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關注]天價宣傳片暴露鐵道部資金監管漏洞
2012-07-31   作者:記者 於璐/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據《經濟參考報》7月30日報道,審計署不久前公布的鐵道部2011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結果顯示,鐵道部在未按規定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投資1850萬元製作片頭署名“張藝謀導演”的《中國鐵路》宣傳片,其中700多萬元成了回扣。
  很多網民&&,天價宣傳片暴露了鐵道部內部資金管理和監管漏洞。而且,靠宣傳片改善公眾形象,不如踏踏實實改善服務。

  “吃回扣”的潛規則又在作怪

  網民驚呼,“吃回扣”的潛規則又在作怪。
  網民“向下看”説,天價宣傳片事件一出,網民們紛紛感覺到“吃回扣”的潛規則又一次發揮了作用,因為高到離譜的製作成本,與宣傳片的水準形成明顯錯位。許多腐敗行為就是打着潛規則的旗號進行的。
  署名“馮文傑”的博客説,在現實社會中,尤其是在網絡查證屬實的報道中,官員虛開發票報銷,非法套取國家錢財的大有人在。明明幾百塊錢或是幾千塊錢,到了報賬的時候,開個幾萬、幾十萬或是上百萬的,並美其名曰是社會公益或是起個好聽的名字,這種現象確實不在少數。
  網民“士豆三人韋”説,這片子的主題是為了説明鐵路發展很迅速?但是為什麼票價一直不降下來,還是會有高鐵事故呢?
  署名“董藩”的微博説,權利人與市場主體聯手瓜分國家資産的意識洶湧,行為猖狂,如何治理是關鍵。

  資金監管有漏洞

  不少網民認為,天價鐵路宣傳片暴露出的是政府資金管理和監管方面的漏洞。
  網民“竹筒夫子”説,此次審計查出鐵道部花錢的大手筆,引發網民一片驚呼。可以想象,那些沒被曝光的“冤大頭錢”,恐怕也不在少數。一些地方的為政者,鍾情於拼政績,動不動就要大手筆宣傳、大場面製作,製造轟動效應。説白了,這都是公款消費惹的禍。只要公款消費無法被納入到正常的渠道而得到有效監督,並形成問責,像鐵道部這樣的“追星”鬧劇就會接着上演。
  東方網署名“沈彬”的文章説,審計署的結論很明白:鐵道部在未按規定公開招標的情況下,花天價製作了這個宣傳片。政府採購法明確規定,公開招標是政府採購的主要形式,只有緊急情況下的採購等特殊情況才可以單一來源採購。如前所述,網上的眾多宣傳片都有政府採購招標公告,表明那麼多的政府部門都在依法招標採購,但為什麼“鐵老大”沒有做到,而且花了上千萬元的天價?
  署名“馮文傑”的博客説,公家的錢在報銷上有很大的“水分”,説明我們現行的制度還存在着極大的漏洞。網民“夏天”也&&,這次未經招標的天價宣傳片事件,從根本上暴露出宣傳資金等政府消費存在着預算不夠細化、預算外資金太多等問題,除依法追繳違規資金外,還應依法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查處,涉及濫用職權的,應移交司法機關。

  不如踏踏實實改善服務

  千龍網署名“蔡方華”的文章説,提升鐵路形象不能寄希望於任何宣傳片。鐵道部門努力改善其公共形象,在內部管理和體制改革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徹查“天價宣傳片”的貪腐問題,也可以算作這個努力的一部分。但是,鐵道部門如何才能恢復其應有的社會形象,這個過程,是製作任何宣傳片都無法替代的。
  新華網的評論文章説,鐵道部的有關負責人應該多從提高服務質量和施工質量上下功夫,既要群眾在乘車時感到舒心,更要讓我們放心。而這種追求大製作大手筆、名人效應的宣傳手段,在群眾漸漸麻木習慣不屑之後,將漸漸歸於平淡。
  署名“不執着”的博客説,幾分鐘的宣傳片卻要耗費1850萬元鉅資,看來鐵道部在力圖挽救自己在公眾中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度的不良形象。不過要贏得公眾對其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光做一張宣傳片或做廣告是無用的,要想真正恢復其在公眾心目中的口碑,與其花1850萬鉅資拍宣傳片,倒不如規範內部制度,提升鐵道部的整體服務水平,讓大家真正體會到鐵道部已經脫胎換骨了,唯有這樣鐵道部才能真正贏得民眾的信賴和形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鐵路》宣傳片黑幕 700余萬成回扣 2012-07-30
天價《中國鐵路》宣傳片黑幕重重 2012-07-30
鐵道部也有好的宣傳片 2012-07-18
預算透明,從“張藝謀”鐵路宣傳片開始 2012-07-03
1.8萬餘&“飛機電視”播放北京旅游宣傳片 2009-02-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