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既非製造業大國,在傳統能源領域也鮮有優勢。但這個北歐小國在新能源及信息化産業發展上卻另辟蹊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丹麥模式”發展之路。在眾多國家仍在探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確切定義、尋求如何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過渡到新一輪革命中來的時候,丹麥早已率先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大力推進信息産業革命。
 |
|
|
圖為正在舉行的第四十二屆羅斯基勒音樂節現場,利用獨特設計自然採光照明的青年休閒娛樂中心。今年的音樂節到處閃耀着環保節能的光輝。記者 楊敬忠
攝 |
|
美國未來趨勢學家傑裏米 裏夫金(Jeremy Rifkin)在其專著《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預言,世界正在迎來可再生能源和互聯網信息技術協同發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在2012年4月刊文指出,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自此,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熱議。
《經濟學人》雜誌認為,新工業革命是以數字化的製造方式為代表,而裏夫金認為新工業革命是以新能源和互聯網相結合的方式為代表。二者關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內涵與外延不盡相同,但都提到了信息時代互聯網的應用與新技術、新能源以及新生産模式的結合。信息技術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丹麥人也許不都知道“第三次工業革命”這個名詞,卻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無處不感受到新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快捷和便利。丹麥乘着方興未艾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已成功地在世人心目中樹立起一個新經濟創新與發展的典範。
NemID數字化系統開創信息産業新時代
丹麥一直致力於公共部門的數字化建設,並不斷採用信息技術更新改善其福利體系。早在2001年,丹麥就提出了公共部門的數字化戰略,經過10餘年的信息化發展,丹麥公共部門的工作流程不斷精簡,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政府將節省下來的公共開支轉入福利建設,有效地實現了資源科學配置和重組。
2011年底,丹麥政府正式啟動2011-2015年公共部門數字化戰略,提出逐步減少紙質表格和郵遞信件的使用,盡可能將公民向公共部門遞交申請、報告、信件等書面通訊數字化。預計到2015年,80%的丹麥公共部門向公民發送的信件將採用電子郵件,80%的申請表格將使用電子錶格。此舉預計在2011-2015年間可為丹麥政府節省10億丹麥克朗的公共支出。同時,丹麥政府提出新的數字化福利,旨在通過運用數字化解決方案和新技術為公民提供更現代有效的福利體系和公共服務。為此,丹麥政府、各區域及市政當局通力合作,以質量、安全、效率為目標,打造統一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加快公共部門的數字化進程,進一步提高了公共部門的辦事效率,確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進一步提高網上登錄服務的便捷性,實現互聯網公私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丹麥自2010年7月起推出了個人數字簽名一體化系統NemID。NemID由個人預設的密碼和一張可隨身攜帶的代碼卡組成,用戶憑藉NemID便可登錄網上銀行、稅局系統及公私機構的網站。15歲以上的丹麥註冊居民可合法獲得NemID。用戶通過NemID登錄相關網站後可進行個人稅務年報查詢、信息更新、補交稅款、簽證申請、發送探親訪友邀請、醫療諮詢等操作。
NemID的引入使真正的“數字一卡通”成為一種現實,減少了密碼過多或需攜帶眾多電子銀行口令卡所帶來的煩惱。由於用戶在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後還需根據個人代碼卡輸入相應的代碼進行二次驗證,每個代碼只可使用一次,代碼卡上的代碼即將用完時會及時地提前收到一張新的代碼卡。因此NemID系統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互聯網服務的便利性,在網絡信息安全性上也有很高的保證。
對於社會管理體系而言,NemID不僅提高了社會管理效率,也進一步節省了人力和物力資源。NemID在丹麥的應用已成為公共部門數字化帶動私營公司迅速發展的成功案例,公共部門和私營公司之間創新互動所産生的協同效應更為丹麥企業提供了新的競爭優勢。
智能電網為新工業革命開闢新願景
