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説:差別對待,小步慢走,人保部首次回應,延遲退休該早該晚?《央視財經評論》正在關注。 主持人:各位晚上好,這裡是正在為您播出的《央視財經評論》,歡迎您的收看,我是沈竹。那近段時間以來,“延遲退休”是大家爭論很多的一個話題,兩天前,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這個問題首次得到了中央政府部門的回應。人保部的新聞發言人&&,對於公眾關注的這樣一個“延遲退休”問題,要對不同的群體採取差別的政策,並以“小步慢走”的方式來進行實施。人保部的這一表態,是否意味着延遲退休已經正式的納入了議事日程呢?備受關注的養老保障體系的改革,還將涉及到哪些問題呢?我們先來聽一聽人保部的説法。 尹成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現有的)研究資料表明國際上,國外對於延遲退休年齡一般是採取小步慢跑的方式,這些做法對於我們研究我們國家的這個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解説:在兩天前召開的這場新聞發布會上,人保部首次對社會普遍關注的推遲退休的問題做出了回應。新聞發言人尹成基&&,人社部正在按照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的總體要求,進行系統的規劃研究,目前已觸及的重大問題有十幾個,領取養老金年齡問題只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人保部在網上答覆網友疑問時,首次提出了推遲退休年齡的概念,隨後,6月27號,國家多部委聯合發布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被納入其中,這也標誌着延遲退休正式提上日程。按照人保部工作安排,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將聽取各界對推遲退休年齡和彈性推遲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意見和建議,並已進行研究。 主持人:讓我們來歡迎兩位嘉賓,一位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教授楊燕綏女士,另外一位是我們的財經評論員劉戈,兩位好。那我們看到針對這樣一個養老問題,延遲退休年齡,包括養老金的問題都是最近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那就此我們先聽一下網友的評論,網友“憶者”也&&,是否延遲退休?個人覺得是自願的問題,對於那些有突出貢獻的人才來説。在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適當地延長上班的年限對於國家有利。但對於普通人群,尤其是身體條件不太好的人群,延長工作年限就沒有必要了,讓其安享晚年才是最好的待遇,因此一刀切是萬萬要不得的。對於延遲領取養老金,我覺得到年限就該享受此待遇,能否再工作和此無關。説的也很現實,那我們再看一下網友“艾子”的表態,他説尹成基説的延遲領取養老金,我個人認為是目前最現實、可實施的方案。小步慢走,適當退休,這符合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和結構。我想政府的下一個方案就是養老金的透明化、制度化,以及最關鍵的公平化。 那説的都非常的到點子,也是大家關心的一系列的問題,我們首先對於人保部這個回應跟兩位來徵求一下觀點,首先我們説非常關心的就是,大家説什麼人該延遲退休,什麼人不該延遲退休,到底什麼時候該延遲退休,到底哪些人群,哪個年齡段應該開始延遲退休,種種的問題大家都很關心,所以面對人保部的這個回應,説小步慢走,是不是讓大家有一個定心丸,説我們不會一下子,一刀切,讓我們心裏有一個非常穩妥的一個適應過程,我不知道楊老師怎麼解釋人保部這個回應? 楊燕綏(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這個一個國家的退休年齡,它是由這個國家人口結構來決定的,也就是説我們有多少勞動人口,又有多少這個老年人口,中國現在是可以説五個勞動人口在供養一個老人,我們很快就要進入三個去養一個,也就是説中國在2000年前後進入老齡化,現在正在進入深度老齡化,那麼我們退休年齡比西方國家,比老齡化的那些國家要晚十年左右,也就是説中國已經到了要調整這個年齡結構的,退休年齡的時候了。人社部把它寫進了十二五發展規劃,説明這件事情啟動了。但是人社部也講這是差別對待的,也就是説一個國家提高退休年齡,這是非常大的社會政策,它不會一刀切的,所有中國的情況來看,我們還是要從那些有條件推遲的人先做起,比如説這個55歲的高級職稱的老師,還有55歲的這個公務員,副處長,這個男老師就60歲退休,女老師怎麼就55歲退休呢?