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資料照片 |
7月2日,國內首套碳四臨氫芳構化工業裝置在豫北&前縣恒潤石化公司正式投産。
據了解,該項目不僅是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和國家産業振興與技術改造重點示範項目,同時還是中石油傾力打造的産業扶貧項目。中石油通過“技術加資金”、“國企拉民企”的扶貧方式,幫扶恒潤石化上項目,進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
中石油這種着眼建立長效機制的産業扶貧模式,受到國務院扶貧辦的高度讚賞。由其扶助的恒潤石化碳四綜合利用項目獲得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授予的“中國扶貧創新項目獎”。
技術加資金:産業扶貧重在“造血”
位於豫北地區的&前縣,地處黃河與金堤河交匯地帶,歷史上十年九淹,屬國家級貧困縣。工農業基礎薄弱,全縣沒有一家固定資産超億元的工業企業,2006年生産總值僅為2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3億元,財政收入41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75元,全縣1/3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中石油目前定點扶貧與對口支援涉及全國8個省區14個縣區。”中石油定點扶貧與對口支援領導小組副組長、總經理助理李潤生在項目交接儀式上説,其中從2007年開始定點扶貧河南兩縣——&前縣和范縣。幾年來,中石油把改善群眾基本生産生活條件作為扶貧工作着力點,累計投入3000萬元,援建了中醫院、技能培訓中心、中心小學、通村道路、飲水工程等10個民生工程。
然而,“定點扶貧,給錢給物”只是“輸血”,如何變“輸血”為“造血”,建立扶貧工作的長效機制?這成為中石油集團公司決策者思考的問題。經過研究,最終他們提出了“因地制宜、創新方式、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發展能力”的産業扶貧新思路。
據此,中石油選擇&前縣作為産業扶貧“試驗田”,發揮自身在石油石化行業方面的優勢,通過對&前縣龍頭企業恒潤石化公司的扶持,帶動當地石油石化産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增強縣域經濟自我發展能力。
産業扶貧,重在技術。中石油經慎重研究後決定,直接將旗下碳四綜合利用技術無償轉讓給&前縣恒潤石化公司。碳四芳構化技術是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開發的技術,該技術可將低價值液化石油氣(LPG)在臨氫條件下通過催化劑作用發生芳構化反應,生産高辛烷值汽油,汽油收益率達到32%以上。
同時,中石油還為該項目無償培訓技術人員和提供技術諮詢。
貧困縣上項目,最缺的是資金。中石油對此再伸援手。2011年12月6日,中石油崑崙信託責任有限公司與恒潤石化簽訂集合資金信託貸款協議,向恒潤石化20萬噸/年碳四芳構化項目提供8000萬元信託貸款支持,解決了項目建設資金困難問題。
央企拉民企:“大手小手”扶貧接力
據恒潤石化董事長尚擁軍透露,自從2007年中石油進入&前縣扶貧開始,就對恒潤石化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使恒潤石化迅速發展成為&前的龍頭企業;從2010年開始,恒潤石化又有幸成為中石油探索“産業扶貧”新模式的重點支持企業。
“在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建設中,恒潤石化得到中石油總部領導的高度重視,中石油集團旗下11個參建單位都給予鼎力支持和無私援助。”尚擁軍介紹説,該項目於2011年1月9日動工興建,今年5月18日實現一次開車投料成功,7月2日即宣告投産。項目設計産能20萬噸/年,總投資15億元,全部建成後可實現産值50億元、利稅8.8億元,並可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700個,間接拉動7000人就業。
據了解,碳四綜合利用項目的正式投産,標誌着民企恒潤石化從央企中石油手中接過了産業扶貧的“接力棒”。數據顯示,項目投産後,每年可新增産值15億元、增加縣級財政稅收4000萬元,並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飲水思源,富而思進。”在投産儀式上尚擁軍動情地説:“今天,我們從中石油手中接過定點扶貧的責任接力棒,懷揣感恩之心,信守承諾、主動擔當,時刻把責任裝在心裏、並落實在行動上。”他&&,恒潤石化將傾力鞏固産業扶貧成果,始終做到企業發展與百姓脫貧致富同步同向!
李潤生告訴記者,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建成投産後,中石油産業扶貧的腳步並未停止。本着“扶上馬,送一程”的思路,中石油還制定了“兩同時”和“兩優先”扶貧戰略,即中石油所屬企業向市場銷售化工原料時,同等條件下優先供給定點扶貧受援地龍頭企業;定點扶貧受援地龍頭企業有産品銷售時,同等條件下中石油將優先採購。
有評論認為,中石油在對恒潤石化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的同時,還在原料和市場等方面給予幫助,這種央企與民企“大手拉小手”接力傳承的産業扶貧模式,有助於扶貧成果的落地生根和持久生效。
産業扶貧:創中國扶貧新模式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前縣恒潤石化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只是中石油在豫北産業扶貧的一個案例。據了解,中石油在河南另一定點扶貧縣——范縣的相關産業扶貧工作也在悄然展開。
據李潤生透露,中石油在范縣選擇的民企“拉手扶貧”對象叫豐利能源。這是當地最大的化工企業,但由於機器設備和生産線老化,産品質量不高,效益欠佳。中石油組成專家組幫助豐利能源對既有生産流程進行技術改造,在生産技術和科技投入上給予強力支持,扶持建設10萬噸丙烯及聯産芳烴工程,一期工程總投資12億元,項目投産後,可實現年産值75億元、利潤4.5億元以上。
“我國的扶貧開發已經進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國務院扶貧辦國際合作與社會扶貧司副司長劉書文告訴記者:“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石油創新幫扶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一條通過産業扶貧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這種模式值得在全國推廣。”
同時,中石油與恒潤石化聯手創立的央企民企“大手拉小手”接力傳承的扶貧模式,也受到業界的關注和讚賞。有專家認為,這種接力扶貧方式,拓展了民營企業參與國家扶貧開發的渠道,有利於延續扶貧成果和責任、保障受援地長遠受益。
另據了解,在中石油産業扶貧的影響和帶動下,恒潤石化也認識到作為當地龍頭企業的責任擔當。這家民營企業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開始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公司黨總支與所在地張塘坊村黨支部開展村企聯建黨組織活動,主動實施幫扶支持項目,推動企業與農村和諧協調發展。
中石油探索出的産業扶貧的“接力棒”效應正在全面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