦(清新)鞋業有限公司(下稱“萬邦”)現在的日子並不好過。
李艷已在萬邦工作兩年,基本工資和加班費等,她每個月能拿到大約2500元。她覺得工資太低了。“我想換一個工作,這樣也許能夠賺得多一些。”
今年7月,受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國際體育品牌阿迪達斯決定關閉其在華的唯一一家直屬工廠——阿迪達斯(蘇州)有限公司。分析人士認為,這是阿迪達斯向低成本代工製造全面轉型的舉動。
“公司今年以來訂單少了很多。”萬邦一位經理在電話中&&,公司今年的經營業績比較糟糕。
就像這位經理所説的,接受本報採訪的業內人士紛紛把這種不景氣的業績,歸因於宏觀經濟的持續低迷和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攀升。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國內鞋企都在煎熬中蹣跚前行。
8年來第一次漲工資?
今年4月,萬邦終於給員工漲了工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自稱已經在萬邦工作了8年的張麗説,她現在的基本工資是990元,這是因為公司漲了90元的基本工資。“這是公司第一次給我們漲工資。”她説。
李艷亦&&,4月份那次,萬邦確是在她工作以來第一次給員工加了90元的基本工資。
萬邦佔地面積400畝,繞着公司快速走一圈,至少得花上40分鐘。在這裡,每一個月多漲100塊錢的工資,意味着萬邦每個月要多支出70萬元。
阿迪達斯日前宣布關閉其在江蘇的工廠,這一消息觸動了萬邦的神經。
萬邦拒絕就相關問題接受採訪。不過,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萬邦今年上半年在廣東清新縣的用電量為126萬千瓦時,比去年同期的153萬千瓦時減少了27萬千瓦時,同比下降近18%。
一位萬邦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隨着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萬邦已經逐漸減少在清新的生産規模。“前幾年,萬邦在清新縣太平工業區的員工最多時候高達2萬人,但目前僅有7000人。”
“阿迪達斯把它在江蘇的公司都關了,你想想我們還能好到哪去?”
萬邦相關負責人陳先生不高興地反問記者。
20年前,設廠不到2年的萬邦就已經開始與到廣東尋求運動鞋加工廠的阿迪達斯聯手合作。萬邦當時除了阿迪達斯外,還為其他客戶貼牌生産。1996年,為了尋求轉型,萬邦放棄其他客戶而專注為阿迪達斯一家加工。後者在中國至少擁有300家代工廠為其貼牌生産各類産品,並通過它的貿易公司進入終端零售渠道。
上述萬邦那位經理&&,萬邦今年業績不好,主要原因是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他説,萬邦今年上半年的訂單同比減少了大約三成。
知情人士説,作為台資企業的萬邦一直有上市的打算,故而對媒體的採訪抱有更加謹慎的態度。“公司業績不好,在這個時候,每個股東都有不同的想法。”
他説。
萬邦何處去?
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在今年早些時候,萬邦已經把一小部分的生産線從太平鎮太平工業園轉移到了清新縣的三坑鎮。在他看來,那裏的人力資源成本不僅較為低廉,而且容易招到工人。
多位接受採訪的萬邦員工&&,目前萬邦在太平鎮太平工業園招工也面臨困難。“工人來一批又走一批,但走的總是比來的多。”在萬邦工作多年的一位相關負責人&&,“招工太難了。”
10年前,隨着珠三角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上升,萬邦決定把公司從廣州轉移到了位於廣東這一個偏遠的山區——太平工業園。2006年,萬邦實現了生産線的全部轉移。
6年後,當年困擾着萬邦的問題再一次出現。上述知情人士説,萬邦打算下一步往內地或者東南亞遷移。
三坑鎮官方網站有限的資料顯示,2010年全鎮工業産值僅為16億元,而與其接壤的太平鎮則高達154億元。“三坑鎮相對來説還是比較落後的。”這位知情人士説,“這有利於萬邦把生産線轉移到這裡來。”
萬邦一直在尋求工廠的轉移。曾在萬邦供職多年,現任歐盟對華鞋産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秘書長郭煒文曾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因國際貿易摩擦增多以及生産成本快速上漲,阿迪達斯希望自己的中國供應商也應有全球的生産布局來減少經營風險,萬邦於2006年開始到印度設立工廠。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萬邦在印度的工廠已經擁有超過7000名員工。
這讓人想到了台資企業裕元工業集團。作為阿迪達斯另一個較大的代工集團之一,裕元在中國大陸設有眾多工廠。據報道,截至今年3月底,裕元鞋類生産線為525條,其中分佈於越南和印尼的生産線加起來達到286條,佔比超過50%,中國大陸則有230條生産線。
從台灣到大陸,再從大陸到東南亞,這已經成了諸多台資鞋企的必經之路。
在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看來,就像當時從廣州轉移到清新一樣,萬邦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也會從清新轉移到其他地方,以實現同樣的目的:降低成本,容易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