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2012-06-26   作者:  來源:商務部
 
【字號
各位記者朋友:
  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很高興再次和大家見面,通報2012年1-5月我國商務運行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一、 關於國內市場運行情況
  當前我國商品市場運行較為平穩。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163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5月份市場運行特點如下:
  一是汽車、居住類商品需求回暖。5月份,商務部監測的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住類、行類商品銷售同比分別增長4.1%和8.2%,增速分別比4月份加快0.9和9.3個百分點。其中,建築及裝潢材料銷售增長7.2%,比4月份加快5個百分點。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全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6.0%,創近一年來新高。
  二是保值類商品銷售加快增長。5月份,商務部監測的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金銀珠寶銷售額增長15.5%,比4月份加快9.6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加快增長。
  三是食用農産品價格總體繼續下降。據商務部監測,隨着露天蔬菜上市量增加,蔬菜價格已連續七周下行,上周(6月18日-24日)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週下降1.7%,在收儲政策作用下,豬肉價格結束春節後持續下行走勢,近期出現反彈上漲,上周豬肉批發價格比前一週上漲0.7%;受市場供給量減少,需求增加及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動,糧油、水産品等價格穩中有漲,小包裝麵粉、小包裝大米零售價格均與前一週持平,花生油零售價格分別比前一週上漲0.3%,水産品批發價格比前一週上漲0.7%。
  二、 關於對外貿易情況
  據海關統計,1-5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5108.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7.7%。其中,出口7744億美元,增長8.7%;進口7364.9億美元,增長6.7%;累計貿易順差為379.1億美元。5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435.8億美元,增長14.1%,單月進出口規模刷新去年11月創下的3341.1億美元的歷史紀錄。
  (一)與新興市場進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與美國進出口增長恢復明顯。1-5月,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分別增長24.4%和10.9%,與東盟雙邊貿易同比增長9.2%,中美雙邊貿易同比增長12%,中歐、中日雙邊貿易同比分別增長1.3%和0.4%。
  (二)中西部地區出口繼續呈現良好增長態勢,東部地區出口增幅上升。1-5月,西、中、東部地區出口分別增長56.3%、25.1%和5.2%。重慶和河南的出口增速分別為2.3倍和1.1倍,四川、江西和廣西的出口增速分別為78.7%、57.2%和22.7%。廣東出口同比增長6.9%,福建出口同比增長9.3%。
  (三)機電産品出口增長加快,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平穩。1-5月,我國機電産品出口4478.8億美元,增長9.9%,較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高1.2個百分點,佔同期出口總值的57.8%。其中,電器及電子産品出口1794.6億美元,增長6.7%;機械設備出口1485億美元,增長12.1%。同期,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較為平穩,其中,服裝出口525.7億美元,增長2.5%;紡織品出口380.7億美元,增長1.4%;鞋類出口164.2億美元,增長8.5%。
  (四)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平穩,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較低。1-5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8015.7億美元,增長8.8%。其中出口3718.3億美元,增長9.8%;進口4297.4億美元,增長8%。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5302.3億美元,增長4.4%。其中出口3404.4億美元,增長6.3%;進口1897.9億美元,增長1.3%。
  三、 關於吸收外資情況
  1-5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9261家,同比下降12.1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71.1億美元,同比下降1.91%。5月當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245家,同比下降6.11%,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2.29億美元,同比增長0.05%。1-5月吸收外資特點如下:
