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日(7月1日)起,歐盟將對伊朗石油實施禁運。面對即將來臨的石油禁運,到底哪些國家最為受益,哪些國家受損最為嚴重?廣州日報特派歐洲記者從希臘直擊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7月1日歐盟即將正式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的最後一刻,美國宣布給予中國和新加坡制裁豁免權。至此獲得豁免的國家達到20個,石油禁運實際效果已經大打折扣。
記者走訪歐盟成員國發現,希、西、英、法、德等國已停止或減少進口伊朗石油。除韓國宣布中止進口伊朗石油外,亞洲其他石油消費大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國減少進口伊朗石油,轉而增加進口俄羅斯、沙特等國石油;日本獲得豁免後,允許國家為進口伊朗原油的海運公司提供擔保,以減少伊朗原油進口銳減對其産生的不良影響。
對於美國的“臨門放行”,專家&&並不意外,因為經濟制裁效果從來都要打折扣。從當前的情況看,7月1日即將來臨的歐盟石油禁運令,所産生的影響已不用過分擔心。
歐洲大量用天然氣 降低對石油依賴度
在雅典街頭,記者很少看到汽油加油站,但遍地都是天然氣加氣站。記者特意讓出租車司機帶着兜了大約20分鐘,看到五六個天然氣站,但只找到一個汽油加油站,而且主要也是加天然氣的。
在希臘的加油站裏,你幾乎看不到司機排隊加油加氣的情況。因為偶爾才有一個司機過來,所以油站的規模也都很小,只有一兩支加氣(油)槍而已。
出租車司機基裏亞科斯(音譯)告訴記者,雅典的出租車全部用汽油,但是私家車全部用天然氣。這幾個月因為高效地推廣無鉛汽油,所以私家車也開始用汽油。雅典的城郊,用汽油和天然氣的比例相當,但在市區,絕大部分汽車用天然氣,很難找到汽油加油站。
希臘天然氣價格高於汽油價格
為了環保,歐洲國家大量使用天然氣。在比利時,餐館老闆南先生告訴記者,布魯塞爾的油價大概是1.6歐元/升,比希臘要高。在比利時,不少汽車也用天然氣的。
不過有些奇怪的是,國際上天然氣價格比汽油要低,而在希臘,天然氣價格比汽油要高。比如汽油價格約在1.4歐元/升,天然氣價格約為1.7~1.8歐元/升,最高標準甚至高達1.919歐元/升。而在國際市場上,天然氣的價格通常比汽油的價格低20~30美分/升,所以歐洲供暖所採用的都是天然氣,而不是汽油。
希臘汽油價格高出中國50%
另外,記者驚訝地發現,處在危機漩渦中的希臘,汽油的價格高出中國50%。而比利時的油價更貴,比中國高出60%還多。不過,在歐洲國家中,汽油並非唯一車用油,天然氣得到了普遍推廣。
雖然最近一個月國際油價大幅下降,但希臘的汽油價格在本月並未因此調整。記者發現不同加油站汽油的價格並不一致。比如,相同標號的汽油,REVOIL油站的價格是1.409歐元/升,ETEKA油站的價格是1.396歐元/升。如果以人民幣兌歐元1:8的匯率來計算,希臘汽油的價格相當於人民幣11.2元/升,高出中國50%。
亞洲大戶最感頭痛 為獲豁免各顯神通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分析認為,歐盟對伊朗石油實施禁運對亞洲國家的影響最大。
影響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制裁:美國一份國防預算法案規定自2012年6月起,與伊朗中央銀行有商業往來的外國金融機構都將被禁止在美國境內運營。從7月1日起,歐盟全面禁止成員國從伊朗進口石油,歐盟成員國的保險公司也將不能為伊朗的石油運輸業務提供第三方責任保險和環境責任保險。
為了減少7月1日的禁運可能造成的影響,2012年前5個月中國從伊朗進口的原油已經同比減少了24.97%。從今年2月份開始,中國開始增加從俄羅斯、沙特和伊拉克等地區進口石油。這種調整還為中國帶來了美國政府的豁免權,豁免權有效期為六個月。
早在今年3月,日本已經獲得了美國的豁免。日本去年從伊朗進口的原油佔日本原油進口總量的近9%。日前,日本已經通過議案,允許國家為進口伊朗原油的海運公司提供擔保,以減少伊朗石油禁運使伊朗原油進口銳減對其産生的不良影響達到最小化。
6月27日,韓國已經表態,從下月開始終止從伊朗進口石油。考慮到運輸時間,預計從下月底開始伊朗産原油將不再進入韓國國內。現階段,韓國進口伊朗石油的保護和賠付服務100%來自歐洲企業。去年,韓國從伊朗進口石油8700萬桶,佔韓國進口石油總量的9.4%。
陳鳳英分析道:“我們不用過分擔心!”石油禁運會對亞洲有影響,但是也不完全有影響。因為國際石油市場是一個統一市場,這一條途徑不行,伊朗可能會通過其他的途徑,比如價格,比如向中東國家輸送石油,最後進入國際市場。
對於美國對中國的豁免。陳鳳英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她向記者&&,“經濟制裁是很難收到預計效果的,常常會打折扣。”而事實上,美國已經向多達20個國家發布了豁免權。
中國出路在何方 能否做到能源獨立?
