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空調服務問題百齣
保修期內維修要收費
2012-07-11   作者:安然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繼媒體報道了格力空調不製冷、一年包換服務不到位被指缺乏誠信之後,不斷收到來自全國各地消費者的投訴。記者追蹤發現,格力“一年包換”被指涉嫌商業欺詐、售後維修卻另行收費、問題維修預約難等問題屢屢出現,行業專家梁振鵬&&:“這些售後服務問題,有些並不是不能出現,而是出現了之後企業應對的態度和行動,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就等於失去企業根本的基石。”

  “一年包換”難兌現 專家稱有商業欺詐嫌疑
  北京市民李女士花費3600多元,在格力空調專營店購買了一台格力U酷變頻壁挂大一匹空調,新空調還沒用就出現不製冷的問題。隨後李女士要求更換空調,卻遭遇來自格力總部和專賣店相互扯皮,“一年包換”難兌現,經本網報道之後事情得以解決。

  記者調查發現,早在今年2月16日,借獲得國家科技獎的契機,格力已經宣布對旗下i、U系列等六大系列變頻空調,因産品本身任何質量問題,實行兩年免費包換政策,而不是李女士口中的“一年包換”。
  記者聯線格力售後服務給出的答覆是,格力“一年包換”的規定,條件是保修兩次以上,存在主要功能障礙才可以換,其中包括壓縮機問題、變熱器內漏等問題,其他的問題則需要總部指定維修人員出具檢修報告才可以考慮調換。
  對此,家電行業資深專家梁振鵬&&,首先格力今年已經宣布部分空調實行“兩年包換”服務,現在成了“一年包換”,本身就存在誠信問題;其次,格力在做廣告宣傳時,一般只提到了“一年包換”,而未提醒消費者包換的條件,“沒有提條件,就有過度誇張宣傳的嫌疑,這樣的話就是缺乏誠信的行為”。梁振鵬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格力不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而私自設置了包換門檻,可能存在商業欺詐的嫌疑”。

  格力空調保修期內維修收費
  2011年7月,深圳仇先生在國美電器購買了一台格力空調,今年5月空調就出現不製冷問題,6月初仇先生向格力售後報修,投訴電話打了30多次,4名維修師輪流上門,問題至今仍未解決,還遭遇維修人員索要維修費。
  還在保修期內的格力空調出現問題之後,格力售後認為是安裝不當導致,需要國美安裝點負責,而&&國美之後,派過來的維修人員卻&&,“空調不是他所在的格力售後維修中心安裝的,如果要為其維修的話要收取一定費用”,並提出了要收180元維修費和200元雪種費的條件。當第四個國美維修師上門之後,卻要收取150元的高空作業費,收費之後問題並沒有解決。
  國美銷售的格力空調,已將安裝服務外包給格力售後,為何格力方面會不認賬?格力維修中心人員&&,“深圳有很多個格力維修中心,國美只是找了其中幾家做安裝服務,如果上門維修的點與國美沒有合作關係,就要收取維修費和材料費。”
  而格力總部售後服務給出的答覆是,“安裝是由商家負責的,在購買後3個月內出現的安裝導致的問題直接撥打商家電話來處理,如超過3個月就撥打格力的售後電話來處理,判定是問題是由安裝導致的後,再轉給商家那邊負責。”
  大方律師團隊黎大方律師&&,“這150元高空作業費是不應該收的,該消費者的空調目前出現的問題是由安裝導致的,那就應由安裝單位負責,予以免費解決。”

  格力空調質量、服務問題百齣
  記者隨後登錄了格力空調百度貼吧,投訴問題五花八門,主要集中在空調不製冷、售後維修服務慢、態度不好、預約困難、廣告涉嫌過度宣傳等方面。
  梁振鵬&&:“這些售後服務問題,有些並不是不能出現,而是出現了之後企業應對的態度和行動,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就等於失去企業根本的基石。”他坦言,在家電行業的確允許企業存在故障率,企業首先要努力從各方面保障産品品質,但當産品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做好售後服務,要兌現自己所作出的承諾,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尊重和信賴。
  “四川德陽錢圖無量”的網友在新浪論壇裏&&,“廣告中所指的最低耗電45W是指當溫度降下來,主機停機後,窒內風扇的功率,這是所有的空調都是一樣的最基本的消耗,只是它打廣告時,把很正常的消耗量拿來當最低消耗量來説事,誤 導外行消費者而已。”
  “新浪廣東江門丹霞”的網友則講述了自己購買格力空調的經歷,“我兩年前買了三部分體空調,其中一部壓縮機副壓力鍋沒有固定好,造成藉口震裂漏氣,維 修的修了三次都加雪種,都一下子就又不製冷了,第四次找有經驗的師傅來才發現了問題,換了壓縮機才好了。現在安裝的人員很雜,格力的安裝維修隊伍已經沒有以前的那麼好,現 在的年輕人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都給錢給害了。”
  “東東貝貝7”則在貼吧裏説道,“今年買了一台新的格力空調,買來他説是變頻空調,結果朋友一看説,根本就不是變頻的,然後以開機,馬上就停,一開機馬上就停,喊售後的來也不來跟我修。”
  ID編號為“61.154.11”的網友稱“我是福州的跟樓主的情況差不多,收我了80元,因為機子沒有氨了還不給加,還要另收費,態度非常的差,連投訴都沒有地方投訴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