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説:緊盯創新最高目標,迅速應變爭取前沿地位;國家競爭力和創新面臨哪些挑戰?中國式創新價值在哪?《央視財經評論》正在關注。 主持人(史小諾):這裡是正在播出的《央視財經評論》,歡迎各位的收看。今天繼續我們關於創新的話題。標注着中國製造的産品如今早已經遍佈全球的每一個角落,但是標注着中國創造而領先於世界的新科技、新技術現在仍然是屈指可數。如今隨着我國的人口紅利越來越小,經濟增長的方式也應該從注重數量轉為注重質量,從製造到創造,區區一字之差,難度到底會有多大?從中國式創新到顛覆性的創新,我們還有多長的路需要走?用十年,二十年,我們可以做得到嗎?今天演播室的評論員是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和財經頻道評論員劉戈。首先讓我們跟隨欄目的另一位評論員張鴻去天津看一看,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 解説:7月初的一個早上,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主任劉光明像往常一樣,接待着一撥一撥的參觀者,給他們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大家都想知道,全世界跑的最快的計算機是什麼樣子,能幹什麼? 這一排排編組好的大型機櫃,就是“天河一號”。兩年前,在世界超級計算機TOP500排名中,“天河一號”以每秒2570萬億次的實測運算速度,戰勝了當時的美國“美洲虎”超級計算機,獲得了全球最快計算機稱號。打個比方來説,“天河一號”計算一天,相當於一台家用電腦計算800年。 如此強大的計算能力,到底怎麼應用,這是劉光明最願意給大家介紹,同時也是參觀者最感興趣的。來自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王一鳴教授,在聽了“天河一號”的介紹以後,立即發現了超級計算機的用武之地。 王一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係副主任):我們比如説我們做一個投資策略,做估計、做計算的話,如果你速度能夠比人家快,快一秒鐘的話,你可能下的投資策略單,可能就能夠賺錢,這個屬於這一塊兒也能應用到我們的這個金融的工程裏面,或者金融的投資策略裏面來。 解説:不光是金融數據分析,超級計算機可以幹的事情可太多了。大到國家和軍隊進行核聚變模擬試驗,小到一家汽車廠做汽車碰撞試驗,“天河一號”都能順利完成任務。就連今年春節期間,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幾個節目的動畫製作,也是在天津超級計算中心完成的。絢麗的舞美基本上都是電腦動畫,大背景的LED、舞&&面、四根柱子以及屋頂的燈光圖片加在一起,將近60萬張。一張圖片如果用普通計算機渲染需要30-40分鐘,用“天河一號”製作只需幾分鐘左右。整&節目普通計算機渲染需要10天左右,“天河一號”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 超級計算機的研製,是我國的一個重大科研專項。要想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促進戰略新興産業技術創新發展,很多基礎計算需要超級計算機的支撐。劉光明坦言,在這個領域,他等待了20年,才等來了國際同行真正的尊敬,因為,超級計算機的核心技術,外國人是不會賣給我們的,只有自己研發。 劉光明(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主任):一個國家,一個單位,持續的,在創新的領域持續地進行長期的研究和積累,那獲得世界第一是個很正常的事兒。所以我也覺得我們國家在各個領域,還能獲得更多的具有世界領先的一些科技成果。 主持人:對於“天河一號”,老百姓來説,他可能感興趣或者説比較了解是根據今年的這個春晚好幾個節目,是這個“天河一號”它的動畫製作,都是通過這個“天河一號”來完成的,但對於它其它方面,包括我們剛才説它已經超過這個“美洲虎”的超級計算機,獲得了全球最快計算機的稱號,很多老百姓不太知道,馬老師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天河一號”。 馬宇(商務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天河一號”實際上我們是基本上叫這個算是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的一個項目,這個應該説是我們國家在高清技術領域裏面,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一個成就,也是一項重要的突破。那麼這個,我們一般的來説的話,就是剛才你説的它這個應用領域是非常廣泛,再有我們説的,剛才你提到的這個動漫渲染,只是它應用的很小的一個領域。 