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國際糧價漲,物價會漲嗎?
2012-07-25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字號

  過去一個多月,國際市場上包括大豆、玉米以及小麥等穀物價格持續暴漲,大豆、玉米價格均刷新了紀錄,在全球經濟依然疲軟的背景下,國際糧價為何持續看漲?國際糧價的漲勢會不會傳導到我們的飯桌?對我們的物價有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邀評論員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大豆、玉米、小麥,國際期貨價格連漲五周,國際糧價暴漲,真的是天氣惹得禍?糧價走高,對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受乾旱影響,美國農業部上周把玉米産量目標從每公頃16噸大幅下降至10噸,降幅為12%,而由於全國旱情嚴重,加拿大小麥局上周預測,加拿大今年的小麥産量將從去年的2520萬噸,減少到2000萬噸。據報道,玉米,大豆等其它糧食作物的産量,也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美國是全球最大玉米出口國,美國的玉米出口量佔據了全球出口量的近一半左右,美國同時也是大豆和玉米等其它糧食産品的主要供應國,目前,美國的旱情已使大豆、玉米和小麥等農作物的價格不斷上漲。受此影響,國際糧價的瘋狂愈演愈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多月,包括大豆、玉米以及小麥等穀物價格持續暴漲,大豆、玉米價格均刷新了紀錄,到7月20日收盤,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玉米以及小麥三大穀物期貨價格已連續五周大增,在過去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國際玉米、小麥價格的累計漲幅超過45%,漲幅最小的大豆期貨價格漲幅也接近25%。國際大豆、玉米兩大品種期貨價格均刷新了紀錄,國際小麥期價也觸及四年來的高點。
  近期,美國期貨監測部門最新報告顯示,美國正面臨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美國本土接近三分之二的農作物種植地區乾旱,美國中西部地區的不少農場主,不得不加大農田灌溉的力度。
  美國農民:(由於乾旱)我們需要購買大量燃料,以維持水泵運轉,還要雇傭許多勞力,灌溉成本是很昂貴的。

  劉戈:期貨市場上拿美國乾旱做題材炒作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美國的乾旱是最直接的原因,然後世界期貨市場上大家又拿它做題材炒作,因為美國的玉米,它的産量佔到全世界的35%,出口量佔到50%,它的權重太大。當它旱災這麼厲害,那麼現在包括伊利諾伊、俄亥俄等等幾個中西部的美國玉米和小麥的傳統産糧大洲,這些大洲乾旱都非常厲害。有些地方,基本上玉米沒抽穗。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預期,國際炒家在這個時候肯定要興風作浪。
  因為在國際糧食市場裏,雖然總得來説,全世界一年有20多億噸的這樣一個産量,但是真正用來貿易的那一部分,實際上是10%左右。我們國家前段時間炒綠豆,因為綠豆本身的量不大,所以它就容易被炒起來。在這裡面的期貨炒家只要一看到有一個好的題材,一定會大力的介入,這樣的一些因素加起來以後,現在它的期貨市場就造成了一個劇烈的波動。

  李國祥:國際糧價的暴漲對我國老百姓的飯桌影響不大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從目前國際農産品價格波動來看,災害因素只是一個由頭,現在整個國際農産品的金融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所以每當有一個由頭的時候,它都會出現農産品價格的大幅波動,比如説即使美國農産品出口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它現在只是在生産的關鍵期,實際産量也不知道,那麼為什麼旱災就跟價格&&起來?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橋梁就是農産品的金融屬性,這種金融屬性越強,那麼人們的預期可能對於農産品價格的這種走勢,波動影響就會越明顯。
  對我們老百姓的飯桌來説,這種直接的影響還不是很大的。因為我們國家的口糧,實行了生産環節保護政策,支持政策,我們有補貼,我們在流通環節實行了國家的調控。價格一高的時候,我們就拋儲,這種國家政策讓老百姓飯碗很穩定。同時我們對這個口糧,我們對國際的市場的依賴程度是非常非常低的。如果我們的大米,甚至包括小麥,我們的自給率甚至超過100%,我們有的時候還是凈出口,所以米飯也好,麵粉,饅頭也好,應該來説,國際市場上的直接關聯度不是很高。

