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 新三板擴容可緩解主板IPO壓力
分流資金有限,對主板衝擊主要在心理層面
2012-08-06   作者:記者 吳黎華 徐海波/北京 武漢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證監會日前&&,“新三板”擴大試點已經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准,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和天津濱海成為了首批試點園區。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新三板擴容將對場內市場的IPO巨大壓力産生緩解作用,其分流的資金有限,但有可能會對投資者在心理層面産生一定壓力。

  添丁 滬津漢首批入圍

  中國證監會3日&&,“新三板”擴大試點已經獲得國務院批准,將設立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首批擴大試點除中關村科技園區外,新增上海張江高新産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和天津濱海高新區。證監會&&,“新三板”定位於成長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股份轉讓,定向融資服務,有利於增強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促進民間投資和中小企業發展。
  以此次納入試點的武漢東湖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為例,《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2009年12月,東湖高新區被國務院批准成為繼中關村之後的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目前,東湖高新區有註冊企業2萬多家,並且每年以2000家以上的速度增長;現有世界500強企業42家,上市公司3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56家。年收入過億元的企業近300家,年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700多家。東湖高新區企業主要分佈在光電子信息産業、生物産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節能環保業、現代服務業。光電産業是東湖高新區最大産業,2011年實現總收入145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1000多家。
  據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發展改革局局長汪志忠介紹,東湖高新區一直在進行“新三板”擴容的準備工作,目前東湖高新區“新三板”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已有700家企業進入後備,105家企業已與券商簽訂“新三板”保密協議,60家已簽訂服務協議,20家完成了股份制改制,10家完成了申報材料製作。
  據了解,東湖高新區推薦的“新三板”企業門檻是:連續2年以上的經營期,2011年總收入超過500萬元。汪志忠特別強調,對企業的財務指標沒有具體要求。“只要券商認為企業有盈利潛力,並願意為企業保薦,目前處於虧損期的企業也可以進入‘新三板’。”
  另外,東湖高新區已經&&措施,鼓勵區內企業衝刺新三板,對掛牌企業獎勵70萬元,加上此前武漢市&&的50萬元獎勵,總計可達120萬元。獎勵分三步走:企業經證券機構輔導,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獎勵20萬元;備案材料被正式受理的,再獎勵20萬元;在“新三板”成功掛牌,再獎勵30萬元。

  利好 場內市場IPO壓力將緩解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為,新三板市場的正式推出,除了有助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外,其對於目前二級市場的最大的現實意義,恐怕是將有助於分流目前場內市場的IPO巨大壓力。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一直以來,場外市場始終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空白,場內市場的IPO壓力很大,推出新三板,可以有效分流IPO,減輕場內市場的壓力。另一方面,新三板也為部分偏好風險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新的市場,可以分化場內市場過度投機的氛圍。
  來自證監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2日,在創業板發審委上,處於審核通道中的企業共計有303家(含中止審查);主板和中小板上,處於審核通道中的企業則共計有453家。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共有756家企業處於審核當中。另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僅通過審核正在等待發行的企業就高達115家,其中不乏陜煤股份這樣的超級大盤股。市場普遍認為,高達700家以上的企業排隊上市,已經形成了IPO“堰塞湖”,對二級市場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教授&&,三板市場可以有中小企業的股份轉讓,也可以有定向融資。只有把這個市場活躍起來,中小企業融資才能擺脫不得不與銀行結緣的被動局面,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説法才能落到實處。
  國泰君安預計,未來2至3年,新三板的掛牌公司數量有望接近4000家,是滬深兩市公司數量的1.5倍,新三板市值約1.2萬億元,約佔滬深兩市市值的5.3%;就遠期來看,掛牌企業數量有望超過1.5萬家。中信建投證券則預計,我國新三板市場將逐漸演變為全國性的場外交易市場,兼具OTCBB與納斯達克的特徵。中信建投證券預測,新三板將形成2.6萬億元至4萬億元左右市值的規模。
  截至2012年7月,新三板累計130家公司掛牌,已有6家掛牌公司成功轉板,分別是紫光華宇、佳訊飛鴻、世紀瑞爾、北陸藥業、久其軟體和博暉創新。另有世紀東方、安控科技、中海陽、康斯特等企業暫停報價轉讓,等候發審。累計逾60家券商獲得新三板主辦券商業務資格,其中有過主辦事項的券商36家。

  影響 資金分流效應有限

  然而,相對於新三板擴容對於資本市場的長遠意義,投資者更為擔心的是其可能帶來的對於二級市場的資金分流效應。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由於同主板市場並不是同一個層次的市場,新三板資金分流效應極為有限,對主板的衝擊主要是在心理層面。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新三板”有利於緩解主板、創業板IPO壓力,對於股票市場不構成資金分流。新三板的融資功能屬於小額定向融資,擴大試點後融資額也很有限,對市場擴容影響很小。6年來,掛牌企業100多家,定向增資總額17.29億元,單次融資規模也只有幾千萬,二級市場流動性不高,2011年平均換手率只有2.93%,涉及的資金量有限。“新三板”建立以後,拓寬了資本市場服務面,將有利於緩解交易所市場的發行上市壓力,穩定市場預期。
  董登新則認為,新三板並不必然會對場內市場構成資金分流。“A股市場並不缺錢,不缺流動性,而是缺乏合適的投融資工具。”董登新認為,進入新三板的資金都是高風險偏好的特殊資金,而並非普通的投資者,因此不必然對場內市場構成資金分流。
  信達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劉景德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新三板作為完善資本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他認為,在分流資金方面,可能會有,但考慮到投資者並不特別交叉的原因,投資新三板的並不會關注主板,主板的投資者也可能並不太關注新三板,因此新三板並不會對主板産生實質上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更多的來自心理層面。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新三板擴容是對最基礎市場的完善,它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充,它使得部分初創企業在創業初期能夠進行融資和交易,同時也使得資本市場的板塊層次分佈的更為合理。李大霄強調,新三板不是對主板市場的分流,不會對主板構成相互競爭的關係,因此不會對主板市場産生多大的衝擊。
  儘管如此,仍有部分券商人士擔心,在當前二級市場極其低迷,投資者信心渙散的情況下,新三板擴容將對大盤短期産生壓力。金元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彤&&,新三板擴容後對中小板、創業板構成一定壓力,對其資金會造成分流,短期來講對市場偏空。銀河證券研究所投資策略總監秦曉斌也認為,市場會有資金分流到新三板的擔憂,大盤短期或承壓。
  一位券商業人士則對記者&&,新三板的資金分流效應微乎其微,但是其對普通投資者的心理壓力卻不可忽視。目前,大盤在2100點左右有一定的支撐,但在下調印花稅的傳聞被否認之後,新三板接着推出,對於市場而言短期無疑是一個利空,甚至不排除大盤再度破位下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新三板擴容 夯實資本市場多層次體系建設 2012-08-05
新三板正式擴容 市場激辯多空 2012-08-04
新三板擴容獲國務院批准 2012-08-03
新三板擴容箭在弦上 未來3年市值或超萬億 2012-07-23
“新三板”擴容將推倒重來 2012-02-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