劉戈(央視財經評論員):對,基本上相當於牛刀殺雞,就是説它幹這個事的話應該是順手拈來。 主持人:太小菜一碟了。 劉戈:那麼還可以幹很多需要大量,瞬間高速計算的這樣的一些計算,你比如説核爆,比如説是石油地震測試,就是勘測,那麼這樣的一些應用,可能真正的它的那種高速,它的高速,它的大容量才能夠顯現出來。 主持人:它的那個強大的爆發力才可以顯現出來。 馬宇:對,因為我們知道這個超級計算機的能力,它的運算是千萬億次,那也就是説這個是屬於這種世界領先的超大的計算能力,那麼可以對其它所有領域的,比如説需要這個基礎和&&的這種研發,提供非常強力的支撐。這個為什麼這個發明人劉光明教授也説,説這個超算,超級計算機實際上我們説其它領域研發的助推器和發動機,這個我覺得是很形象的能體現它這個作用。 主持人:計算一天相當於一台家用電腦計算800年。我們説還有很多新的領域它還會有很多的新生事物,新的技術,它們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很快地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接下來我們一起跟劉戈再到南京江寧去認識兩個新的事物,一起來看一下接下來的短片。 解説:在南京江寧開發區中國無線谷,評論員劉戈又有了一個新發現,這讓電視記者出身的他顯得格外興奮。 劉戈(評論員):現在我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寬帶無線移動通訊的使用。那麼現在大家看到的畫面是車載移動設備拍攝的我,下面我給大家看一下,我拍攝的車載移動設備。那麼我身上這個單兵設備加上車載移動設備。那麼今後如果要是有什麼突發事件,我們需要進行一個現場直播的話,我們就可以不通過衛星設備,直接這樣的進行直播。 解説:車載移動終端實際上是一種移動寬帶無線設備,它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軟體所研發的MiWave寬帶無線通訊系列産品的一種。MiWave的獨特之處在於,可以在各種緊急情況下與外界保持即時有效的&&。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災區基礎通信全部損壞,中科院工作人員攜MiWave系統緊急馳援,5月20日,一名被困170小時65歲婦女獲救,隨後,北川縣新聞中心網上第一時間對外發布了這條新聞。而支撐此次通信的寬帶無線系統正是MiWAVE,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大規模災難救援中應用這類系統。 除了應急救災,Miwave同樣可以應用於城市的建設管理,在江寧無線谷的中科院展廳,我們可以清楚地通過監視屏看到通過基站建設,由miwave系統監控的南京市區交通情況。 研究人員(中科院南京移動通訊研究中心):那麼中間這四幅圖像,是南京市重要路段的一個實時回傳的視頻,左上角是航拍的視頻,右邊這個是南京(中央門)長途汽車總站,現場的,人員進出的情況。 解説:無論是Miwave系統,還是與它結合使用的單兵終端,它們都源自於江寧無線谷內移動通訊專家們的創新發明。在那裏,中國原創的4G移動通訊技術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自國際4G技術標準開始徵集以來,中國的提案數佔到了近四分之一,自主核心知識産權也超過10%。 南京東南大學教授尤肖虎和他的團隊,作為我國4G技術的掌舵人,解決了“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容量逼近”這一世界性難題,從而獲得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簡單來説,就是解決了4G下載的速度問題。比如像電影《金陵十三釵》,如果使用3G手機下載需要10分鐘,而使用4G技術只需10秒鐘,手機上網速率比3G手機可提高1000倍。 中國的移動通信終於從追趕世界變成了走在世界前沿。這背後,是中國移動通信領域的技術人員將近20年的追趕:從2G的被動模仿,3G的苦苦追趕,再到4G時實現齊頭並進和局部領先,他們的辛勤耕耘終於有了結果。僅在江寧中國無線谷,就聚集了20多個聯合研發中心以及10多家移動通信領域創新型高成長性企業和10多個公共技術服務&&。而尤肖虎以及他的團隊,正在準備向第5代通訊技術--5G繼續發起衝擊。 主持人:劉老師先給我們介紹一下,你去到這個現場,接觸到這種新領域的新生事物的感受怎麼樣? 劉戈:對,其實這個,就是無線寬帶領域的應用,其實我們看到的系統就是往前推了一步,但是你別看往前推了一小步,由於這樣的一個移動的視頻高清的圖像可以傳送,它的應用又往前邁了一大步。你比如説現在在千島湖遊船上面現在已經裝了這樣的一個叫Miwave系統,那麼在這個系統裏面,每一個船它既可以是一個基站,同時它又是一個終端,所以你當船上,比如説一個船如果發生了故障的話,那麼我通過現場直播,那麼後面在基地裏面的工程師就可以指導前方來修船,或者是發生什麼治安案件,或者其他的一些,比如説船漏了等等這樣的一些情況,我們之間,兩個船都可以互相轉播,然後這樣就是説。 