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銀監會分別召開了2012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分析會議和2012年年中監管工作會議。其間,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管控及房地産融資風險被多次重申。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多家銀行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均呈收縮趨勢,處於清理存量期,但亦有個別股份制商業銀行悄然越過監管紅線。
平台貸以清理此前項目為主
近來,“符合條件地方融資平台將松綁”、“房地産開發貸信託窗口將重新啟動”等類似傳言不斷,但一直未得到銀監會明確答覆。在此次銀監會年中監管工作會議上,尚福林對房地産和地方平台貸的風險態度仍是“從嚴”,並&&要“加強房地産信託風險管理”。
“如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都是在清理以前的項目,新的貸款項目非常少。政府在貸款中大多是依靠財政收入來做抵押,監管層現在也管得緊。”某國有大行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
“存量平台貸集中到期,而地方財政收入來源減少。多因素的疊加效應讓平台貸的還款産生一些壓力。”一家股份制銀行信貸部負責人則認為,監管層今年對平台貸做出了部分“期限”調整後,銀行在平台貸上贏得了時間。該人士&&,只要監管層態度不變,銀行的清理工作一直在做,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非常小。
二季度中國經濟跌破8%,日趨疲軟的經濟需要支撐。在“穩增長”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紛紛推出大規模投資計劃。而面對地方政府的“橄欖枝”,也有銀行正悄悄撕開封條,開始放鬆地方融資。
一銀行人士&&,土地發展儲備中心正積極貸款購置土地,為經適房、廉租房項目做準備。另有銀行人士&&,銀行悄然放開政府擔保承諾貸款。
“各銀行原則上在今年信貸計劃中不得安排新增融資平台貸款規模。”這是銀監會此前發布的《關於加強201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銀監發12號)(下稱《銀監會12號文》)中的工作目標之一。
“6月,經適房土地儲備項目貸款明顯增多。”建行某支行行長接受採訪時稱,“土地發展儲備中心大量貸款買地作為儲備,為即將動工的經適房、廉租房項目做準備。”
亦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悄然越過監管紅線。《銀監會12號文》指出,存在地方政府以直接或間接形式為新增貸款提供擔保承諾的,一律不得新發放任何形式的貸款。
“若有地方政府為新增貸款提供擔保承諾,我們也可以辦理。”某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中心人士告訴記者,“不過,最好現金流能全覆蓋本息。”
雖然口子松開了,但銀行對地方融資平台依然持審慎態度。
“建行貸款審核比較嚴格,一直要求‘全覆蓋’,即自身現金流100%覆蓋貸款本息。否則一律不予辦理。”該行長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地方融資平台項目成立非常少,建行審慎清理平台貸業務。”
“不染指區級以下的平台貸款項目。”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員告訴記者,“堅持貸前貸後的嚴格審查。”
“去年起,我行就開始降舊(壓縮原有平台貸規模),緩釋融資平台的存量貸款風險。”上述信貸員&&,“每半年要求提前償還部分本息,5年期項目基本採用後三年分別償還40%、30%和30%,而7年期項目採用後5年分別償還20%的發行方式壓縮貸款。”
房地産貸款仍謹慎
近期,隨着國內經濟下滑,監管層放鬆房地産貸款的傳言四起。而近來房地産貸款增速確有回升。
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地産開發貸款餘額8037億元,同比增長0.8%,為持續三個季度負增長之後首次轉正。其中,房産開發貸款餘額2.92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比上季度末高0.3個百分點。
房地産貸款的“數據回暖”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近日,已有督查組赴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16個省、市進行暗訪和調研。其中,包括了解銀行內控風險及限購措施和差別化房貸政策落實執行情況。
尚福林在此次銀監會年中監管工作會議上也&&,將嚴格控制過熱地區和高負債房地産企業貸款規模,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産調控政策,繼續強化房地産貸款風險防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銀行目前對房地産貸款的態度仍很謹慎,所謂的放鬆僅是相對的。
“房地産開發貸款的開發商,都是以前的大客戶、老客戶,但額度幾乎沒增加。現在,銀行比較喜歡做的是按揭貸款。”某國有大行人士告訴記者,銀行總行對信貸投放有很完備的預警機制,房地産屬於風險較大的一類。
北京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向記者&&:“現在企業資金都寬鬆很多了,信貸松動,獲利最大的當然是房地産。經濟比較差,房地産肯定會用來拉動經濟,不過信貸沒有全面放寬的跡象。”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房地産信貸雖有松動,但不是大規模的開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