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丁家宜被外資收購後,誰將是下一個被收購的本土日化企業?這樣的懸念,或許不久就有答案。
近日,記者從多方獲悉,本土嬰童護膚品企業噯呵與強生長達數月的洽談已“頗有眉目”,傳言強生總部已作價約1億美元(6.5億元人民幣)有意迎娶這位本土競爭強敵。
2008年,強生已經以23億元高價收購了大寶。
一位接近噯呵公司方面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雙方還沒有簽約,處於洽談階段。不過已經談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屬於比較後期了。除了強生之外,噯呵也有洽談過別的外部基金公司,但出價都低於強生。因此這個事情很有希望。”
而記者分別與噯呵與強生中國進行了求證,當事雙方均未對此事予以否認,僅&&“不予置評”。
強生洽購噯呵
區別於成人護膚品市場群雄逐鹿的“紅海”現狀以及歐萊雅(微博)、寶潔等的競爭優勢,在嬰幼兒護膚品這一細分市場中,強生的領先優勢一直十分明顯。
然而,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並以中端價位行銷市場的強生嬰幼兒産品,近年來卻遭遇了本土品牌的伏擊,業已上市的青蛙王子(01259.HK)和此番傳聞中的噯呵便是最大的兩股力量。
根據噯呵官網介紹,ELSKER(噯呵)品牌是2006年在上海正式成立,並將自身定位於專業的母嬰用品生産和銷售商。公司至今已在中國投入1000多萬歐元,並在上海建立歐盟標準化GMPC
生産基地——上海噯蓓化粧品有限公司。噯呵公司自稱,“産品全面進入沃爾瑪、大潤發、家樂福、易初蓮花、歐尚、樂購等大型賣場、超市,並受到全國知名母嬰連鎖店推薦”。
前述知情人士指出,噯呵2011年的銷售回款在2-3億之間,排在國內細分行業品牌第一的位置。有業內傳言甚至稱其在個別省份的回款可以做到每年3000萬,足夠對強生造成威脅。
“噯呵和已經上市的青蛙王子不同,創立之初定位就是‘抗擊強生’為目標的,而在目前看來,噯呵做得確實不錯。”該人士&&,“僅六年時間,這樣的發展速度已算很快了。6.5億元並沒有賣貴,從它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和營業收入來説,噯呵還是值這個價錢的。而如果真能在成立六年後賣出6.5億元,可説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噯呵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三年前公司就一直有和許多基金公司進行接觸,數字多到都排不過來。“我們公司確實也有計劃引進一家基金公司,也有專門的同事在負責此事。但是目前有否和強生進行洽談並不方便對外回答。”
頗為巧合的是,有投資日化行業的資本人士在微博中也&&,一家基金公司曾出價5億元收購噯呵沒有成功,而強生一旦完成收購後,噯呵的公司品牌或將改名為“美麗華”。
而強生方面則回復記者稱,“對於所謂的市場並購傳言和與此相關的各種揣測,我們不予置評。強生(中國)有限公司一貫致力於在中國長期、穩健和務實的發展。”
創始人套現之路
成立於2006年的噯呵,背後有着濃濃的丁家宜風格。
根據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公司的創始人劉曉坤是從丁家宜出來的,當初還帶了幾個丁家宜的舊部下來噯呵做中高層。“丁家宜出來的人在國內日化界都很有名,經營發展的路數很彪悍。而他們做這個公司,是為了做一番事業還是為了套現賺錢,背後初衷值得玩味。”
據記者了解,噯呵2007年獲麥星天使投資2000萬投資,2009年羅斯柴爾德基金注資噯呵並成為噯呵第一大股東,而噯呵日常管理仍由以劉曉坤為首的經營團隊負責。
“噯呵至今已經接受了兩輪風投的資金,如果能以一個比較好的價錢把公司賣掉,獲得比較豐厚的回報是很理想的。不過這中間不光是與強生作價的談判,還牽涉到公司好幾個股東和風投之間的利益權衡。”該人士&&,“這可能會有所變數。”
國內化粧品行業營銷專家張兵武也向記者確認了這一
“收購緋聞”。
“對於中國本土日化品牌來説,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後要突破就比較難,尤其到了一定體量後可能就會在渠道上發展受限。加之創始人的熱情以及本土企業的基礎實力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企業走這條路,這和丁家宜前帥莊文陽這條路類似。”
而在這個節點選擇積極對外洽談,尋覓潛在合作方,噯呵方面對自身的優勢和訴求十分明晰。
“外資品牌中國區都有發展壓力,強生中國需要和總部在市場份額方面有個交代,而在短時間要達到這個目標,又面臨強大的競爭對手,只能通過收購去做。”上述知情人士&&。
“強生看上噯呵,首先其看到了市場的未來,為的只是噯呵的渠道。其次以結果論的話,哪怕強生花了這麼多錢收購後進行雪藏,也是有價值的,因為至少封殺了競爭對手,等於是複合的投資,不是虧本的生意。而如果別的非競爭對手純粹投資,一旦最終市場沒有做起來,等於是完全虧了。”張兵武&&。
據前述知情人士介紹,噯呵主要走的是全國KA(重要客戶,大多包含商超渠道)和母嬰店舖的渠道,加起來至少有好幾千個網點。渠道一旦整合,難度也不是太大。“另一個現實是,強生嬰童産品雖然是國內老大,但實際在很多地方賣得並不是很好。因為價格和利潤都不高,下面很多經銷商不願意賣強生的産品,但是礙於這些産品所吸引的固定客流量才維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