主持人:效率提高了。 劉戈:我們對於整個這樣一個監控它就實現了一個無線的這個寬帶的這樣一種傳播,那麼這個以前是我們知道,我們只能實現固定場合的這樣的一種,這樣一種高清圖像的傳播,還有人有很多的設想,比如説以後這孩子在小區裏頭玩,你就把他放出去,給他身上帶一個,他跟誰在一起玩,他在哪玩,他是不是跑出小區。 主持人:都能監控的到了家長。 劉戈:你家裏頭有&&視都可以看得清楚,所以這種應用的範圍雖然從技術上來説,它不是一個特別原創性的技術,但是這種應用的突破也非常的重要,熊彼特説過,就是發明不是創新,真正的創新是把發明變成了商品,那麼現在這樣的一些技術,就是我們看到的這樣的一些,包括我們前面演示的這種Miwave系統,還有4G這樣的系統,它都會對我們的生活産生巨大的變化,它的市場化的前景都非常的這個寬闊。 主持人:接着劉老師這個話説,從這個新技術從它研發,有了這個産品,但是到它的運用,現在我們國家目前的這個狀況怎麼樣?然後我們在創新上來説,咱們國家中國有優勢嗎? 馬宇:我國創新的優勢實際上應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有強大的這個製造能力,也就是説有很雄厚的産業基礎,雖然我們説我們現在這個整個的一個製造水平還比較低,因為我們基本上處於在這個國際産業分工,或者説這個産業鏈的中低端。但這個實際上我們是什麼,通過這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也建立了我們的龐大的這個製造能力,我們現在已經有了200多種産品在全球是位居第一,那這個基礎實際上可以就是説,對我們的研發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支撐,因為很多的研發它需要有這種産業做支撐。 主持人:有這個基礎才行。 馬宇:另外還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的市場優勢,就是對我們國家來説,我們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同時還是發展最快的這個市場,那就很可能我們是21世紀最具潛力的市場,我們一直這麼説。那這個實際上可以,我們可以再從這裡邊發掘出很多創新機會來,也可以對創新提供強大的推動力量,這個應該説是我們這個國家是最重要的兩個優勢。 主持人:基礎也有,市場也有,現在我們有沒有什麼短板?該怎麼樣補齊? 馬宇:這裡邊又説到這個,也還有一些就是能制約我們成為這個創新型國家的有一些問題,你比如説,比較突出的我覺得應該兩個,一個就是我們這個創新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問題;另外一個,就是創新機制的建立問題,這個我覺得對我們來説還是存在有一些缺陷。你比如説我們現在在這個我們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方式,在這個人才培養上我們還是比較重視這種,你比如説這種應試教育,那這樣培養出來的人,可能相對來説就是創造力上會有所弱化。 主持人:有所欠缺。 馬宇:對,這個會對我們的,比如説這種創新會有制約;另外還有一個,不管從人,還是企業創新能力的發掘,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體制機制保障,而現在我們這一塊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弱。你比如説我們經常談的就是創新産業化的問題,你有了發明成果,但是很難轉化成社會財富,轉化成生産力,那這個就是在我們説你這個市場機制還是,算是制約我們創新的一個瓶頸。 主持人:其他做的比較好的國家,比如説我們就拿美國來説,比如説硅谷,它可能這塊的就是相當的技術創新這個活力一直都有,它的原因到底在哪些方面?就是體制的,機制的原因嗎?創新機制。 馬宇:我覺得這裡邊就是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體制必須是開放的,就是我們不管是你這個人的創新能力的一種發揮,還是説你這個企業這個創新動力的這個培育,或者説是發揮,非常重要的就是必須有一個開放的市場,開放的環境,也就是説你這個市場越開放,市場競爭壓力越大,那麼對這個企業這個創新的推動力也就越大。 主持人:那咱們中國市場也應該是有這種迫切的壓力。 劉戈:前幾天的節目裏面,我們介紹過國家的納米所,中科院的納米所,它的那個納米的科技&&它就是開放的,剛才我們看到的“天河”,那麼現在就是向公眾開放的,但是現在有了這個開放,更多的人就可以把他們的項目,去研發他們的軟體,然後能在這樣的一個很好的一個工具上能夠應用,現在我們的問題是什麼呢?我們的工具製造出來很好,但是能會用它的人不多。所以為什麼人不會用?因為以前的這些&&都是封閉的,比如説我是軍工系統,比如我是科學院系統,那麼只向我內部開放,那麼現在馬老師講到,開放,這樣的一些基礎的科研設備,它同時向社會開放,那麼很多人學會了使用這樣的一些好的工具,它本身也是科技創新的一部分。 