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數據將於7月中旬公布。正當人們激烈討論經濟增速能否順利保八之時,一組從天津濱海傳出的經濟數據令人興奮:前6個月濱海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保持30%以上增速,其中,生産總值同比增31.6%,幾乎四倍於全國平均增速。 濱海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倪祥玉8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該區上半年呈現持續快速發展勢頭,完成生産總值225億元,同比增長31.6%;固定資産投資160億元,同比增長31.2%;區級一般預算收入21.2億元,同比增長30%;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面超越全年目標。 值得一提,濱海高新區“引資”規模增速驚人。據該區投資促進局局長王威介紹,根據年初設定目標,在去年吸引外資5.5億美元、內資48億元人民幣基礎上,今年要增長30%到40%,分別達到約7.2億美元和60億-70億元的規模;從目前情況看,今年僅吸引外資就將遠遠超過10億美元。 倪祥玉更樂觀&&,全年濱海高新區吸引的內外資總規模將在去年基礎上增長超過80%,且明年還將保持至少80%增長,甚至有望實現連續兩年翻番,遠超此前設定的目標。 更令人欣慰的是,這樣的增長,並非來自於以往一些地區常見的依靠人口紅利、土地資源等換取粗放型增長的産業和行業,而更多來自於經濟結構調整中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及其項目的進駐和迅速成長。 濱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孫大海介紹説,今年上半年,濱海高新區已先後吸引包括中興能源光能業務總部項目、仁創科技北方研發及産業化基地項目、三達國際集團中國北方總部項目、卡梅隆——佩斯集團中國總部等一批高端、高質、高新的項目簽約落戶。 另一方面,一批在建項目陸續投産。截至目前,英利年産300兆瓦完整光伏産業鏈項目完成投資2.7億元;富通900噸大水峰光線預製棒産業化基地一期完成投資1.6億元;距寶電子項目完成投資1.5億元,正在進行項目調試。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全球投資活動顯著放緩、國內眾多地區吸引內外資增速顯著下滑的同時,濱海高新區卻“一枝獨秀”,主要得益於其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尤其是在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方面找準了方向。 作為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之一,濱海高新區以新能源、軟體及高端信息製造、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5大優勢主導産業為基礎,已聚集一大批低碳綠色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産業集群初具規模。 在王威看來,天津的優勢還在於其居全國前列的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是依託環渤海地區300多所大學的人才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具備保護知識産權的良好氛圍;目前,濱海高新區企業年專利申請量已突破6000件。 記者同時獲悉,作為天津發展重頭的未來科技城,將在下半年全面啟動,目標是“建設國際一流科研平台,集聚國際一流科技人才,産出和轉化國際一流科技成果”。據倪祥玉初步估算,未來科技城建設總投資規模將達到300-350億元,僅今年投資就在40-50億元。 王威透露説,未來科技城將引導發展包括健康産業、新能源汽車、汽車信息化、以3D技術為核心的文化産業以及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電子商務在內的一批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産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