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窘境?“中國也應該尋求技術上的突破。”陳鳳英表示。美國為什麼能走到今天,就是幾十年的對液化氣的研發,到如今終於到了收穫階段。而如今陸續新發現的油田,均是在深海領域,中國也要加強深海石油的探勘,首先摸清自己的家底,包括南海、黃海、渤海,我們目前連自身有多少家底還不清楚。第二點,國際合作依然是關鍵。而國際石油市場從來不是一個自我生産自我消費的市場,比如中東生産、亞洲消費,以後美洲的天然氣,同樣要對外出口。
在新能源的使用上,當前的比例很低。“新能源是未來,但不是現在。”
此外,中國一定要在節能環保上下工夫,要樹立“節能就是生産”的觀念,這方面,歐洲和日本做得非常好,而當前我們的能耗高,説明我們的空間還很大。
對如今的中國來説,能源獨立還做不到。因為當前我們還處在工業化的主要階段,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大量使用能源,這一條路,歐美也曾經走過,當時他們使用的也是國外的能源。而中國需要考慮的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美國石油儲備豐富 不會成為第二中東
在石油禁運方面,美國的態度最為強硬,也最先出手,它何來這麼大的底氣?其實在世界石油格局中,美國目前對外的依賴度僅有14%左右,但美國幾乎不進口伊朗石油。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當年美伊關係尖銳對立,美國多年不從伊朗進口能源。當前,美國原油的第一大來源地是加拿大,其次是墨西哥,兩者相加佔了美國進口總量的三成,另外還有南美洲、非洲和歐洲。中東地區不過佔其進口總量的15%,而且主要來自於沙特阿拉伯。
美國日漸走上了能源獨立之路
而如今,美國對整個中東的石油依賴度都在下降。由於石油技術的進步,過去不被看好的頁巖氣、頁巖油得以開發。據美國能源情報署&&,到2020年,美國自産原油將能夠滿足將近一半的國內需求,其中82%的資源來自大西洋西岸,並可能在2035年之前徹底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
可以説,幾十年的石油技術研發,如今已經到了收穫期,並幫助美國日漸走上了能源獨立之路,特別是頁巖氣還會有出口。
2020年美國或成全球最大能源生産國
有專家&&,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美國甚至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産國,甚至有人&&,美國可能會成為第二個中東。
“不可能。美洲不會成為第二個中東。美洲石油開採已經有60年的歷史了,他們不可能發現更多的石油資源。”接受採訪的專家沃克斯(音譯)從開採成本角度分析道,雖然現在美洲發現有很多石油和天然氣,但是美洲石油的量很少,而且埋得很深。如果是在50年之前,石油公司絕對不會考慮去挖掘美洲的石油,因為挖掘成本實在太高了。
沃克斯&&,加入開採美洲的石油成本大約需要65美元/桶,如果在兩年之前,石油價格很高的時候,他們去開採,還是有利可圖的。但是當石油價格下跌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會去開採美洲的石油。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和波斯灣仍是最大的石油開採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