主持人:那其實我們説,只有當我們擁有了世界所領先的這種創新技術,科技技術,才能夠保障我們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在全世界的這種長跑的耐力,以及具有超人的爆發力,那麼想要做到領先世界,想要讓我們的技術創新一直保持這種活力,我們應該怎樣做?先進一段廣告,廣告回來繼續評論。 主持人:歡迎回來,繼續收看我們今天的《央視財經評論》,我們今天的主題是關於創新。那接下來我們會和大家一起來聊一個非常專業的一個詞,也是比較陌生的一個名詞叫MO源,M、O是英文字母M、O,源是源頭的源,這個東西聽上去很陌生,但是從前段時間的這個神九發射,一直到普通的電燈,其實都有它的存在,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片子來了解什麼是MO源。 解説:你可能不熟悉MO源,也就是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但您一定關注過神州飛船升天,也見識過都市裏或大或小LED屏幕展示的繁華,神州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原料中就有MO源的身影,製造LED屏幕,MO源更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材料。目前全球掌握MO源批量研製生産技術的公司僅有四家,三家均為美國公司,另一家就是我國的南大光電公司。南京大學教授孫祥楨把“863”計劃新材料MO源研究成果成功實現了産業化,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 孫祥楨:(江蘇南大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沒有打破技術壟斷)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的MO源,在價格上,多少上要受到外國的控制。可能在5年之內我們在LED(産業)上,中國可能是屬於世界的領先。在這樣情況下沒有中國自己的MO源的話,那麼這個(産業地位)絕對形成不了。 解説:以MO源為關鍵原材料的LED半導體照明,凸顯的是節能環保理念。另一種節能環保的技術對可燃冰的開發利用也在起步。可燃冰又名天然氣水合物,是今後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的首選。它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壓低溫下形成的白色固體燃料,可以被直接點燃。 孫寶江(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國家863計劃(將可燃冰開採)作為一項主要的任務來攻關,預計“十三五”,國家可能進入一些工業的試開採。 解説:正在建設中的青島中德生態園,更是將節能環保視為最重要的元素,將節能指標全面標準化,設置了40大項的節能目標,力圖為我國的低碳節能城市發展探索出一條可以借鑒的途徑。 劉雯(青島中德生態園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通過這種自然的巧妙的設計,加非化石能源的運用,加天然氣這種清潔能源的冷熱電氣的三聯供,分佈式利用,來達到每萬員GDP(能耗)0.23噸標準煤。 主持人:可能因為這個MO源和我們老百姓實際觀眾的生活確實離的有點遠,看了這個片子,就是兩位能不能再比較,就是用精準的這個語言再給我們講述一下什麼是MO源,它到底給我們生活,或者是説在應用領域産生了哪些變化? 劉戈:那個孫教授是我採訪的,剛才這組片子裏面都是跟能源相關,那麼MO源它現在用在節能燈上,LED燈,現在它可以讓LED燈現在變成一個大的産業,那麼一盞LED,3瓦的它的亮度和60瓦差不多,一度電可以點330個小時,但是白熾燈只能點17個小時,所以它這種節能效果非常的顯著。那麼MO源是製造LED燈的上游的上游,也就是説MO源是一種叫做化合物半導體的原材料,有了這個MO源以後,它可以用來做化合物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比我們常用的硅半導體它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化,比如説它可以讓太陽能電池變得更薄,然後讓用電的效率變得更高,然後這個電池,就是這個半導體可以用來做,比如説航天飛機,衛星的那個太陽能電池板,也可以用來做LED燈。所以它是一個源頭,它是一個産業鏈的最上端,所以它的意義就在這裡面。 主持人:最基礎的材料。 劉戈:對,而且像這樣的一個材料,原來美國是不允許向我們中國進口的,因為它是被當成可以用做軍用。 主持人:它是保密的。 劉戈:所以它是一個禁止向中國進口的這樣的一個産品,所以如果你自己不研究出來,那別人就不會賣給你,那麼後來,經過國家的“863”計劃把它立了項。 