  一是美國對華投資保持增長,亞洲國家/地區相對穩定,歐洲降幅縮窄。1-5月,美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12.89億美元,同比增長0.29%。亞洲十國/地區(香港、澳門、台灣省、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韓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406.56億美元,同比下降1.41%。歐盟27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7.81億美元,同比下降5.06%,降幅比前4個月縮窄23個百分點。
  二是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增長較快。1-5月,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8.59億美元,同比增長9.2%,佔全國總額的8.19%。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01.98億美元,同比下降1.49%,佔全國總額的85.33%。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0.53億美元,同比下降17.19%,佔全國總額的6.48%。
  三是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佔比繼續上升。1-5月,農、林、牧、漁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88億美元,佔同期全國總量的1.46%;
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11.76億美元,佔同期全國總量的44.95%; 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21.05億美元,佔同期全國總量的比重上升到46.92%。
  四是單月實際使用外資連降6月後實現增長。5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2.29億美元,同比增長0.05%,是我國單月使用外資連續6個月同比下降之後首次實現增長。
  四、 關於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情況
  (一)對外直接投資。1-5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的1709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85.2億美元,同比增長40.2%。其中,通過並購方式實現的直接投資112億美元,佔我國同期投資總額的39.3%。對中國香港、美國、歐盟、俄羅斯投資實現兩位數的較快增長,增幅分別為50.9%、45.9%、23.6%和22.5%。地方對外直接投資98.4億美元,佔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34.5%,同比增長51.4%,高於全國增幅11個百分點。截至5月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3506億美元。
  (二)對外承包工程。1-5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366.6億美元,同比增長13.5%,其中5月當月完成營業額75.5億美元,同比增長1.8%;新簽合同額438.6億美元,同比下降21.7%,其中5月當月新簽合同額85.3億美元,同比下降30.8%。截至2012年5月底,我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累計簽訂合同額885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757億美元。
  (三)對外勞務合作。1-5月,我國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7.6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0.7萬人,其中承包工程項下派出勞務9.1萬人,勞務合作項下派出8.5萬人。5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82.7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4.4萬人。
  五、 關於服務外包情況
  一是服務外包産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據商務部服貿司統計,今年1-5月我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45769份,合同金額200.1億美元,同比增長52.4%,執行金額145.9億美元,同比增長49%。其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37.6億美元,同比增長45.6%,執行金額102.3億美元,同比增長51%。
  二是外包業務向高端拓展趨勢明顯。1-5月,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佔比分別為59.9%、14.3%和25.8%,其中KPO業務佔比逐漸提升,較2011年底增加2個百分點,反映出我國服務外包産業正逐步從産業鏈的中低端向生物醫藥研發、金融後&、技術研發、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等高端業務拓展。
  三是服務外包業務以美歐日為主要市場。1-5月我國承接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外包執行額分別為27.3億美元、18.5億美元和13.8億美元,佔總執行額的26.7%、18.1%和13.5%。
  四是服務外包企業規模快速擴張,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1-5月全國新增服務外包企業1248家,新增從業人員29萬人,其中大學畢業生17.1萬人。截至2012年5月,全國共有服務外包企業18187家,從業人員347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240萬人。
