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稱,中國鋼鐵生産商上半年的總利潤重挫96%。這引發了本週關於中國恢復鋼鐵出口稅收優惠政策的討論。
表面上看,這對遭受中國出口增長打擊的西方鋼鐵商而言是個壞消息,但對鐵礦石生産商而言是個好消息。
但是這種看法是膚淺的。首先,中國有遭到貿易反擊的危險,可能不會重新補貼鋼鐵出口。再者,即便中國政府恢復補貼,也不會改變鐵礦石的總體需求,中國每多出口一噸鋼鐵,就代表中國國內供應過剩一噸,全球其他國家就需要減少一噸的産量來消化這種過剩。這無法為鐵礦石價格提供持久的支撐。
一些人説鐵礦石價格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他們的邏輯是,目前鐵礦石價格等於或者低於中國礦商邊際成本每噸110-120美元,這將促使成本較高的鐵礦石廠商減産,幫助市場重新平衡。長期而言,這種看法可能是對的。但大宗商品價格也可能在一段時期內低於理論上的最低價,這是因為生産商可能選擇觀望,等待下跌周期的結束。
此外,雖然中國以外地區的鋼鐵廠商在競爭壓力加大之際已經減産,但鐵礦石開採商卻基於對中國需求持續上升的假設而不斷進行投資。
如果中國加速出口鋼鐵,外國的鋼鐵企業將繼續承壓,不過鐵礦石價格下跌將起到減壓閥的作用。但是鐵礦石下跌又會對力拓等鐵礦石開採商造成衝擊。
刺激鋼鐵出口或許能夠暫時助中國鋼企一臂之力,但只會進一步加重鋼鐵供應過剩。當泡沫最終破滅時,鐵礦石出口大國澳大利亞將不得不減少採礦並“掘壕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