你像30歲博士畢業了,幹了25年就退休,這人力資本流失了,所以像他們可能願意多教幾年。 所以像這樣的人,像上海這次這個延遲退休也還是這些人在響應,讓他們先做起來,然後再讓私營企業有條件的先談起來,但是公務員絕對不能談,他一定按公務員法辦事,該多少年就是多少年,這個不會談判的,這樣先做起來,這就是差別對待。 主持人:對。 楊燕綏:小步快走,快跑它是説,這樣一個社會政策它不會一年開始,一刀切,它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階,你比如説美國1954年出生的人,他們開始實行這個67歲退休,那麼作為某一年出生的人給他增加2個月,下一個年,比如55年出生的人增加3個月,56年出生增加4個月,就這樣一點一點地來延遲,讓老百姓風險降到最低度,這是社會政策的一個原則,所以這就是説一個緩慢的,小步快走,還是快跑,總之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拖,會十年吧,它絕不會是一年一蹴而就的。 主持人:也就是説面對這樣一個政策涉及人群之大,所以我們也採取了這種更穩妥的,精細政策化。 劉戈(央視財經評論員):它一定要小步不是快走,是小步要慢走,甚至是要一慢,二看,三通過。因為其實在發達國家他們制定這樣的政策的時候,都是非常的,非常的穩,而且會有很多的社會討論,而且最後制定的這個日程表會比較慢。你拿德國為例,今年開始的話,從65到67,那麼就是説這個執行的時間是多長呢?是從2012年開始一直到2029年,要用10幾年的時間,將近20年的時間,然後才逐漸地把這兩歲提上去,包括日本,也是從2006年,05年的時候開始討論,是不是我們的退休年齡從60歲到65歲,那麼在這之間也定了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到什麼時候呢?到2025年,到2030年,在這個時候我們再完成這5歲的這樣一個歲數的提高,所以你看,而且它在這個當中,它現在要通過一些法律,這些法律包括就是説怎麼樣讓企業能夠保證能讓那些60到65歲的時間的,他還要雇傭他,通過一些辦法的話先完成企業的認識上的一個提高和法律上的一種保證,然後,最後我再執行這樣的一個,就是延遲退休年齡這樣的一個真正的執行,所以你看,慢,而且穩,這是一個各國執行一個養老退休延遲年齡的一個通行的做法。 主持人:説的非常好,一慢,二看,三通過,確實,退休養老是跟我們每一個人都相關的事情,那在整個社會迎接老齡化的時候,建立整個的養老保障體系似乎也不是僅僅是延遲退休年齡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還需要關心哪些問題?稍適休息,繼續我們的評論。 解説:老齡化社會到來,人口紅利消失,退休時間有人想早一點,有人想晚一點,養老保障體系改革不能晚。《央視財經評論》正在關注。 主持人:歡迎各位繼續關注《央視財經評論》,今天我們關注的是養老體系當中延遲退休年齡和領取養老金的問題,説實在的,我們剛剛説到了延遲退休年齡的問題,引起了大家廣泛的熱議,但是,與此相比更加熱議的就是我們怎麼能夠安全,穩妥地領到我們退休的養老金這樣的話題,也確實是,隨着我們老齡化的悄然而至,隨着我們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這樣的問題成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也對此進行一個短片的梳理。 解説:眼下,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8億,佔總人口的13.26%。 鄭秉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提高退休年齡,這是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是應對老齡化,提高養老基金支付能力的一個措施,這是全世界的一個措施。並且也是一個慣例。 解説:由於息息相關,退休年齡延遲的討論熱度不減,7月初,重慶一家媒體進行的網絡聯合調查顯示,有九成網友反對退休年齡延至65歲,在記者的採訪中,不少市民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 廣州市民:現在人壓力都挺大,到50歲也工作那麼多年了,還要工作5年我覺得挺累的。 北京市民:我要60(退休),會不會我享受退休生活的時間就短了? 北京市民:等我們老了,年輕人就業就會出現問題吧。 解説:按照專家的計算,每延長退休年齡一年,可使我國養老金每年增加40億,減之160億元,雖然延長退休年齡,既有利於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有利於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卻也有觀點指出,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總體仍供大於求,延長退休年齡勢必會佔據崗位,進一步加劇就業緊張形勢。 