  六、 關於香港回歸15年來內地與香港經貿合作情況
  (一)香港與內地經貿關係更加密切
  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境外投資來源地和最大的境外投資目的地,也是內地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和最重要的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市場。
  一是兩地貿易往來更加密切。據海關統計,2011年內地與香港貿易額為2835.2億美元,比1996年的407.3億美元增長596.1%。特別是自2006年1月1日起,內地對原産於香港的産品全部實行零關稅,內地與香港在貨物貿易領域已經全面實現了自由化。
  二是香港赴內地直接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2年5月底,內地累計批准港資項目34.06萬個,比截至1996年底的16.25萬個增加了17.8萬個;實際利用港資5537.67億美元,
比截至1996年底的992.95億美元增加了4544.72億美元。
  三是內地赴香港直接投資大幅增加。截至2010年底,內地在港投資設立直接投資企業4200多家,累計投資凈額1990.6億美元,佔內地對外投資總額的62.8%。
  (二)商務部積極採取措施促進兩地經貿交流
  一是幫助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三個中心的地位。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人民幣赴內地直接投資,幫助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積極支持香港參與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
推動香港加入中國-東盟自貿區。充分發揮香港在金融、法律、會計及投資諮詢等服務方面的優勢,推動兩地企業聯合“走出去”。
  二是做好對香港農副産品和重要物資的保障供應工作。目前香港市場活豬95%、活牛100%、活雞33%、河鮮産品100%、蔬菜90%、麵粉70%以上由內地供應。內地採取積極措施,保障供港糧食及糧食制粉和天然砂等重要物資供應。
  三是支持在內地的港資加工貿易企業穩定發展和轉型升級。兩地加工貿易額從2000年的378.1億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989.2億美元,增長了4.3倍。商務部與特區政府建立政策聯動機制,重視徵求特區政府和工商界意見,增強政策的合理性和可預見性。同時,及時調整加工貿易政策,積極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幫助港資企業應對金融危機。
  (三)CEPA的補充完善推進了內地與香港經貿自由化進程
  通過不斷地補充和完善,CEPA及其8個補充協議已經形成了內地對香港較為系統的開放體系。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標準,在貨物貿易領域內地與香港已經全面實現了自由化,即內地自2006年1月1日起對原産於香港的産品全部實行零關稅;在服務貿易領域內地逐步擴大開放,對香港開放領域達到47個,優惠措施累計301項,按照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分類標準,內地通過CEPA對香港服務貿易的開放部門已經達到148個,佔世界貿易組織分類的160個服務貿易部門總量的92.5%。
  以上就是今天我給大家發布的1—5月份的商務運行,其中也有一些6月份的情況。下面請各位記者朋友提出問題,我來回答。
  【新華社】:我有一個關於外貿的問題。5月份的海關數據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不知道您對當前我國的外貿進出口形勢有什麼判斷?對全年10%的增長目標是不是有一些新的看法?謝謝。
  【沈丹陽】:從5月份海關進出口統計數據和6月份商務部門掌握的、監測的企業進出口情況來看,我國外貿正在朝着穩中求進、穩中有增的方向穩步發展,也朝着預期的目標穩步發展。1—5月的增長,總體上還是相對低速,特別是1—4月份的增長更低一些,這是在多種因素相互疊加作用下出現的。比如説我們經常講的,國內要素成本的上升,外需的萎縮,再就是貿易環境的惡化,這幾個因素是導致出口低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比如説歐洲經濟復蘇乏力影響,1-5月我們對歐盟出口下降了0.8%。歐盟是我們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對整體出口有比較大的影響。其中對德國、法國、意大利的出口分別下降3.4%、3%和25.1%,這是從出口的角度來分析。
  從進口來看,國內需求放緩,加工貿易減速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是導致進口增速下降的三大因素。5月份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435.8億美元,增長了14.1%,其中出口1811.4億美元,同比增長15.3%。進口1624.4億美元,增長12.7%。出現了回升的勢頭。儘管這個回升的勢頭還不是特別明顯,但已經出現了可喜的跡象。説明自去年以來,國家採取的一系列穩外貿、穩增長的措施,見到了初步的成效,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關於全年外貿形勢,雖然5月份的數據出現了回升,我們不能因為5月單月的數據就顯現樂觀,但目前的增長情況和發展態勢基本還在預料的區間,並且逐步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6月份海關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根據我們從一些企業和一些地方了解的情況看,總體上還保持着5月份的勢頭。
