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兵回應:“我們公司有我們公司的專利,他們有他們的專利,我們雙方都沒有侵犯對方的權益。”
《第一財經日報)》近日獲悉,一份實名舉報函已於6月末送達中國證監會。遭舉報的是IPO已於5月13日過會的寧夏日晶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夏日晶”)。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遭遇“寒冬”讓多家太陽能企業因行業不景氣止步資本市場,寧夏日晶成為為數不多被“幸運女神”眷顧的公司。但就在上市之前遭遇實名舉報,其上市之路突然生變。
舉報函所揭露的問題涉及寧夏日晶控股股東之一程旭兵惡意違反競業限制和技術保密義務,公司核心技術研發涉嫌侵犯舉報人知識産權等問題,由此牽扯出程旭兵隱姓埋名“另立山頭”的故事。
“另立山頭”?
舉報人上海漢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漢虹”)一名高管向本報記者&&,當看到了寧夏日晶的招股材料後,才有了可以舉報該公司及控股股東之一程旭兵的確鑿證據,此前的信息相對閉塞不透明。
事實上,寧夏日晶於今年3月15日就已預披露招股説明書(申報稿),從披露到過會有兩個月的時間。對於為何在這期間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上海漢虹方面解釋稱,對於同行業上市情況關注較少,發現的時候該公司已經過會。
資料顯示,上海漢虹成立於2005年3月,是一家專業生産單晶爐、多晶爐和切方機等太陽能設備的製造企業,其單晶爐的技術是FERROTEC集團最早始於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生産及銷售,用於半導體領域單晶硅棒的生産。上海漢虹是日本FERROTEC集團(日本Jasdaq上市公司)在中國的子公司,也是寧夏日晶招股書中所披露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上海漢虹方面&&,兩家公司的核心研發技術和主要産品幾乎完全相同。
根據招股書,寧夏日晶成立於2007年8月14日。主營業務為光伏裝備及相關配套材料的研發、生産及銷售,主要産品為單晶硅生産爐及多晶硅鑄錠爐。
但招股書中實際還隱藏着另一個與舉報函相關的重大信息,即公司控股股東之一,任職董事兼總經理的程旭兵與FERROTEC集團和上海漢虹頗有淵源。
程旭兵的個人簡歷顯示,其於1996年9月~2000年1月擔任杭州大和熱磁電子有限公司電氣工程師;2000年1月~2005年5月擔任上海申和熱磁電子有限公司電氣主管;2005年6月~2007年1月擔任上海漢虹電氣主管。而這三家公司其實都為FERROTEC集團下屬公司,程旭兵進入太陽能設備行業始於上海漢虹。
“當初上海漢虹在接到日本某知名公司的一批單晶爐訂單後,公司需要派遣一批技術人員前往FERROTEC日本總部進行技術轉移和消化,公司就挑選了一批人員到日本總部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這其中就包括程旭兵。”據上述上海漢虹高管回憶,當單晶爐在國內製造投産後,程旭兵擔任上海漢虹研發中心課長一職,相當於整個技術中心的二號人物。然而在市場打開後沒多久,2007年初他便突然離職,從此再無音訊。
但時隔沒多久,行業內突然出現了一家同樣做單晶爐的“神秘”公司,以寧夏晶陽公司的名義,與客戶接洽時強調“我們做的東西和漢虹一樣,但價格比它便宜”。
而根據寧夏日晶招股書,寧夏晶陽其實就是寧夏日晶的“替身”。2009年9月之前,其以寧夏晶陽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的名義對外簽訂銷售合同。寧夏晶陽成立於2007年4月2日,註冊資本為100萬元,由發行人股東之一週凱平之妻倪娜一人出資,佔比100%,後於2011年3月21日登出。
周凱平、程旭兵、周凱忠為寧夏日晶的前三大股東,分別持有公司29.88%、24.227%和20.189%的股份,也是公司控股股東暨共同實際控制人。其中,周凱平與周凱忠係兄弟關係。
隱姓埋名?
