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天下]總統大選難以改變美國經濟困境
2012-08-03   作者:明金維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距離11月份美國總統選舉的日子越來越近。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競選團隊瞄準經濟問題,製造各種議題,力圖顯示奧巴馬政府的“無能”,希望挑動選民在經濟困境下的求變心理,進而實現贏得總統寶座的終極目標。
  羅姆尼祭出“敲打中國”的老政治把戲,宣稱將在入主白宮後立即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並揚言要在經貿問題上對中國採取強硬舉措。
  美國政客在“選舉季”説的話,不靠譜的居多。近一二十年來,除了2008年,當時因為美國深陷金融危機,總統選舉議題主要圍繞經濟問題展開,其他的總統選舉年,對華政策都會成為核心選舉議題之一。甚至有人總結出一個美國總統的基本行為模式:在選舉前從意識形態偏見出發,大談要對中國強硬,一旦入主白宮,就不得不考慮中美之間千絲萬縷的經貿、政治關係,轉而採取比較務實的政策。
  羅姆尼能否入主白宮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他提出的對華經貿政策明顯不靠譜。更為重要的是,雖然他一心想利用美國當前的經濟困境為自己的競選目標服務,但實事求是地講,美國經濟問題有更為深刻複雜的原因,即便是真的“羅姆尼總統”執政,恐怕短期內也很難改變美國經濟面臨的各種問題。
  在失業率超過8%的背景下,羅姆尼和奧巴馬都接連指責對方將就業機會外包給中國、印度等國,從而造成美國國內就業崗位流失,但稍具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明顯的“偽論斷”。
  過去幾十年,現代通訊、交通、物流等技術的發展,使得全球化向縱深發展,世界範圍內的産業分工合作越來越精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産業鏈中開始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印等國得益於低成本等優勢,開始接收大量從發達國家轉移出來的製造業和IT服務業等就業機會。與此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則集中優勢,在研發、品牌營銷、金融服務業等方面獲得了極大發展。這種分工客觀上造成美國等發達國家低端製造業就業崗位外流,但從根本上來説,這是資本尋找最有效生産方式、追尋最大利潤的結果。
  在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等發達國家紛紛提出“經濟再實業化”的口號,希望重振製造業。但必須指出的是,美國不可能靠着“愛國口號”,強迫企業家將工廠遷回美國。即便中國等國家生産成本上升,也會有越南等低成本國家繼續存在。美國重振製造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高端産業,並找到更有效率的生産方式,而不是在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産業與中國“全面競爭”。從這一點來説,奧巴馬也好,羅姆尼也好,指責對方外包美國就業崗位只不過是一種選舉姿態。
  更進一步講,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企業和家庭都在經歷一個漫長且痛苦的“去杠桿化”的過程,再加上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惡化,美國經濟目前還面臨至少其他三大難題,包括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財政赤字飆升等。這些問題,都不是奧巴馬政府得政策造成的,也不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羅姆尼總統”可以輕而易舉解決的。一句話,也許對於經濟議題的掌控能夠成為決定美國總統選舉的重要因素,但無論是誰當選,美國的經濟困境短期內都無法解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伯南克強調美國經濟面臨內外風險 2012-07-19
美國經濟數據疲弱 美元承壓回調 2012-07-17
失業率與財政緊縮兩大難題羈絆美國經濟復蘇 2012-07-16
IMF下調美國經濟預測 敦促美聯儲再加寬鬆政策力度 2012-07-05
IMF:美國經濟正在復蘇,但仍“不溫不火” 2012-07-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