  我們認為,今年實現外貿穩定增長仍有許多有利的條件。比如我國經濟的基本面良好,産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企業開拓市場、創新發展的能力和意識不斷增強,中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特別是與新興市場的經貿合作潛力巨大等等。有這些有利因素,我們認為如果世界經濟不出現進一步的惡化,國外需求不出現大的逆轉,只要我們在“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三個方面同時下功夫,全年進出口總額10%左右的預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謝謝。
  【中新社記者】:我提一個有關外資的問題,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增長乏力,曾連續6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直到5月份才恢復月度正增長,您對此如何分析?謝謝。
  【沈丹陽】:1—5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略有下降,但是5月份的數據是正增長,雖然只有0.05%,但這已經是年內月度同比第一次的正增長。如果從去年算起,5月份已經結束了連續6個月單月實際使用外資下降的局面。
  5月份我們吸收外資恢復正增長説明了什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看,這表明隨着中國政府不斷完善應對外部經濟危機和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成效的顯現,以及隨着經濟穩步向好的趨勢不斷鞏固,外國投資者加快了對華投資的決策和投資的進度。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仍然充滿了信心。
  從技術層面來看,5月份的增長主要得益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由於德國、瑞士等幾個國家大項目的資金到位。歐盟對華投資1—4月份的降幅是將近28%,由於這幾個國家重大項目的資金到位,歐盟對華投資降幅大幅度縮窄為5.06%。二是美國對華投資保持平穩增長。5月份增長了0.29%。三是亞洲國家地區對華投資仍然是相對穩定的。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針對我們國內的光伏産業。之前美國對我們的光伏産品提出了“雙反調查”,現在我們注意到歐洲的企業打算在年中也對我們提出相關的調查,您對此有何回應?此外我們注意到商務部一直在參與中央政府對各地穩增長方面的調研,我們看到國資委已經放出口風,要求央企至少準備3年過寒冬,我們想問您對這樣的論調有什麼分析?從你們的調研來看,您覺得有哪些措施能夠幫助企業提升經濟的?謝謝。
  【沈丹陽】:先回答一下關於光伏産業的問題。中國光伏産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生産裝備、製造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突破,在為世界各國提供優質、低成本太陽能電池的同時,也為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運用中的比例、發展低炭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事實上中國光伏産業和很多國家的相關産業是優勢互補,密切相關的。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相關國家的産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比如説歐洲國家,我們去年從德國進口多晶硅材料是7.64億美元,佔中國進口同類産品進口份額的20%,從德國進口光伏電池生産用的銀漿原料達到了3.6億美元,中國累計從海外採購約400億元的光伏電池生産設備,其中從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進口占到了45%。
  正如您所説的,最近我們從一些媒體上了解到,個別歐洲的太陽能電池企業積極推動對中國産品提起貿易救濟調查申請,中方對這一動向&&嚴重關切。歐盟如果對中國的光伏産品設限,我們認為將不利於歐盟光伏産業的上下游總體發展,不利於歐盟低炭戰略的推進,也不利於雙方太陽能電池企業的合作,弄不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們希望歐盟方面慎重。我們還認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持續,世界各國都應加強合作,共迎挑戰。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我們應奉行公平公正、自由開放的貿易原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方願與歐方加強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擴大技術交流及貿易往來,實現互利共贏。
  關於您説的三年過冬的準備,我沒聽到這個提法,今天第一次聽説。現在面對比較嚴峻的外部形勢,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企業多一些憂患,防患於未然,我覺得是應該的,是必要的。但是從我剛才介紹的幾組數據看,從外貿領域、商務領域來看,從這幾個月,特別是5月份和6月份的情況看,形勢應該不至於如此糟糕,還要過三年寒冬。當然,如果主要的國家、主要的貿易大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把經濟問題政治化,世界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那也很難説。所以無論形勢如何發展變化,我相信中國政府都能夠從容應對,畢竟亞洲金融危機和前幾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也都從容應對,也都克服和戰勝了,相信前途還是光明的。謝謝。
