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竭盡全力,現在該輪到你們了--這是全球各央行在國際清算銀行最新的年度報告中向西方國家政府傳遞的信息。
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各央行已大幅擴大資産規模,從而避免了全球經濟陷入第二次大蕭條。但國際清算銀行現在擔心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效力正在達到極限,而且這種政策所産生的負面作用可能已經大於其積極效用。
寬鬆的貨幣政策只是緩兵之計,為西方各國政府和銀行解決債務問題贏得時間。但對許多西方國家而言,過去5年內採取的這些措施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那些處於危機漩渦之外國家的政府在解決長期財政問題方面一直行動遲緩,也沒有大力推進提振勞動力市場並使經濟實現再平衡所必需的結構性改革。
這些國家之所以行動不利,一定程度上歸咎於央行的寬鬆政策減輕了政府面臨的改革壓力。國際清算銀行還擔心,央行資産規模的擴大一方面將維持虛高的資産價格,另一方面將使已經資不抵債的企業繼續維持經營,這實際上是在給全球經濟製造新的風險。同時,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新興市場又出現了新的失衡問題。
國際清算銀行估計,對大多數發達國家而言,在今後20年中,不包括利息成本的基本預算盈餘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率需達到2%,才能使這些國家的債務佔GDP的比率重新回到危機前的水平。而目大部分國家的財政狀況離這一水平還相去甚遠。正如國際清算銀行所言:問題不是這些國家的政府是否必須做出政策調整,而是如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