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關注]廣州汽車“限購”恐非排解擁堵治本之策
2012-07-03   作者:記者 夏保強/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如何治愈交通擁堵這一頑疾,讓政府傷透了腦筋。為治堵,北京等地相繼推出了汽車“限購”令,近日廣州亦加入“限購”陣營:該市於7月1日零時起正式實施中小客車總量調控交通政策,這意味着從7月1日起廣州市購車須申請指標。
  對此,不少網民&&,面對着日益增長的汽車壓力,“限購”成了各地政府最易採取的直接方式。可是限牌治堵,只起到緩釋疼痛的效果,但畢竟屬治標舉措,很難從根本上排解擁堵之痛。也有網民建議,擁堵係後果而非原因,治本更要跳出交通之外,以城市發展與擴張模式再造之更高視野解決問題。

  沒有辦法的辦法

  不少網民&&,日益凸顯的“堵城效應”倒逼政府加速&&限購政策。網民“風和日麗”認為,和其他城市一樣,治堵成為此次廣州“限購”的主要原因。面對大城市日益增長的汽車壓力,讓汽車增量降下來確實能立竿見影,於是“限購”便成了政府最易採取的直接方式。
  署名吳江的博客認為,廣州也飽受機動車擁堵之苦,既然並沒有更有效的應對治理之策,“限牌令”被最終祭出,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更何況,既然已有其他城市實施在先,也可規避很多政策風險與不確定性。
  至於廣州“限牌令”為何公布得如此令人“措手不及”,從公布到付諸實施,僅3個小時的時間。不少網民認為,限購政策&&得突然而堅決,政府主要是為了避免消息提前透露引發購車潮,違背了限購目的;也有網民認為是為避免受到社會各界的太多干擾。但也有網民&&,任何攸關民眾利益的公共政策調整,都必須確保完全的透明度,在政策調整與決策過程中,更應保證權利相關人的充分參與。從這個意義上説,廣州“限牌令”的降生顯得有些突兀,難免要影響其後續的執行。

  治標恐難治本

  不少網民&&,城市私人汽車數量的不斷上升是導致交通擁堵的重要因素,但把擁堵原因簡單歸結於此,卻未免失之偏頗。事實上,城市區域布局的不科學、停車位規劃的不規範、紅綠燈設置的不合理,這種種城市建設、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都與交通擁堵息息相關。治堵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工程,城市管理者若不在交通管理、道路規劃上下功夫,老想著簡簡單單通過“限購”把汽車數量控制下來,恐怕很難實現。
  網民“夏天”&&,汽車“限購”絕非長久之計。一方面,僅僅限制汽車數量不可能真正緩解城市擁堵病;另一方面,“限購”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預汽車市場,對消費者的正當權利造成了損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將汽車産業的發展與交通擁堵對立了起來。從目前情況看,北上廣均執行汽車“限購”,勢必會對其他城市起到很大的示範作用。而一旦限購政策被其他同樣受交通擁堵困擾的城市效仿,無疑會給剛剛呈現復蘇苗頭的中國車市澆一盆冷水。
  署名魯寧的博客&&,如何保障購車指標分配的公平也是一個重要課題。一者,搖號程序與制度設計能否杜絕尋租空間令人憂慮;二者,購車指標既成稀缺資源,容易催生買賣指標的“灰色經濟”;三者,若以個人而非家庭作為申購單位,難免出現已有幾輛車的家庭因運氣好能抽中指標,而家中無車的家庭卻因運氣不好而徒呼奈何的情形。

  跳出交通謀對策

  網民&&,限牌治堵,只起到緩釋疼痛的效果,很難從根本上排解擁堵之痛。説到底,汽車“限購”政策的制定仍未走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窠臼。治堵絕非是&&一兩個政策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城市長期不懈的努力。進行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布局,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體系,在這些方面傾注心血才是標本兼治之舉,“限購”不過是權宜之計,不可對其效果過於樂觀。
  網民童正天認為,擁堵係後果而非原因,因此治本要跳出交通之外,從城市發展與擴張模式再造之更高視野解決問題。對於車市來説,也不能採取要麼為GDP而戰時就拿來當支柱,而一遇城市擁堵形勢嚴峻就斷然甩包袱的做法,這於消費者、於商家來説,都可謂“不可承受之重”。
  網民吳松認為,治理交通擁堵的真正出路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同時輔以徵收擁堵費,對環保不達標、産能落後、大排量的車實行禁止或限制購買,並且最好採用稅收手段進行調控。結合我國國情,目前應積極樹立國民車的概念,讓更多人用上車而不是用行政指令限制購車。如巴西聖保羅汽車保有量達700萬輛,但交通並不是特別擁堵,因為政府把治堵重點放在發展公共交通、科學設計道路流量、使用小排量汽車等措施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汽車政産學研用合作新平台誕生 2012-06-28
日産汽車將在大連建廠 2012-06-25
擴大汽車産品與服務消費成當務之急 2012-06-21
5月全國汽車産銷環比下降 2012-06-18
2012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今日在北京舉行 2012-06-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