裏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描述,未來社會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將實現在家庭、辦公區域以及工廠中自助生産綠色可再生能源。正如人們在互聯網上可以任意創建屬於個人的信息並分享一樣,任何一個能源生産者都能夠將所生産的能源通過一個智能電網與他人分享。
作為世界風電和可再生能源産業發展的先驅國度,丹麥在大力推廣和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也致力於積極測試和開發智能電網,旨在利用新的信息技術整合可再生能源網絡,全力打造一個可以實現可再生能源的生産、儲存和共享的智能網絡,為第三次工業革命開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丹麥能源協會(Danish Energy Association)智能電網負責人莫滕 巴斯德高 特洛勒(Morten Baadsgaard Trolle)介紹,丹麥自2011年開始在其位於波羅的海的博恩霍爾姆(Bornholm)島上展開第一個完整的智能電網測試,目前該島已有2000個家庭加入這項測試。人們住在裝有智能電表和智能電器的智能房屋裏,智能電網與天氣預報系統相連,可以自動調節室內的溫度,營造最舒適的居住環境。智能電網還可以根據整個電網的負荷和能源的價格自動調節冰箱、洗衣機、烘乾機等所有家用電器的用電量。如果整個電路達到負荷最大值,智能電網就會進行只能調整,關閉部分次要電器以避免出現電網超負荷的情況。比如,智能電網可以選擇在電路負荷最低的時段,自動開啟洗衣機進行洗衣工作,最合理地利用電能。
特洛勒説:“未來的智能房屋不單單只是用電,屋頂的太陽能面板、後花園的風力發電機都可以産生可再生清潔能源。我們的房屋將變成可再生能源的一種存儲器,我們還可以通過智能電網將自己剩餘的能源與他人分享。未來發電、輸電、用電將成為一體,由智能電網靈活地控制。這一測試將持續到2014年,將為丹麥、歐洲乃至世界未來能源系統提供一個完整的可行性參考模式。”
服務業高度信息化創造美好新生活
《經濟學人》雜誌認為,新工業革命是以數字化的製造方式為代表,製造業數字化將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智能軟體、新材料、靈敏機器人、新的製造方法及一系列基於網絡的商業服務將形成合力,産生足以改變經濟社會進程的巨大力量。
丹麥從本國國情出發,憑藉其在信息技術上的優勢全面提升企業研發設計和創新能力,同時將最新信息技術與服務業深度融合,衍生出一系列基於網絡的商業服務方式,加速推進服務業的數字化發展。
在丹麥,不論是去超市購物,去郵局寄信,去圖書館借書,還是出行購票,人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自助服務。以郵局為例,丹麥郵局自2009年以來開始配備專門的自助機,用戶通過電腦系統選擇郵件或包裹的發送地址和郵遞方式,自助稱重並購買郵票,投入相應的郵遞筐,即可完成投遞。收信人在包裹投遞當時便可收到一封確認郵件或短信,便於隨時跟蹤包裹發送情況。收件人收到包裹後,發送者也會第一時間收到相應的郵件或短信通知。此外,丹麥的一些郵局還設有24小時自助服務,既精簡了業務流程,又提高了郵遞服務的效率和靈活性,大幅減少了人們在郵局排隊等待的時間。
此外,丹麥人均佔有圖書館比例居世界前列,同時也是圖書館利用率最高的國家。丹麥的圖書館系統全國聯網,當地居民憑藉身份證就可在任何一家圖書館自助借書,也可以就近選擇圖書館還書。不少圖書館還推出電子圖書服務,用戶通過用戶名或NemID登錄即可用在線系統查詢或借閱所需書刊。整個系統高度人性化、智能化,突破了傳統圖書館地域和時間的局限。
出行方面,丹麥鐵路局更是與時俱進。隨着Iphone和Android等智能手機的盛行,丹麥鐵路局開發了各種手機應用程序,通過手機便可購買城市間的火車票、區域卡票,進行座位預訂、時刻查詢等操作,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
在當前歐債危機揮之不去、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丹麥充分把握自身優勢,牢牢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機遇,大膽創新,開闢新經濟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改善産品和服務的性能與質量,提高勞動生産率,減少能耗物耗,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使各種信息技術與創新技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平穩改善與可持續發展。
丹麥能源協會(Danish Energy Association)智能電網負責人莫滕 巴斯德高 特洛勒&&,丹麥在綠色能源開發和利用上具有優勢,信息化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丹麥將抱着更加開放的態度與國際夥伴展開闔作,攜手做大“財富蛋糕”,為人類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相關報道:新能源:搶佔第三次工業革命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