“每年的光伏設備行業展覽會上,參展的企業都會派出大量人員進行産品介紹和接洽。2008年開始參展的寧夏日晶卻很奇怪,展&只派了一個人看著,沒有具體負責的人員駐守。”上海漢虹一位市場部人士稱,在當年的展會上,對於寧夏日晶與上海漢虹設備相似的外觀,已經請公證處在現場進行公證。
“以前,寧夏日晶來和我們談的都是一個叫‘錢軍’的人,但也有同行説所謂的‘錢軍’就是程旭兵的化名。”一家硅片製造企業的負責人&&。
記者發現,在一家光伏網站的論壇上,也有業內人士在寧夏日晶的銷售內容後回帖提及錢軍的名字,並指出他為該公司的管理層。而寧夏日晶在招股書裏完全沒有披露這樣一名高管。
上海漢虹法律部人士向記者透露,2009年起寧夏日晶陸續有公開招聘信息,他多次致電該公司人事部門詢問,都被告知公司沒有程旭兵這個人,而招股書顯示,他當時已經是董事兼總經理了。
“我沒有消失,一直在這家公司(寧夏日晶)裏。”7月12日下午,程旭兵在電話中向本報記者&&。他並不否認公司“錢軍”的存在,指這是“公司的一種銷售策略”,但對於“錢軍”是否就是其本人沒有作出明確答覆。
上海漢虹的舉報函稱,程旭兵嚴重違反與上海漢虹簽訂的《勞動合同》和《單晶爐製造技術保密協議》,且其與寧夏日晶共同侵犯了上海漢虹的知識産權,特別是商業秘密。
上海漢虹方面&&,程旭兵參與了公司太陽能設備的研發和生産,掌握了大量技術秘密和其他商業秘密。為了保障上海漢虹的合法權益,與其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了競業限制條款,並簽訂了《單晶爐製造技術保密協議》。
《勞動合同》約定,程旭兵在與上海漢虹解除勞動合同之後,三年內不得在與上海漢虹競爭關聯企業從事同類産品的再開發和生産。
《保密協議》也約定,程旭兵由於各種原因離開上海漢虹,兩年內均不得從事關於FERROTEC中國集團直拉單晶硅爐産品所涉保密範圍相關內容的工作;五年內不得將在上海漢虹工作時掌握或了解的依照《保密協議》屬於保密範圍的信息透露給任何第三方。《保密協議》簽署後,上海漢虹依約在協議期內向其支付每月200元的保密費。
對於是否簽署了有競業限制條款的《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程旭兵回應稱:“我不記得了,因為時間比較長。應該沒有簽過什麼競業協議,如果有這種情況,他應該去法院起訴。”
當記者&&收到其簽署的上述兩份文件的複印件時,他&&“沒有看到實際的東西,無法確認”。
根據寧夏日晶招股書披露推算,程旭兵2007年1月從上海漢虹離職後僅兩個月,就加入寧夏日晶另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周凱平組建的研發團隊,從事單晶爐和切方機等太陽能設備的研發。
招股書也顯示,自程旭兵加入該團隊後,團隊研發方向變為以單晶爐為主。上海漢虹方面認為,此研發方向同程旭兵在上海漢虹任職研發中心課長期間所從事的研發方向一致。2007年8月,寧夏日晶成立後,作為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之一的程旭兵也是該公司總經理及核心技術人員,主要負責公司産品的技術研發工作。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向記者&&,如果上海漢虹舉報屬實,寧夏日晶就存在重大的訴訟風險。該人士&&,即使是過會以後,一旦牽涉到訴訟問題,都需要由保薦代表人向證監會報告。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類舉報屬實的話,也需要看最終是涉及個人還是公司層面,如果是公司層面,而問題又較為嚴重,則可能導致上市遇阻。
自主研發的疑問
在上海漢虹多位同事的印象中,程旭兵平時看上去膽子很小,非常謹慎細心,平時話也不多。“公司領導對他比較放心,研發中心所有資料的取得都會有等級密碼,只有他一個人是可以全進全出的。”
上海漢虹高管&&,當逐步明確程旭兵就是寧夏日晶的核心人物後,並了解到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兼董事長周凱平在太陽能行業完全沒有任何經驗時,基本已有充分理由懷疑公司的技術是由程旭兵來提供。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對此質疑,認為這樣的推測也許失之偏頗,周凱平也可以通過招募該領域的專業團隊進行技術研發。
招股書顯示,自2007年3月程旭兵加入寧夏日晶後的四個月時間裏,2007年6月份,第一台單晶爐樣機就試製完成。2007年7月又成功進行了單晶爐的樣機測試,樣機的各項技術指標基本達到了相關設計要求,單晶爐的研發工作完成。
對這樣的研發速度,有業內人士&&非常佩服。“我們即使是在有圖紙的情況下,也花了大半年時間,才做出來第一台樣機。如果沒有圖紙,完全自主研發要1~2年以上,而且需要反復調試,一次過的幾率也很小。”
據上海漢虹方面透露,其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在4000萬~5000萬元。而業內領先的同類上市公司晶盛機電的招股資料也顯示,其2008年至2010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004萬元、3132萬元、2739萬元,最高一年佔到營業收入的17.25%。