  魯政委:更重要的因素是這次西方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國際糧價大幅地上漲背後更為重要的因素,仍然是這次西方的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此前的市場機構都認為,在一個寬鬆的貨幣政策下應該會有資産價格的,特別是這個商品價格迅速地上漲,但是由於現在金屬、原油都缺乏基本面的支持,也就是全球經濟都相對比較疲軟,所以這些沒有很好的題材進行炒作,恰恰現在遇上氣候的原因,所以糧食的問題被視為一個非常好的題材。糧食價格的上漲,可能一時還不會波及整個的大宗商品的變化,但是我們未來要關注新興經濟體,如果未來繼續復蘇的話,那麼其它的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或者金屬,也可能成為他們“講故事”的對象。
  國際糧價持續波動,國內物價是否再現反彈?新的挑戰該如何應對?
  2012又是一個豐收年,這裡是河南一家糧庫,我們看到門前排起了交糧的長隊。
  記者:每天拉幾趟?
  農民:每天最低拉兩趟。
  國家統計局近日宣布,今年夏糧總産量達到12995萬噸,比去年增長2.8%,超過1997年的歷史最好水平,實現九連增。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分析,夏糧的豐收主要來自今年單産的提高,全國夏糧單産達到每公頃4713公斤,比上年增加127公斤。同時,全國夏糧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郭天財指出,就是農民可種可不種的地他都種上麥子了,加上各級農業部門提倡三分種,七分管,提高了整地的播種質量。郭天財説,秋糧現在雖然還面臨着氣候的不確定性因素,但夏糧豐收會提振農民的信心。今年下半年氣象災害和生物災害呈偏重發生態勢,對秋糧生産影響不容忽視。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日前發布對今年全球糧食産量的預測也顯示,2012年,全球大部分主産國糧食産量與去年持平或略增,中國糧食産量有望再創新高。

  劉戈:糧食的問題 穩定是第一位的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吃飯這件事,一個是吃飽,一個是吃好,現在吃飽這件事,中國人在自己的地上已經沒有問題了,大米,小麥,這兩樣農作物我們是自給自足的。但是要吃好就得依賴國際市場,比如説大豆,首先是植物油,我們炒菜用的素油,現在每年我們要從美國進口5000多萬噸的大豆,依存度是80%,我們食用油要靠美國。同時,榨完油以後的豆粕,是飼料裏最重要的過程,因為它裏面含的高蛋白,養豬,養雞,養牛,養奶牛,養肉牛,甚至養寵物都離不開豆粕,這個依存度也比較高。現在,大連期交所已經有反應了,它的價格漲了25%,那麼整個飼料就會漲個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那麼下游的豬肉是CPI的最主要的推動要素,如果豆粕價格漲了,那麼可能會影響豬肉,玉米也漲了,玉米和豆粕這兩個是豬飼料最主要的成分,它還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個影響總體來説不會太大。
  糧食的問題,穩定是第一位的,所以如果今年糧食多了,那麼也一定不能讓農民吃虧。除了成本變化以外,市場的變化,其實成本的變化可能只是一部分,而豬的産量和需求量和供應量之間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所以有可能真的是成本上來,由於整個市場豬的供應量現在增大了,可能價格就沒有上升,甚至還會下降,所以它只是一部分因素,就是説我們之間會有這樣的一個杠桿的&&,但是,這件事情是不是一定要發生,不一定,更多的還決定於供求關係。