  【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第一個問題,近日有消息説,河北有部分的農業合作社已經停止了農超對接合作,反映上來的問題是在交納了超市的進場費之後,到農戶這邊利潤會非常少。超市對這件事情的熱情也逐漸下降,請問商務部對此有何評論?是否還會繼續推進農超對接?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全國流通工作會議的,從“兩會”之後一直延期,請問有什麼最新的消息?謝謝。
  【沈丹陽】:關於農超對接問題。我們已經注意到了你説的這個報道,中國的農超對接仍然處於探索階段,在發展中出現一些問題,我們認為應該是正常的。雖然河北石家莊個別地方出現了一些問題和情況,但這僅僅是全國眾多農超對接合作項目中出現的個別現象,並且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但這件事情也提醒我們要舉一反三,好好總結一下,看看還存在什麼問題,怎麼樣加以改進和完善。
  商務部從2008年開始推動農超對接的試點,到2011年年底,中央財政總共安排了7億元的資金,在19個省市支持1000多個農超對接試點項目,目前開展農超對接的連鎖經營企業已經有800家左右,從業人員已經有200多萬。與超市對接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突破了1.56萬個。從整體實施情況看,農超對接有效地減少了農産品的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基本上實現了企業、農戶、消費者三方共贏的效果。從全國平均水平看,開展農超對接大約可以使超市降低10%的生鮮農産品的經營成本,也可以使參與合作的農民合作社的社員提高收入,據測算,參與到合作社的這些農民人均可以提高4千元左右的收入。
  今年財政部、商務部還將在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遼寧瀋陽等13個城市繼續開展農超對接的試點,重點支持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建設改造與專業生鮮配送中心、産地集配中心等農産品流通設施相關方面的建設,改造擴大鮮活農産品經營區,推動企業降低成本,促進農民增收。
  關於全國流通工作會議。全國流通工作會已經多年沒有召開,需要做認真的調研,國務院專門組成了若干個工作小組到全國各地調研;此外,需要各有關部門來準備相關的政策文件,所以籌備的時間比較長。年初決定召開,現在時機已經基本成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不會太久就將召開。謝謝。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關於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工作目前的進展,我記得之前處罰最高可能會入刑這樣的一個措施,下一步會採取哪些措施,包括對沃爾瑪、家樂福在內的這種零售商有什麼影響?第二個問題,我們對4月份商務部舉行的“消費促進月”活動比較感興趣,能不能有數據支持表明這種方法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內需?謝謝。
  【沈丹陽】:關於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的清理工作。這項工作是今年年初開始的,由商務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等五個部門開展,目前這項清理整頓工作正在有序地推進,大型零售企業的復查工作剛剛結束,地方正在進行聯合大檢查。這次納入到清理整頓範圍的企業總共有76家,初步統計,到6月20日,有71家企業主動報告存在的一些問題,涉及到金額1.77億元;其中有33家存在收取使用促銷服務費不規範的問題,涉及金額大概有1.25億元;有44家存在違規收費的問題,金額大概有5200萬元;還有55家存在沒有明碼標價的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相關企業正在採取糾正措施,已經退還或者下一步要退還的違規收費金額有6100多萬元。
  下一步,商務部和其他幾各部委所組成的部際協調小組將組成工作組,選取重點企業進行聯合檢查,對重點地區工作情況開展督察,防止走過場。同時還將抓緊建章立制,修訂相關的規章、辦法,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關於消費促進月的數據。我們正在總結4月份到5月份舉行的消費促進月的活動,相關的數據可能不是太容易統計得出來。但是從四、五月份消費的總體情況看,採取消費促進月的做法還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有媒體報道説歐盟最快將在下個月對華為和中興提起貿易訴訟,也有消息説商務部正在對歐盟在農産品、機電産品和風能方面的補貼進行調查。想問一下中歐之間會不會有貿易戰?另外,今天有日本的媒體爆出,日本、歐盟、美國將在下周對稀土問題向WTO進行申訴,您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沈丹陽】:我們注意到,歐盟最近指責華為和中興等無線通信設備製造企業接受中國政府的大量補貼,這種指責是沒有根據的,也是毫無道理的。華為、中興等企業完全是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下運作,通過積極研發升級,提高産品國際競爭力來發展運行的。跟華為、中興一樣,歐洲也有通信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多年,雙方互有巨大的商業利益,這是雙贏的格局。中方不希望這樣一個雙贏的格局受到削弱或者破壞。我們認為面對當前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中歐雙方應該加強政策協調,營造良好的經貿環境,妥善處理經貿合作中的矛盾和摩擦,克制使用貿易保護措施,共同維護雙邊經貿合作的大局,為雙邊及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關於你提到的有關方面採取的稀土措施我還不太了解。但我想強調,中國對稀土開採、生産和出口的管理,完全基於保護資源、環境和人民健康為目的。今後中國將繼續在統籌考慮國內資源和生産、消費以及國際市場情況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年度稀土出口配額總量。同時,也要加強監管,特別是加大打擊走私的力度,以維護正常的貿易秩序。中國願意在稀土應用及環境治理、資源回收利用等領域與各國加強合作,也歡迎相關的企業、機構與中國的企業和相關組織開展交流合作。謝謝。
