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交易所風險警示股票交易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面世”後的第一個交易日,ST板塊以普跌行情回應。政策看似“突襲”,但事實上,作為退市新規的配套規則,風險警示板的設計思路早在退市新規&&時已有明確表述。由於兩者的高度關聯,ST板塊股票也將在“新老劃斷”後決定是否納入風險警示板,昨日午間,上交所官方微博亦再次明確:風險警示板計劃於明年初實施。
上周五,上交所就風險警示股票交易實施細則徵求意見,其中擬將風險警示股票的漲幅限制為1%,跌幅限制為5%,受此影響,ST股昨日大面積跌停——在正常交易的110隻ST股中,昨日106隻以跌停價收盤。
退市新規發布時已有表述
從風險警示板的設置內容看,其目標是向投資者提示重大風險。當時上交所&&,在風險警示板的相關業務和技術準備完成後,計劃於2013年初實施。
而這一點,在ST板塊集體跳水的同時,昨日午間上交所又通過其官方微博正式明確。據上交所昨日官方微博&&,將在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細則並履行相關審批程序,並強調了“在相關業務和技術準備完成後,風險警示板計劃於明年初實施。”
儘管外界看事發突然,但據查,在退市新規&&時,上交所已提出了風險警示板的設計思路。退市方案6月28日正式&&當日,上交所即通過答記者問&&&&,現有的*ST和ST公司股票以及今後的退市整理公司、恢復上市公司、重新上市公司及其他重大風險公司的股票一併納入風險警示板進行交易。同時,上交所還明確對風險警示板交易的股票實施交易限制措施、加強市場監控措施等等。
實施新老劃斷不會一刀切
業內人士分析,昨日ST股的大跌部分亦緣於對引發市場“一刀切”的擔憂。但事實上,因為風險警示板與退市方案存在高度關聯,退市新規遵循的“不溯及既往”原則在風險警示板中應部分沿用,以保證兩者相關部分的銜接。
“投資者可以根據ST股的具體情況把握其進入風險警示板的可能性,”有關專家分析説,“首先,2011年報已經扭虧為盈的ST公司,符合條件的將‘摘帽’,可能不會進入風險警示板;而隨着2012年年報的發布,又存在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2011年首虧的公司如能在2012年扭虧為盈且未出現新《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其他風險警示情形,則將避免‘戴帽’,目前的*ST公司通過重組、改善主營等方法如能在2012年實現盈利的同樣將得以‘摘帽’,二是2011年首次虧損的公司中一些公司如繼續虧損則將加入*ST股陣列並進入風險警示板進行交易。”
專家認為,由於退市新規“不溯及過往”的原則已經明確,風險警示板亦將“新老劃斷”,因此目前哪些公司將進入風險警示板尚不得而知,市場因誤讀産生的反應可能有些過度。
用心良苦遏制垃圾股炒作
事實上,伴隨未來風險警示板的正式實施,資本市場的退市制度進一步趨於完善。包括不對稱漲跌停板等在內的相關制度,目的在於抑制資本市場“根深蒂固”的垃圾股炒作惡習,讓投資者“用腳投票”,盡可能選擇遠離垃圾股炒作的“毒害”。
有投行人士認為,在我國這樣的“新興加轉軌”市場,風險警示規則&&難免引起討論,但市場亦應理解其良苦用心,希望經過討論,能夠對最終規則&&形成共識。
從歷史情況看,一些中小投資者的確容易被ST股的短期惡炒所吸引,加入炒作行列,最終形成嚴重虧損。
因此,“上交所此次發布的《徵求意見稿》,正是從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出發,通過交易機制的調整,讓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散戶,能夠充分意識到ST股和*ST股炒作的風險,避免遭受無謂的損失。”上述人士&&。
警示板規則將聽市場意見
“風險警示板的規則畢竟還在徵求意見階段。”有關人士分析認為,無論是1%的漲幅限制還是5%的跌幅限制,抑或規則提出的其他條款,“在進一步修訂乃至正式發布之前,仍處於徵求意見階段。”因此,在充分聽取市場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風險警示板規則預計還將對相關條款在取得廣泛共識的基礎上進行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