主持人:現在全世界只有美國有三家公司和中國一家。 劉戈:全世界只有四家公司能夠生産,所以他生産出來,中國的公司生産出來以後,美國也可以賣進來,然後價格還賣得很便宜,賣的很便宜以後,整個中國的這樣一個産業,LED燈的産業就催生出來了。 馬光遠:我倒是想談一下,就是它作為咱們説創新案例的這個典型意義,這個應該説是我們國家自主創新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一個案例,並且也是我們自己的研發成果,向市場化轉化做的好的一個案例,也就是説一開始的時候它是一個國家重點研究項目,並且通過這個研發自己在這裡面突破,掌握了我們説的就是原創的這個技術;另外還有一個就是,當然我們這個原創技術一開始用的時候可能用的比較局限,比如説在軍事上,在航天上,但是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如何轉化為民用,轉化為産業化生産,而這個應該説這個MO源項目是做的很成功的一個。也就是從90年代後期像孫教授他們就已經開始關注這個事情,就開始往這個産業化生産轉移上發展,並且也是在這裡面也經過了很多的波折,包括這個股權的這種變化,企業股權的變化,包括融資的問題,包括市場的問題都經過了一系列的波折,最後現在才基本上形成了規模化的生産。所以這個應該説是我們國家從這種原始創新,基礎研發向這種市場化過度的一個非常成功的一個案例。 劉戈:其實對於科技創新需要有耐心,就是有一家石油公司統計過,就是一種新的能源,從它投入商業使用到佔到市場1%的份額需要多長時間呢?需要25年,就是從沒有到1%需要25年。所以那如果要是我們沒有這種耐心,那可能那很多未來的,代表未來方向的這樣的産業我們就沒人搞。比如説可燃冰,現在來講開採可燃冰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事,石油那麼容易能夠獲得,你開採可燃冰需要再打很深的井,然後還需要很多的高技術的這樣的一些工藝,最後才能獲得。但是你如果要是大家都急功近利,都覺得這事是別人的事,是以後的事,那麼不去搞,那麼可能某一天我們再去搞的時候,我們已經遠遠的落後了。所以這種耐心對於整個國家來講,對於整個企業來講都非常重要,你只有有耐心的企業才能真正的在今後,在某些時候取得領先地地位。 馬宇:對於我們國家的研發來説,我們可能要處理好一個關係,也就是市場導向和國家戰略協調問題,我們現在做研發,當然我們更加關注市場導向,有市場前景的這種研發,但是作為一個國家來説,尤其是作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説,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研發,也就是説在這種可能的這些領域裏邊,在戰略性領域裏面我們必須要進行基礎性研發,這樣的話在我們整個的,咱們説不管是國家競爭中,還是在這種長遠的市場競爭中,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個我覺得跟企業一樣,你比如説絕大多數企業它可以不進行這種原創性的,或者技術性研發,我就做應用研發就可以了,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不行,對於個大國更不行,所以這樣的話就是,我們對於一些,我們覺得是一些發展方向的領域,從觀念上來説,可能不是馬上有市場價值體現出來,我們也必須高度重視,也必須在這裡邊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關注這個事情。 主持人:必須得要有這樣的準備和這樣的理念。 主持人:那如果説具體到某些具體的領域,目前來説,我們國家哪些領域還比較落後?而且它對於未來的生活,或者是工作,未來的發展是比較重要的,兩位會有怎樣的? 劉戈:代表我們最新水平的這樣的一些科研項目,這樣一些創新項目,仍然基本上還是在過去的已經,國際上形成的這樣的一個科研架構上,在這個路上在前進,也就是説現在來説,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獨創性的這樣的一些技術,應該説還很少很少,但是,由於我們現在的這樣的一種産業結構的基礎現在不斷地提高,那麼人才不斷的培養和建立這樣一個隊伍,那麼就是對於中國科技發展的未來,科技創新的未來,確實是其實是讓人非常有一種信心。 主持人:有期待的。 馬宇:當然從我們國家目前這種創新現狀來説,確實還不能説是很理想,但確實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在着力推進。另外從長遠來看,我們國家現在實際上説在創新里邊已經採取了一些戰略措施,包括我們説的就是現代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這個當然就是説也是我們今後在産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