  【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記者】:有兩個問題:第一,關於價格。最近大蒜和雞蛋的價格出現了上漲,我們想知道商務部怎麼看待菜價暴漲暴跌的情況?第二,關於促進消費。您怎麼看待當前的消費形勢?北京前一段時間開展的傢具“以舊換新”的進展和成效如何?有沒有考慮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請您介紹一下商務部下一步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謝謝。
  【沈丹陽】:關於消費的問題。剛才向大家介紹了1—5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情況,同比增長了14.5%,即便是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也達10.9%,雖然比去年同期略有放緩,但仍是較快的增長速度。從宏觀經濟趨勢看,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工業生産相對較低,、考慮到這些因素的影響,現在的消費增速仍然在預期目標區間內,消費仍屬平穩增長。
  今年2月份,北京市商務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商委&&要探索開展傢具以就換新的工作,並且年內要在部分地區進行試點。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已經完成了前期的初步調研,正在和相關部門協商政策內容,具體細節還沒有確定。商務部支持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結合當地消費特點,積極探索擴大消費新的政策。
  關於下一步促消費的政策措施,商務部目前正在和有關部門溝通協商,採取進一步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目前我們主要做四個事情:一是落實好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公益性流通設施建設、農産品流通和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流通信息化建設、新型流通業態發展、綠色循環流通、家政和餐飲等生活服務業體系建設以及中小商貿業發展,這些從搞活流通、促進消費角度採取的措施能夠直接和間接地促進消費的增長。二是繼續在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實施家電下鄉等擴大消費政策。過去幾年的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我們將繼續實行。三是按照國務院部署,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加大現有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辦法,支持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推動&&流通領域稅收減免等措施。四是按照産業結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進一步擴大消費的新政策。剛才有記者問到了流通工作會,流通工作會當然會有關於流通産業發展的政策要研究、&&,這其中也應該包括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具體的、新的政策措施。謝謝。
  還有一個問題,關於價格暴漲的情況。最近確實是有一些産品,像大蒜、雞蛋的價格曾經短時間內較快上漲,受到媒體和群眾的關注。根據商務部的監測,目前部分地區蒜頭價格已經出現了止脹勢頭,雞蛋價格也已經開始回落。對於蔬菜和食品類産品價格的漲落,特別是個別地區、個別商品的這種現象,我們的看法是:
  第一、近年來我國蔬菜和食品的生産、流通以及價格波動,總體上是趨於平穩的,並非不斷出現暴漲暴跌。剛才講到的大蒜、雞蛋價格的暴漲暴跌是個別地區出現的個別現象。很多人經常會講,最近這個産品價格漲了,那個産品價格跌了。我去年在這裡講得比較多的是價跌,賣難。今年出現比較多的則是一部分産品價格的上漲。農業部門統計的市場上賣的蔬菜有200多個品種,其中只有個別品種出現了這種情況,而且也不是在全國各地都出現,有時候在北京出現,有時候在南方出現,是這樣一個情況。
  第二、雖然是個別的現象,但商務部對此總是高度重視,無論價格是漲還是跌,我們總是千方百計採取措施,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讓它得到緩解或者根本解決。
  第三、要避免這類現象、哪怕是個別現象的發生,根本上還是要從體制上對相關産品從生産到流通的各個環節進一步加以改革、完善,盡量避免生産和銷售的盲目性,盡量提高信息的對稱性。謝謝。
  【國際市場新聞社記者】:有國際貿易專家認為,中國正在採取以牙還牙的模式,不斷向世貿組織提起針對歐美的貿易爭端磋商,比如前不久中國把美國的22類産品反補貼調查起訴到世貿組織,對此商務部有何評論?謝謝。
  【沈丹陽】:世貿爭端解決機制是每一個世貿成員妥善解決貿易爭端的正常途徑,中方向世貿組織提起的每一起訴訟都是中方堅定行使世貿組織成員的權力、維護國內産業利益的實際行動。中方尊重世貿組織的規則、積極履行世貿承諾、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態度是鮮明和一貫的。謝謝。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商務部:5月實際使用外資92.29億美元 連降6月後增長 2012-06-26
商務部:藥品流通業集中度有望繼續提高 2012-06-25
商務部:2011年軟體出口規模達143億美元 2012-06-15
商務部:正研究歐債危機對經濟影響和對策 2012-06-12
商務部:十二五末機電外貿將達25萬億美元 2012-06-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