  李國祥:國際糧價對國內市場來説是拉高因素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國際市場農産品價格對國內的影響,客觀來説,確實它是一個拉高因素,但是影響國內價格因素非常多,國際市場通過信息,因為現在是個開放的市場,信息時代,國外如果價格漲,那麼我們國內的價格要想讓它跌,難度很大,可能性非常小,就算我們自給自足也是這樣,因為它是通過這種信息傳導,影響着人們對價格的預期,它是一個拉高的因素。
  拉高因素能夠拉高多少?因為我們國家現在小麥九連增了,那麼今年我們的秋糧,早稻的長勢也比較好,從全國來看,我們局部地區有洪澇災害,對我們影響比較大的旱災,現在沒有全國範圍內的,所以我們今年的糧食有可能還實行了九連增。從供求關來説,我們現在來説比較好,所以説我們這是拉低因素,那麼拉低因素跟拉高因素相比較,就有可能是一個穩定的因素。所以説,今年我估計,我們CPI回落的態勢有可能不會改變,但我們的糧食價格也不會跌到什麼程度,相對還是會比較合理。從綜合因素來看,我個人還是看好,我們也不必要擔心國際市場。我們要很好的把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利用起來,價格高的時候,利用我們現在庫存出售一些,因為九連增了,那麼我們出於保護農民的利益也好,出於我們盡國際義務也好,或者説促進全球糧食安全也好,我們出口一點,問題不太大。尤其是在當前情況下,我們現在的糧食增産很多,很多地方就出現了壓級壓價,説今年生産的小麥品質不好,所以拼命地壓低價格,壓低等級,那麼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傷害農民的利益,又傷害農民心的事情發生。

  李國祥:我們要把農産品價格定價的話語權拿過來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客觀來説,國際市場的價格一直是在波動的,實際上市場經濟必然帶來這種價格的上上下下的波動,那麼只是這種波動的幅度怎麼樣。在我國,第一,對於農産品的金融屬性,我們採取慎重的態度,所以我們一方面積極地發展期貨市場,另一方面,我們也求穩;第二,我們對於這種金融屬性,要採取比較嚴格的管制措施,不要過度地放大這種波動;第三,當然我們還有調控政策、調控措施以及調控工具,防止價格過度波動。
  我比較了一下,2006年以來,國際市場的價格也在波動,中國價格實際上也在波動,我們的老百姓可能買菜的,買肉的,大家可能都感覺到這種劇烈波動,有的是一倍的波動。但客觀來説,咱們國家裏面這幾年農産品價格的波動,比國際市場要小得多,這是客觀的。當然,我們這幾年的波動確實比過去波動的幅度確實加大了,但是我們比起國際市場來説,還是比較小的,這就是由於我們有一些干預的這樣一些政策措施在裏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就是要把農産品價格定價的話語權拿過來,現在我們是農産品的進口的大國,但是,價格的形成以及價格的波動不是由我們説了算,而是國際市場。從某種程度上主要是美國市場,它的期貨市場,現在整個世界的農産品價格波動基本上都是跟着美國芝加哥期貨市場在波動的。
  未來,可能隨着中國進口量很多,我們把自己的市場發展大了,那麼我們可以在這裡面自己形成價格,這樣就避免了跟着別人走。另一個方面,我們在國際上要通過外交手段,通過雙邊談判,更好地利用好兩個市場,兩個資源。特別是前一階段,我們的總理到阿根廷去了,簽了協議,將來,我們買阿根廷的大豆不必要去看美國芝加哥的價格,我們直接進行貿易,這樣價格,就是我們兩個説了算。我們通過這種合同把價格決定下來,這樣避免價格大起大落對國內的傳導,對國內經濟的破壞。

  劉戈:糧食安全一定緊緊抓在自己的手裏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07年,08年最嚴重的時候,世界糧農組織的數字顯示,全世界的糧食只夠吃57天。在現實當中,很多國家因為糧食問題,底層老百姓40%,50%的支出用來買糧,糧食價格翻倍,整個破産了,而且還會造成一種政治動蕩,所以糧食問題永遠是最根本的問題。基辛格有一句話説,如果你控制石油,你就控制權世界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全世界的人,所以糧食的安全一定緊緊抓在自己的手裏。

  李國祥:此次國際糧價的暴漲對中國影響不大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價現在的這種大幅度反彈,對國際的低收入缺糧國家影響很大。前一階段,整個市場吃不飽飯的人大概是8億多,如果這次上漲又會上漲,就會有10億多,但是糧價的這次波動對中國的影響不會特別明顯,因為國內供求形勢比較好,國內很多政策措施有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我的稀土誰做主? 2012-07-24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年中經濟觀察(3):汽車産業駛入“慢車道”? 2012-07-20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年中經濟觀察(2):房價會反彈嗎? 2012-07-19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年中經濟觀察(1):經濟困難會持續多久? 2012-07-18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公車怎麼賣才“公”? 2012-07-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