主持人:我們大家還是很關心,我們能不能夠按時的,有效的,充足的領到我們的養老金,現在有很多人爭議説是,我交的養老金有可能是為這些已經退休的人在支付,而我們將來老了之後,可能交養老金的人沒有像現在這麼多,可能我們就不夠了。 楊燕綏:實際上退休年齡只是養老金制度安排中的一個環節,那麼作為養老金制度安排,隨着人口老齡化,我們可能要關注兩個問題,一個是不能光看眼前,眼前好象錢是夠花的,將來呢?將來我們勞動人口越來越少,納稅的人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那時候怎麼辦?所以還不能光看眼前,要看將來。那麼從現在看將來我們可能需要做一個很好的結構,這個結構就是説,我們有多少年輕人,還有多少老人,隨着老人增加,年輕人減少,那我們的養老金就得結構更加合理,否則這個贍養負擔是非常重的。那麼實際上西方國家先比我們老齡化的。大家可能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全球掀起養老金改革,那麼實際上他們做了一件事,結構調整。 主持人:怎麼調整? 楊燕綏:調整了一個什麼樣的結構呢?就是我們不管這個社會多老,我們得讓老人吃飯,那麼老年人吃飯這個政府得擔責任,所以政府把這個叫全覆蓋,低水平,就是一個非常基本的國民基礎養老金,這個應該是由中央統籌,一個國民基礎養老金,所有到退休年齡的老人都能得到一個吃飯的錢。 主持人:保底的錢。 楊燕綏:人們叫養命錢,這個政府要擔責任,中國確實應該建立養老金稅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另一塊就是個人賬戶,這個個人賬戶,個人的就業時間,工作能力,儲蓄,這個可能不太一樣,那麼個人建立一個終身賬戶,全民化,制度化,但是也市場化,但是這個政府就要幫助他,這個叫自儲公助,公助是什麼意思呢?政府要給稅收優惠,因為養老儲蓄是將來的收入,不是現在的收入,你不能現在收所得稅,這個理論上不一樣了;第二政府要做到,選擇最好的受託人,而且能免費和低費的服務管理,不能濫收費的;第三,就是讓養老金保值,永遠讓養老基金做到三分法,就是高風險,低風險,還有中等風險,三分法,股票好我們就多放點,股票不好我們就少放,然後我們搞點保底收入,搞點這個其它項目,什麼項目能掙錢怎麼就讓養老金投資,這叫自儲公助。 那麼通過這個個人賬戶,儲蓄養老金用來幹什麼呢?政府的養老金是保證吃飯的,那麼個人賬戶就可以做一點改善了,所以這個就叫公共品加準公共品,社會統籌加個人賬戶,這個這麼一來,所以老年人讓他吃飯,年輕人為自己將來儲蓄,就可以年輕人儲蓄的養老金越多,它增值越快,那麼將來應對老齡化的能力就越強,如果好的話,還可能使老年人將來産生,我靠自己的養老金生活,然後我還能納點養老金稅,來減輕年輕人的負擔,這叫老齡人口紅利,這是一個結構問題。 劉戈:我們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現在的情況不太一樣,就是他們是工業化之後,老齡化才到來,我們是在工業化的同時老齡化就到來了,所以,這個情況不同的話,可能導致的中國的各個發展階段不同的地區的情況也不太一樣,你比如説像上海,現在基本上像和發達國家的人口結構就已經差不多了,可能青海,寧夏,那現在更多像一個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的這樣的人口結構,所以,可能對於由於地區不同,所以,可能在嘗試的時候,可能是不是也會在不同的地區,應該有不同的嘗試的方式。 主持人:對,建立養老體系我們説是一個系統工程,可能不僅涉及到年齡問題,養老金的問題,這次人保部的規劃中涉及了10幾個重大的問題,還有哪些問題?稍適休息,繼續我們的評論。 主持人:歡迎各位繼續關注《央視財經評論》,今天跟您探討的是每個人都很關心的養老體系建設的問題,我們説人保部在最近恩的規劃當中,涉及到了10幾個重大的問題,那除了延遲退休年齡和發放養老金以外,還有哪些問題值得大家關注,我想請兩位最後給我們分享一下。 劉戈:我覺得儘管有很多問題,但是大家最關心還是公平的問題。所以,在整個的過程當中,所以我覺得對公平問題的這樣一個考慮,可能是我們這個方案能夠得到大家支持的最核心的因素。 主持人:公平。 劉戈:對。 楊燕綏:現在可能還有一個,我們的年輕人為個人儲蓄的這個錢,由於這個地方發放養老金靠企業那20%不夠,所以就把這個個人儲蓄這個錢也用於現在發放了,這樣就等於,個人賬戶裏不就出現了空賬嗎?所以人社部也在講,這個空賬政府正在想辦法把它填補,讓它投資運作。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就是年輕人為自己存的錢被現在用掉了,那麼就得由將來的政府來還,那將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