而寧夏日晶招股書披露2009年至2011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39萬元、648萬元和963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都在3%左右。
招股書中關於核心技術研發的信息披露稱,發行人第一大股東周凱平在公司成立之前即進行了大量的單晶硅生長爐研發工作,2006年3月份,周凱平組織了包括機械、電氣、工藝等方面的專業人員,進行前期研發工作。2007年3月份,程旭兵加入了研發團隊並全面負責後續研發工作,同時,研發方向改變為以單晶爐為主。
周凱平的個人簡歷顯示,他於2001年7月~2007年3月在上海平彎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而這家工廠就位於上海寶山區上海漢虹的工廠附近。
上海漢虹方面因此認為,程旭兵加入寧夏日晶之前,寧夏日晶並無單晶爐和多晶硅鑄錠爐等太陽能設備研發和製造能力,寧夏日晶在招股書上關於技術研發過程和技術成果取得的披露是虛假的,不真實的。程旭兵和寧夏日晶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嚴重侵害了上海漢虹的合法權利。
“我們公司有我們公司的專利,他們有他們的專利,我們雙方都沒有侵犯對方的權益。”程旭兵對此指控&&否認,他&&自己身在外地出差,不方便作出更多回應。
行業寒冬下的賒銷
事實上,寧夏日晶所在的光伏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寒冬”,多家同行業公司上市之路受阻。
證監會最新披露的IPO預備企業申報變動情況顯示,截至6月28日,又有江蘇輝煌太陽能和皇明太陽能兩家新能源企業上市折戟,原定於6月29日接受創業板發審委首發審核的廣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最終也因故未能上會。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6月IPO衝關失利的4家光伏企業在內,截至今年上半年,有意進軍國內資本市場卻被擋在門外的新能源企業累計已達10家。
可再生能源諮詢機構GTM
Research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稱,光伏組件製造商還將面臨三年以上的艱難時期,直到市場關閉過剩的産能為止。
“美國對中國太陽能光伏‘雙反’,歐洲金融危機大幅削減新能源補貼,
國內‘十二五’規劃雖然是在增加安裝總量,但這遠遠不能解決近一兩年國內産能嚴重過剩的局面,市場環境惡化得厲害,所以短期內是不可逆轉的。太陽能光伏及相關行業正處在行業洗牌過程中。”一位光伏行業研究人士指出。
而寧夏日晶對於市場的預判則和行業人士完全相反。其擴大産能的募集項目産能消化分析稱,2013年國內單晶硅生長爐和多晶硅鑄錠爐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分別達到4500&左右和
2700&左右。寧夏日晶的項目達産後,公司單晶硅生長爐和多晶硅鑄錠爐年生産能力將在現有産能基礎上分別新增500&和300&。
按目前市場技術水平,單晶爐的單&産能為2MW,多晶爐的單&産能為7MW,依此推算,2013年寧夏日晶預計的總産能增加量為9GW和18.9GW,總新增量將達到27.9GW。而2012年的全年安裝量預測為30GW,但2012年的産能已經達到了59GW。
“到哪去找上千台的新增點,誰在買?基本上現在行業的情況是供求倒挂,供遠遠大於求,現有産能都開不足,這樣的判斷似乎沒有事實依據。”上述研究人士&&,今年上半年同行業幾乎所有公司都在虧損,寧夏日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能否一枝獨秀似乎要打上問號。
當記者問及寧夏日晶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時,程旭兵&&自己“記不清了”。
另據了解,寧夏日晶近期已經開始用賒銷的方式進行銷售。
“他(寧夏日晶)給客戶的條件是首付10%~20%,餘款2~3年分期付清。”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反映。如果情況屬實,這與招股書披露的銷售結算方式存在很大&&。根據寧夏日晶招股書,在收到客戶支付合同總金額的50%~60%提貨款後,再發貨。
據上海漢虹介紹,公司目前尚未接到中國證監會的任何文件,對於舉報後中國證監會是否已予立案或採取相應措施,公司尚不了解。但“我們已聘請了專業律師,準備運用法律武器,追究程旭兵和寧夏日晶的相關法律責任,維護公司的知識産權和合法權益”。上海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